非常道:別讓藝術成遺憾

2018-03-16 11:34:21|來源:北京青年報|編輯:陸琲嘉 |責編:劉徵宇

  奧斯卡頒獎已經塵埃落定,遺憾的是,中國觀眾錯過了“奧斯卡影帝”的電影《至暗時刻》。這部描述丘吉爾人生中最輝煌時刻的影片去年在內地電影院裏上映時乏人問津。究其原因,不過就是缺少了目前中國電影市場青睞的商業特質、感官刺激。

  在本屆奧斯卡上,《至暗時刻》讓加裏·奧德曼輕鬆甩開對手, 他那種強大的氣場,以及他對丘吉爾脆弱、孤獨、無助狀態的完美拿捏,絕妙地契合了丘吉爾的形象——安靜狀態下的孩子氣,收放自如的幽默感,以及被焦慮操控時的自我封閉。而導演喬·賴特更是依靠完美的技巧,將一部幾乎全是室內戲份的作品,拍攝得張弛有度。可以説,這部電影完全打開了外界對於傳記電影的認知和想像,但可惜的是,這是一部在中國電影市場被嚴重“忽視”的經典作品。

  目前在中國電影市場上,火爆的電影是有規律可循的,基本上要直白淺顯易懂,或者一“燃”到底,要麼插科打諢,笑料豐富。稍帶一點人文反思、文藝氣質,都會讓投資方聯想到“票房危機”。

  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的電影很難有所突破,可以説,現在的中國導演,特別是年輕導演拍觀眾想看的商業電影已經特別熟練,宣傳方使用起行銷策略也是得心應手,商業模式已經順利地滲透到了電影人血液裏,但是,對於藝術的探尋卻顯然缺少突破。這些年來,中國電影很難有精彩的作品在國際A類電影節上向全球展現,相比于第五代導演對於中國電影的大膽創新,中國電影的藝術水準亟待提高。國産電影還習慣於電影的平面的擴展,而國際上的電影人卻注重維度上的深挖。

  有些中國電影的創作者不是在培育觀眾的電影修為,而是來迎合某些庸俗的審美,用高票房掩蓋了缺陷,造就了把蒼白的作品當喜劇片“享受”的觀眾, 為一些急功近利的電影人樹立了“成功”的樣本,而其結果,則會造成一代人的文化停滯。

  電影帶著藝術與商業並重的特質,而太多掘金者的進入,正在讓它發生傾斜,駛離專業創作的軌道。雖然國産片裏也有不少也是誠心之作,但是,中國不能僅僅滿足於低頭製造淺顯易懂的電影商品,也應該抬頭看看外面的世界,清醒地看到歐美電影人從內容到表達方式都已迭代更新。中國電影急需再向上邁進一個臺階,在電影美學、創意元素、多元化、差異化上下功夫。

  文/本報記者 肖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