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友梅之子蕭勤"回家" 繪畫作品亮相

2018-03-19 14:16:42|來源:解放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蕭友梅之子蕭勤"回家" 繪畫作品亮相中華藝術宮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

題圖為蕭勤,黑洞- 5,紙上墨水, 77 cm x 142.5 cm, 2004 Hsiao Chin, The Black Hole - 5, Ink on paper, 77 cm x 142.5 cm, 2004

  蕭勤《回家》藝術大展3月16日至5月2日在中華藝術宮展出,百餘件繪畫及雕塑作品,全面回顧藝術家六十餘年的藝術創作生涯。

  蕭勤1935年生於上海,其父親蕭友梅是上海音樂學院創辦人之一。1949年,蕭勤隨姑父去了台灣,1952年進入李仲生畫室學習。1956年蕭勤獲赴西班牙藝術學院獎學金,出國前他與李仲生畫室八位同學共同創辦了台灣重要現代藝術團體“東方畫會”,在赴西班牙後旅居歐美達60餘年。上世紀60年代以後,他意識到尋求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性,開始重新研究禪、道、老莊等東方哲學思想,發展出了有別於西方抽象圖式的創作風格。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

蕭勤,禪 - 151,紙上墨水, 90 cm x 60 cm, 1985 Hsiao Chin, Ch'an - 151, Ink on paper, 90 cm x 60 cm, 1985

  蕭勤是為數不多的長期旅居海外,不斷以藝術創作、藝術運動方式直接參與發起國際藝術運動的中國藝術家之一。1961年,他聯同意大利畫家安東尼亞、日籍藝術家吾妻兼治郎和東方畫會創始人之一李元佳共同創辦了“龐圖”國際藝術運動。該運動是以東方精神為重點的國際抽象藝術運動,展現了東方精神的延續。“龐圖”在意大利文是“點”的意思,是西方藝術中最小及基本的視覺元素,這也巧妙地呼應了中國哲學對“點”的觀念。對中國哲學而言,“點”則象徵著萬物的起源和終結,闡述了古代智慧的“萬法歸宗”。

  展覽中的作品來自藝術家、蕭勤國際文化基金會的收藏,以及向歐亞等地藏家借展的代表性作品,其中有早期的水墨布面或紙本作品,以及採用當年新研發的媒體丙烯所創作的畫作,包括《光之躍動》《宇宙能量》和《太陽》等。作品富有表現力,其鮮明的色彩、行雲流水般的筆鋒、五彩斑斕的色塊墨點,以及幾何的構圖將古代的思哲轉化為現代的語言。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4

蕭勤,大黑雲- 10,紙上壓克力, 75 cm x 107 cm, 1985 Hsiao Chin, Giant Black Cloud - 10, Acrylic on paper, 75 cm x 107 cm, 1985

  此次回顧展命名為“回家”,也有著更深層的含義。不但意味著蕭勤回歸到出生的地方,也代表了他精神上歸根的表現,寓意蕭勤一生的藝術追求要回到原點。這個原點不僅是指出生地上海,也是其文化和精神的歸宿。蕭勤有著濃濃的家國情懷,對家鄉充滿眷戀。此次展覽後,中華藝術宮將收藏蕭勤各個時期的代表作品,並在此基礎上共同建立“蕭勤藝術研究中心”推動蕭勤及20世紀中國現代藝術的研究和推廣。展覽由中華藝術宮、蕭勤國際文化藝術基金會主辦。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5

蕭勤,春月,布上壓克力, 130 cm x 162 cm, 2016 Hsiao Chin, Moon of Spring, Acrylic on canvas, 130 cm x 162 cm, 2016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6

蕭勤,大同,布上壓克力, 200 cm x 480 cm, 2012 Hsiao Chin, The Grand Utopia, Acrylic on canvas, 200 cm x 480 cm, 2012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7

蕭勤,紫心,布上壓克力, 160 cm x 390 cm, 2016 Hsiao Chin, Purple Heart, Acrylic on canvas, 160 cm x 390 cm, 2016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