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紡織通史》將在滬首發 填補我國七千多年“穿衣”史空白
我國著名紡織史學家及教育家、96歲的周啟澄教授的夙願終於實現:200余萬字、插圖千余張的《中國紡織通史》將在滬首發,填補我國紡織業七千多年發展通史的空白。前天,東華大學出版社社長蔣智威捧著新書説,“周先生率三代弟子精編巨著,他有時真擔心自己有生之年看不到成書。”
周啟澄介紹,書中統計了東漢《説文解字》關於紡織的漢字,其中“係”旁的字267個,帶有“巾”旁的75個,“衣”旁的有120多個,都直接或間接和紡織有關,從側面證明了紡織技術在封建社會前期已大體成熟。
周啟澄定奪《中國紡織通史》體例大綱,並親手撰寫全書第一章。作為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和國家出版基金項目,《中國紡織通史》成為我國首部全面論述原始手工生産到當代動力機器生産的紡織業發展通史。他認為,“先輩們開闢出連通東西方的絲綢之路,打開了各國友好交往的新窗口,書寫起人類共同發展進步的新篇章。”在全書第24章和第32章,分別記錄了西北絲路和海上絲路的興起和繁盛。全書時間跨度從遠古時期到2010年,既涵蓋蠶絲抽繅、斜織機等一系列具有世界性創新意義的古代紡織技術,也囊括應用生物質纖維原料研發抗菌、可降解醫用衛生材料等當代科技,甚至東華大學自主研製“半剛性電池基板玻璃纖維網格材料”為“天宮一號”插上太陽能帆板等重大成果也收入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