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賢區四團鎮農村老人自願垃圾分類

2018-03-28 10:24:25|來源:解放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垃圾分類進行時| 讓農村老人自願垃圾分類,這個鎮怎麼做到的?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8_副本

  “剩菜剩飯會(腐)爛的,要放在濕垃圾桶裏;玻璃、尼龍紙不會(腐)爛的,就要放在幹垃圾桶裏。”日前,記者走進奉賢區四團鎮鎮西村,迎面走來的75歲老人秦福娟,僅用兩句話就把農村垃圾分類的要義講清楚了。再看秦福娟家門口的垃圾桶,果真按照幹垃圾、濕垃圾標準進行了基本的分類,給後續的分揀環節省去了不少麻煩。

  鎮西村村委會書記狄建峰告訴記者,自“二次四分法”源頭垃圾分類措施在村民中宣傳推廣以來,許多老百姓都能牢記簡單易懂的垃圾分類口訣。再加上當地創新推出“桶長制”作為長效化管理的機制保障,就連村裏1000多名60歲以上的老人也能基本做到垃圾分類。

  “會爛、不會爛”,簡單分類邏輯走進百姓家門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9_副本

村民在宅基睦鄰點進行垃圾分類知識小測驗

  去年6月,住建部辦公廳下發《關於開展第一批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範工作的通知》,全國共評選出100個縣(市、區)為第一批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範工作縣(市、區),奉賢區入選。通過引入“二次四分法”垃圾源頭分類措施,奉賢隨即在全區農村地區展開垃圾分類推廣行動。

  “二次四分”,即先把垃圾按照能否腐爛分成“會爛”、“不會爛”。“會爛”的垃圾,統一放入機器轉化成肥料。而“不會爛”的垃圾,再按“好賣”、“不好賣”進行二次分類。“好賣”的回收處理,“不好賣”的進入垃圾填埋場、焚燒廠處理,有毒有害的進行特殊處理。

  記者了解到,源頭垃圾分類過去在農村地區很難推行。一方面,農村地域廣闊,宅基較為分散,周邊可傾倒、丟棄垃圾的空地多,久而久之村民養成了垃圾隨意處理的陋習;另一方面,奉賢農村常住人口以60歲以上老年人居多,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對流程複雜的垃圾分類很難學習接受。

  “通過直接告訴村民哪些能爛、哪些能賣錢,老百姓一下就明白了該怎麼做”,狄建峰説。記者在現場看到,不少村民把兩隻垃圾桶放在自家大門口。打開來,幹垃圾筐裏大都放著喝完的可樂易拉罐、礦泉水瓶等,濕垃圾筐裏則是果皮、秸稈等,基本能按要求分類。

  不過,老百姓也有一些顧慮。“我們在源頭做好了分類,後續處理是不是又混在一起了呢?”為了讓垃圾分類各個處理環節更加清晰、有效,奉賢同步完善了農村垃圾收運處置的基本配置,即每戶設立幹、濕兩分類垃圾桶,村配置兩分類收集車、農業垃圾處理站、可回收垃圾處理點等,鎮配置分類轉運車,濕垃圾處理站等,讓老百姓“不會白白分類”。 各村還配備專業分揀人員,按幹垃圾、濕垃圾、可回收垃圾、玻璃、有害垃圾等類別進行垃圾分揀,確保隊伍規範化,流程專業化。

  桶長天天入戶檢查,“一看二問三分”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0_副本

村保潔員進行二次分揀

  四團鎮推出“桶長制”作為垃圾分類長效化管理的機制保障。

  桶長是幹什麼的?記者發現,四團鎮各個村組都有“三級”桶長。一級“桶長”,由村兩委班子成員承擔,每位幹部以網格為責任區,對責任區內的垃圾分類情況實行總體監督指導;二級“桶長”,由農村黨員和熱心村民組成,以每人結對10-20戶的形式,手把手指導所結對村民進行垃圾分類,並每天進行隨機抽查;三級“桶長”,由村內現有的保潔員隊伍組成,每個保潔員會在收集乾濕垃圾的大桶上寫上自己的名字,確保垃圾收集過程中分類到位,村民也可以實時監督。

  為了讓“桶長制”架構真正有效運轉,四團鎮進一步把桶長職責和幹部考核、村民獎勵掛鉤。如果一級“桶長”履職不到位,將被納入年度考核,失去年度評優機會;二級“桶長”如果工作出色,將得到精神、物質雙重獎勵;三級“桶長”的薪酬制度改“按月計酬”為按轄區戶數計算,以此激發工作熱情。

  此外,為鼓勵廣大村民積極參與農村垃圾治理,區、鎮兩級還以“以獎代補”的方式,對優秀、良好、合格的村民家庭給予每半年38、33、30元不等的獎勵。

  自從金林德擔任了鎮西村一個村的二級桶長以後,老金幾乎天天都會把片區內的垃圾桶翻開來看一看。“先看看老百姓有沒有按照爛、不爛分好;再現場問問基本的分類方式懂不懂得;如果遇到不會分的,現場指導他們怎麼分”。通過“一看二問三分”,垃圾的分類“合格率”提升了不少。

  鎮西村垃圾分揀員張安達告訴記者,“桶長制”實行半年來,分揀站工作省心多了。鎮西村日均産生垃圾17桶左右,源頭未分類以前,乾濕垃圾混裝現象明顯,絕大多數垃圾要運到鎮一級垃圾處理場所進行專業分揀、消化。老百姓主動分類後,乾濕垃圾混裝現象大大減少,有8桶左右的垃圾無需再做處理,可以在村內分揀站就地粉碎,同步資源化利用。

  此外,村民科學處理垃圾的意識也有所加強。不少村民主動要求村委會加大對廢電池、電子産品等有毒有害垃圾的處理力度。目前,村裏把每月15日定為“有毒有害垃圾收集日”,在各黨建服務站、黨建微家睦鄰點、統戰微家專設回收站。

  依照四團鎮經驗,奉賢近日起草完成《全面推行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桶長制”的實施意見》的徵求意見稿。記者從中發現,奉賢計劃到2018年底,實現各行政村桶長制體系基本建立,配套制度體系基本形成,各項工作有序開展。到2020年底,以“桶長制”為抓手,全面完成農村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處理工作, 實現農村垃圾分類長效常態管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