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上海芭蕾舞團《白毛女》昨晚在中央黨校禮堂演出獲得巨大成功 新一代演員在紅色經典傳承中不斷成長 有專家感慨説,觀看上芭的《白毛女》,是一次藝術享受,一次精神洗禮,一次不忘初心的教育,一次為民履職再出發的宣誓
(上海芭蕾舞團供圖)
均為芭蕾舞劇《白毛女》劇照。
紅色芭蕾舞劇《白毛女》是一部流傳半個多世紀的藝術經典,“北風吹”“紅頭繩”等膾炙人口的段落,承載著幾代中國人的集體回憶。昨晚,上海芭蕾舞團新一代青年演員挑大梁,在中央黨校禮堂演出《白毛女》獲得巨大成功,有觀眾形容説“整個禮堂為精彩的演出沸騰了”。這部深受中國觀眾喜愛的作品不僅呈現了海派芭蕾的藝術品質和細膩風格,也見證了上芭秉承藝術初心和光榮傳統的不懈努力。
有專家感慨説,觀看上芭的《白毛女》,是一次藝術享受,一次精神洗禮,一次不忘初心的教育,一次為民履職再出發的宣誓,感謝上芭演員的激情演出。
上海芭蕾舞團團長辛麗麗説道:“我們中國自己的芭蕾經典,要靠年輕人傳承下去。”
《白毛女》是上芭人精神的延續
被譽為西方芭蕾藝術和中國民族風格完美結合的《白毛女》,是中國芭蕾學派的奠基作品之一。這部1964年完成的作品讓中國芭蕾甩掉了“洋拐杖”,走上了民族化道路。半個世紀中,《白毛女》在全國乃至世界各地已上演了2000余場。對於前身為《白毛女》劇組的上海芭蕾舞團而言,這部舞劇有著更為特殊的意義,是上芭人精神的延續。
昨晚登臺的首席主要演員吳虎生扮演農民大春,主要演員李晨晨和周嘉雯分別扮演喜兒和白毛女。當劇中喜兒的英勇抗爭、窮苦大眾迎來解放等場景再現時,新一代青年舞蹈演員的精湛演繹和貼合人物的精氣神,贏得觀眾陣陣熱烈掌聲。
十年磨一劍的吳虎生精準地演出了“大春”從純良少年到成熟八路軍戰士的蛻變。十年來,伴隨著“大春”這個角色,他也不斷成長。他説,只有讓每個舞步、每個眼神都經得起推敲,角色才能真正地深入人心。這位上芭明星舞者表示:“要用世界語言來講好中國故事,讓更多中國芭蕾作品去往世界舞台中心。”
曾經,舞劇《白毛女》的輝煌造就了石鐘琴、茅慧芳、淩桂明等芭蕾表演藝術家,《白毛女》的傳承與早期原創劇目使辛麗麗、汪齊風、楊新華等中國芭蕾的時代人物脫穎而出。如今,舞臺上一批又一批卓越的新鮮力量在不斷生長。
守護初心,堅持“原汁原味”的傳承
半個多世紀裏,有多少演員演過喜兒,真的數不清了。辛麗麗回憶説,一來在《白毛女》中,喜兒和白毛女時常由兩個演員來演。二來同一時期也會有兩三組演員同時擔綱演出。可以肯定的是,50多年來上芭培養出的幾代“白毛女”,也見證著上海芭蕾人才的成長———第一代的石鐘琴、第二代的辛麗麗早已是中國芭蕾的傑出代表。
為了保持一部經典芭蕾舞劇的品質,無論其他劇目在藝術表達上如何創新,《白毛女》在劇情和角色情感上始終忠於原作,演員的服裝和粧容、舞臺布景也幾乎未改動。對於《白毛女》來説,這些不是“落伍”,而是“原汁原味”。“導演的主題思想就是不走樣,包括海報,也和最初的一模一樣。曾經參演創排這部劇的主創人員很多已經過世,我們必須繼承先輩的精神,把經典好好傳下去。”辛麗麗説,全團上下都努力守護著這份初心,事無巨細、一絲不茍,“就連演出服的面料也是到廠裏面定制,專門為這個戲所染”。
藝術風格和舞臺呈現力求“原汁原味”的同時,舞蹈藝術上的追求卻沒有原地踏步。辛麗麗説:“下半場白毛女段落中,加強了雙人舞的片段,女主角的技術難度也有所增強———以前轉兩個(圈)的地方,現在要轉三個(圈);喜兒與大春相認的片段中,也增加了雙人舞的密度……”
最終,精湛的技藝、動情的演繹,征服了台下的學員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