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邁向“深藍”

2018-04-03 09:30:04|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5次提到“一帶一路”。自中國首次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一帶一路”從無到有,由點及面,在發展中不斷前進、在合作中茁壯成長。毫無疑問,發揮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樞紐作用,對於推動“一帶一路”建設,促進區域經濟與全球經濟的深度融合,形成人類發展共同體、命運共同體都有著相當積極的意義。

  剛剛過去的一年,試水全自動化碼頭、完善航運高端服務産業鏈、加強與“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聯動……

  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一系列邁向“深藍”的新舉措吸引了世界目光。隨著國家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以及“交通強國”“海洋強國”等戰略的實施,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迎來重要的發展機遇期。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積極展現“新作為”,需進一步圍繞“一帶一路”倡議中的“互聯互通”,保障對航運港口投資項目的政策支持與資金支持:大力支持中國航運企業開設“海上絲綢之路”新航線,鼓勵開闢北極航線以及從事“一帶一路”區域新航線的探索;大力支持我國商船隊特別是集裝箱船隊的發展壯大,支持中國企業對國際集裝箱船隊的兼併收購活動,使之進入世界第一梯隊;大力支持“一帶一路”沿線重點港口開發項目,鼓勵企業採取集群式“走出去”,共同打造“中國製造”+“中國服務”+“中國航運”的國家名片。

  ■加大商業模式創新與制度創新的支持力度

  産業經濟轉型升級以及商業模式創新、制度創新乃大勢所趨。在新的趨勢下,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需結合提升服務“一帶一路”建設能力要求,進一步轉型升級,使航運中心成為創新驅動的引領者。

  ———出臺相關的優惠政策,鼓勵和支持我國航運企業延伸産業鏈業務與開發航運電商業務。促進航運企業向全球物流經營人轉變,做大做強與航運緊

  密相關的上下游業務,如物流業務、港口碼頭經營等,統籌配置碼頭、航運、物流、金融資源,在遠洋的基礎上向支線運輸、內陸運輸、多式聯運等綜合物流方向延伸。

  ———構築“一帶一路”公共服務綜合平臺。以政府為主導,加快形成由政府、企業、融資機構、諮詢機構、相關服務機構以及境外機構共同參與的信息共享機制,重點建設上海航運中心服務“一帶一路”倡議網站和搭建海外港口投資信息發佈平臺。

  ———堅持制度創新,深化自由貿易港建設與“一帶一路”倡議的對接;利用自貿港對貿易便利化、管理高效化的保障,大力推動上海與絲路沿線區域的貿易發展和運輸一體化業務;借助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優勢,積極推動與沿線國家的港航合作和港口聯盟合作。

  ———密切關注“一帶一路”沿線區域的發展機遇和市場潛力,支持我國企業不斷完善國際網絡佈局,培育以上海及周邊為海鐵聯運銜接點的中歐、中亞國際班列業務。

  ■重點開發“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潛在市場

  面對新時代、新機遇,要依託世界級集裝箱主樞紐港和亞太區域航空樞紐的地位,以“增強航運服務保障能力”和“提升航運中心集聚輻射效應”為主線,著力將上海建設成為“一帶一路”沿線區域交通運輸體系的核心戰略支點。

  具體而言,以提升“一帶一路”建設服務能力為重點,繼續推進航運服務業的擴大開放,優化航運服務的發展環境,吸引國際知名航運組織和功能性機構在滬集聚;大力提升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在“一帶一路”沿線區域的影響力,同時幫助沿線國家提升其在國際上的航運話語權;大力支持在上海發展對“一帶一路”沿線區域航運金融服務,積極推動國內外大型銀行在上海設立航運金融部以及國際結算、資金運作等功能性機構;大力支持在上海發展郵輪産業,支持發展與之相關的配套産業,重點開發“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潛在市場。

  按照國家部署,上海將在2020年基本建成具有全球航運資源配置能力、與國家戰略和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國際航運中心。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我們要牢記歷史使命,“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準”,落實好國家賦予上海的戰略任務,加快建設“五個中心”,加快建設卓越的全球城市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作者許立榮 為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遠洋海運集團董事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