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帶不走夢想 復旦人文之美綻放光華

2018-04-03 09:25:38|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相輝堂、“東宮”、大師雕像,復旦的人文之美綻放光華 時光帶不走的夢想等待起航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9

復旦校園中的相輝堂。 慕梁 攝 

  幾天前探訪復旦大學時行至子彬院,只見樓前蘇步青銅像下,兩束鮮花靜靜綻放。尋訪校園之美,常見樓閣精美、花樹耀目。此刻,大師銅像與兩捧鮮花的組合格外令人心動。大師風範,學子傳承,書香點滴,青春歲月……人文之美在悄然前行的時光中綻放。

  《紅高粱》在相輝堂首映

  穿越七十年光陰的相輝堂近日修繕擴建後,在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復旦優秀節目彙報演出中首次亮相。

  校園文化脈絡的傳承之地,同樣也在中國的文化歷史上留下印記。1988年,張藝謀第一次導演電影《紅高粱》,當時全國還未正式排片,他想通過內部放映聽聽觀眾反響,於是選擇了復旦大學。1988年1月25日傍晚,張藝謀裹一件草綠色軍大衣來到相輝堂。放映時,坐在貴賓接待室裏的張藝謀不時起身,悄悄透過銀幕或繞到後臺,觀察觀眾們的反應。4月27日,張藝謀導演的《紅高粱》在相輝堂正式放映,票價兩毛五分。

  學生食堂和藝術教育中心,似乎有些不搭。在復旦校園,這兩者就是“東宮”的前世今生。2008年以前,這座藝術教育館還是東區食堂。考慮到學生需求,學校將佔地2300平方米的食堂進行改造,建成了今天學生們口中的“東宮”。2009年,“東宮”啟用,主要滿足藝術類課程的場地和設備需求,也為學校一些重點藝術社團的排練和演出提供支持。

  脫胎于老舊食堂的“東宮”又在這個春天獲得新生。悠揚的琴笛聲,或清亮的管弦樂不時飄揚,總能留住過往人們的腳步。學校藝術教育中心教師周濤説:“黑色匣子的空間設計去掉了舞臺的概念,未來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表演需求,進行多方面多層次的改變。”

  大師雕像一直在學生身邊

  蘇步青銅像是2012年9月23日為紀念他誕辰110週年而立,由谷超豪、胡和生、李大潛、洪家興四位院士提議,雕塑家嚴友人操刀設計並鑄造。銅像設立在蘇步青曾經工作過的子彬院樓前,周圍環繞他最喜歡的櫻花樹。

  馬相伯、陳望道、謝希德……復旦園裏一位位大師的塑像,見證了大學的薪火相傳。去年11月7日,正值顏福慶先生誕辰135週年。他心繫同胞生命健康,畢生致力於醫學教育和公共衛生事業。91年前,他帶領一大批醫學家和教育家,創辦第一家國立大學醫學院。為永遠銘記顏福慶的卓越貢獻,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以他的名字命名了福慶廣場。

  時光帶不走的記憶和夢想,等待新的起航。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