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寧綠化局組團調研 解了停車難

2018-04-08 10:56:03|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長寧區建交系統“一委五局”集體走進臨空園區,有針對性地解決交通難題 綠化局解了停車難,多虧組團調研!

  3月22日下午,長寧區建交系統“一委五局”的6位負責人齊刷刷出現在位於福泉北路33號的聯合利華北亞區總部。這是今年全市開展大調研以來,上述負責人第11次集體出現,此前兩個多月中,他們已組團走訪了長寧全部10個街鎮。這次來到長寧最西側的虹橋臨空經濟園區,聯合利華亞太區稅務副總監姚鍵提出的第一個問題,就讓六位負責人都捏了一把汗。

  在聯合利華亞太研發中心,不到1.0的容積率已遠遠無法滿足如今的企業規模。企業人數增加、可利用空間緊張,最直觀的體現就是停車位緊缺。“我們在福泉北路上申請了幾十個停車位,但現在面臨兩個難題,一是市政道路車位屬先到先得,其他企業車輛停靠後,我們的員工就又無處停車。”姚鍵更擔心的是,公司對面的臨空一號公園建成後路邊停車位將取消,員工停車難會再次加重。

  “你們現在缺多少停車位?”長寧區建交黨工委書記、區建交委主任趙成樑問企業。

  “目前排隊登記車位的員工有七八十人。”姚鍵提出建議,聯合利華可否利用自己園區內的下沉式廣場建造地下停車庫,建成後的臨空一號公園配套停車位可否在工作日開放給周邊企業使用。

  長寧區綠化市容局局長胡崗主動回應:“臨空一號公園建成後有250多個車位,主要考慮在舉辦大型音樂會時供遊客使用,你提的建議很好,工作日的確可以研究開放給企業錯峰停車,我們會與臨空辦進行協調。”

  對於提高建築容積率,長寧區規劃和土地管理局局長郭海也馬上現場回復:從土地集約利用角度來説,應該提升土地利用率;但臨空地理位置特殊,有虹橋機場的限高要求,規土局會協助企業做好容積率需求評估,完善空間功能不足。

  “説到停車難,原本都找建交委或者交警,沒想到其實應該先找綠化局,還好這次各家單位一起來,太有針對性了!”看到停車問題得到多個部門的現場回應,虹橋臨空經濟園區辦公室主任朱平對自己要反映的一串“疑難雜症”有了底氣。

  “為什麼園區北部的白領都要開車上班?因為唯一的軌交站點淞虹路站距離太遠,跨蘇州河也沒有直達臨空的市政橋梁,交通不便問題一直存在。”朱平快人快語,優化交通組織能夠明顯改善臨空園區營商環境的“短板”。每天早高峰進臨空難、晚高峰出臨空更難的情況已經持續多時,也讓在園區工作了20多年的“老臨空人”朱平發愁。這次成為“被調研對象”,他提出了思索許久的三個建議——

  企業各自安排接駁大巴後,早晚高峰臨空園區就宛如長途客運站,是否能請建交委與交警部門協調,持續從源頭疏導企業班車有序停靠;西臨空地區沒有公交線路,外環400米林帶公園和慢行步道年底建成後,大量私家車前往恐加劇交通壓力,能否優化西臨空地區公交系統,儘快恢復北翟路地面交通,緩解臨空園區交通動線被“腰斬”的窘境。“另外,可否請建交委支持提供指揮交通的數據分析,幫助臨空園區試驗智慧停車、智慧交通信號燈等設施,用智慧技術優化交通組織。”聽到這裡,正逐條記錄的長寧區建交委副主任吳道群馬上停筆回應:“跨蘇州河的雲嶺西路橋長寧段騰地已經完成,目前正與相關部門協調下一步方案論證。”“聯合利華70個停車位的需求基本可以協調,建交委也會為其他有停車難的企業提供解決樣本。”

  臨空園區開發建設中心主任林文歡主動拿起了話筒:“聯合利華、江森自控、博世中國等總部型企業各自都有幾十輛接駁車,能否與交警、公交部門協調,每天將公交車站與企業班車‘共享’幾個小時,緩解早晚高峰園區停車壓力。”

  看到企業紛紛帶著備選方案來參加調研,長寧區大調研辦公室負責人江軼群明白,這些跨部門、跨地域、跨市權的“三跨”問題並非憑藉臨空園區或是長寧區一己之力就能解決,需要市、區兩級部門的協同合作。他現場向企業承諾,對於當天現場給不了明確答覆的問題,區大調研辦梳理後會上報市相關部門,從全市層面尋求解決路徑。

  記者了解到,長寧區堅持將大調研與實際工作結合,“問需”與“問計”相結合,依託全區原有的信息系統逐一派單解決問題。下一步,長寧還將在財政、黨群等部門系統內組成聯合調研團隊,挖掘企業、居民區、社會組織等反映集中的痛點難點,實現“以調研促改革”的最終目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