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名的威爾第名作《納布科》將在滬唱響

2018-04-09 09:24:41|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國外藝術家攜手上海藝術家打造威爾第名作《納布科》 歌劇中最有名的合唱將在滬唱響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

  作為上海大劇院20週年慶典系列演出之一,上海歌劇院聯合上海大劇院全新製作呈現的威爾第名作《納布科》將於4月11—13日首演。這部由國外藝術家攜手上海藝術家打造的經典作品,將帶給觀眾不同以往的感受。

  舞美場景在所有版本中最壯觀

  “《納布科》具有戲劇及音樂張力。中國觀眾對於歌劇和古典音樂的熱情讓人感動,尤其是他們很年輕。從演員到觀眾都是全新的。”此次首演《納布科》,由著名以色列指揮家丹尼爾·奧倫執棒。奧倫和上海大劇院早早結下了“歌劇情緣”,從2012年的《波希米亞人》、2013年的《阿蒂拉》,到2014年的《曼儂·萊斯科》等——這些鴻篇巨制給上海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時也讓奧倫被媒體稱為“贏得中國大滿貫”(歌劇)。即將登臺的《納布科》將是繼2017年新年音樂會後奧倫與上海大劇院的最新合作。談及與上海歌劇院排練的感受時,奧倫昨天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管弦樂團和合唱團進步很大。”

  建築師出身的導演馬西莫·蓋斯帕隆首次來滬,他與奧倫一樣,被中國年輕演員和觀眾群體所感染。“這次舞美場景很大,在所有《納布科》版本中最為壯觀。因此合唱時,演員如何站位是最有趣、最大的挑戰。”蓋斯帕隆以明艷華麗的色調重塑古巴比倫王國和兩河流域文化的宏偉壯麗。他不僅運用雕像來呈現不同的民族,還以白色、藍色區別劇中不同人種,串聯起不同時空的經典歷史元素。“我希望能夠帶給你們一個兼具美感、戲劇性和行動性的製作。但‘美’是我所追求的第一目標。”

  全新《納布科》涵蓋觀眾熟悉的上海歌劇院演員,如張峰、宋倩、余楊等,也邀請到國際力量前來助陣。其中包括第二場演出中飾演納布科的蒙古歌唱家阿馬圖維希·恩科巴特,第一、三場中飾演阿碧凱利的斯洛文尼亞女高音歌唱家裏貝卡·洛卡爾,以及在第一、三場中飾演撒迦利亞的美國男低音歌唱家雷蒙德·阿塞托。張峰表示,“排練真的很辛苦,對於演員的體力、聲音都是巨大考驗。但音樂給人力量,觀眾會覺得很過癮。”

  幕布落下時,一位大師誕生了

  1842年3月9日歌劇《納布科》首演于米蘭斯卡拉歌劇院。“幕布落下時,一位世界大師誕生了。”威爾第自此一舉成名,該劇也在維也納、倫敦、紐約相繼上演,即便是在176年後的今天,這部四幕歌劇仍是全球頂級歌劇院的保留劇目。然而它的誕生純屬偶然。當時威爾第前兩部作品反響平平,《納布科》可以説是在斯卡拉歌劇院經理的逼迫下完成的。關於這第三部作品,威爾第起先完全不準備接手,回家便把腳本扔到桌上。但偶然看到第一頁的一行歌詞“飛吧!思想!乘著金色的翅膀”,正是這句話給了作曲家創作的激情與靈感。

  《納布科》劇情取材于西元前6世紀時巴比倫(亞述人)與希伯來(猶太人)之間的故事。威爾第創作該劇時,正逢19世紀40年代的意大利處於反侵略鬥爭中,威爾第將當時民眾對於自由、獨立的渴望幻化到音樂中,用大合唱“飛吧!思想!乘著金色的翅膀”鼓舞同胞保衛祖國、獲得自由。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斯卡拉歌劇遭到轟炸、片瓦無存。戰後,重建的劇院伴著“飛吧!思想!乘著金色的翅膀”重新盛大開幕。自此,這首大合唱被譽為“意大利第二國歌”。1901年,威爾第去世,米蘭28萬人哼著這支悲壯的歌曲為其送葬。響徹雲霄的旋律為作曲家的一生畫上了休止符。

  如今,“飛吧!思想!乘著金色的翅膀”被譽為“所有歌劇合唱中最有名的合唱”,不僅因為它蘊藏的愛國熱情和歷史積澱,也因為威爾第在譜曲時打破了合唱作曲的一般常規,讓大部分旋律由無和聲的單聲齊唱完成,僅在高潮樂句才延展為和聲聲部,使得音樂本身更具有震撼人心的穿透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