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雙創”影響力吸引全球創新者

2018-04-18 09:45:12|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眾創空間告別同質化競爭,強調個性化和細分市場 上海“雙創”影響力吸引全球創新者

  最近一週,上海眾創空間市場傳出兩條比較重要的收購消息:一是WeWork收購裸心社,二是P2(聯合創業辦公社)收購Workingdom。當事的四家企業均未正式回應,但記者從部分企業的內部員工處獲悉,傳聞並非不實,只是在企業內部使用“合作”一詞來描述新關係。

  在“雙創”大浪中,上海眾創空間迅速成長。據不完全統計,上海的眾創空間或聯合辦公空間數量已超過600個。它們的服務對象千差萬別,既有單打獨鬥的創業者,也有三五成群的初創團隊,更不乏小有規模的創新企業。眾創空間和聯合辦公空間的數量增長背後,是上海“雙創”力量的飛速增長。隨著“雙創”發展,創業創新者需要更專業的服務,數百家眾創空間需要告別同質化,實現錯位競爭,而不再是簡單地提供辦公場所。眾創空間市場的收購或合作現象,正順應了這一趨勢。

  合併合作推動服務升級

  “不同的創新者需要不同的服務,包括不同的辦公環境,這是聯合辦公服務者需要考慮的。”WeWork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亞當·諾伊曼前幾天現身上海,他沒有回應收購信息,但用一個具體的例子説明上海“雙創”服務的個性化、專業化發展趨勢。WeWork與馮氏集團合作,包括改造馮氏集團在上海的一個辦公室,並將新的辦公空間與馮氏集團旗下的創新平臺利程坊互動融合。

  馮氏是一家規模不小的創新企業,核心業務是提供供應鏈和物流、分銷及數字化零售解決方案;利程坊既是一個眾創空間,也是“雙創”服務平臺,為初創公司、孵化器、風險投資提供從産品概念到零售的無縫銜接。

  這一次,馮氏覺得有必要與WeWork合作,把創新服務做得更細緻。馮氏集團主席馮國經説:“WeWork擁有強大的全球平臺,其創新空間和定制化服務,重新定義了傳統辦公室空間,代表著未來的工作方式。通過WeWork 高效佈局和精心設計的公共區域,馮氏員工、利程坊的孵化器和初創公司之間能有更好的互動和協作。”

  WeWork方面稱,與馮氏合作其實是WeWork的一項新服務,叫PoweredbyWe(直譯為WeWork賦能)。上海的“雙創”主體眾多,既有草根創業者、創業團隊,也有上規模的大企業、大集團,他們不僅需要一個充滿“雙創”氛圍的辦公空間,也需要能打通不同創業者或創業團隊之間的橋梁,PoweredbyWe正是根據這一需求推出的。事實上,在一年多前剛進入上海時,WeWork並沒有想到這個市場那麼快就需要如此專業的服務。

  資源整合鼓勵不同創新者

  業內人士指出,P2與Workingdom之間的收購或者説合作,也能發揮資源整合、強化專業度的作用。P2是國內較早的眾創空間品牌,2015年初成立,目前在全國有30多個空間,吸引了不少小有名氣的初創企業或團隊,包括“足跡”“小豬短租”“週末去哪兒”等創業項目。相比之下,成立於2016年的Workingdom更年輕,走的是高端路線,業務涉及聯合辦公、移動辦公、長租公寓、生態社區等。從服務對象看,P2和Workingdom有很強的互補性,不過Workingdom的經營壓力更大一些。一旦合作,兩個品牌不需要再爭奪客戶,而是可以根據自身特點進一步強化細分市場的服務能力。

  亞當·諾伊曼還表示,上海的“雙創”影響力吸引著全球創新者。今年WeWork第一次把其全球創造者大賽引入中國,中國區總決賽就放在上海。從發佈比賽信息到最後的總決賽不過3個月,卻收到五湖四海的參賽申請,上海的號召力著實讓評委驚喜,而創新者的創意更讓人驚嘆。比如獲獎者中有一支來自上海的跳繩團隊“躍動花樣”,他們用創意重新構建跳繩這個傳統體育項目,不僅有表演性,而且可以鼓勵更多人參與其中,愛上運動。最終,這個團隊獲得超過11萬元的獎金。

  在面對這些來自全國各地乃至全球各地、各行各業的創業創新者時,參與打分的專業人士也表示,上海能用城市魅力吸引他們,但若要他們留下來或培育出更多有想法的創業創新者,就需要更細分、更懂創新的服務。WeWork大中華區總經理艾鐵成建議,面對這一創新趨勢,需同時利用資金和聯合辦公品牌的資源,助力本土創業創新人才銳意進取。當然,這樣的市場環境也是WeWork等企業的機會,“WeWork得以將構建美好工作環境與推動人性互聯的企業藍圖付諸實施,併為更多中國創造者們點亮夢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