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馬術賽舉行 國內騎手取經歐美同行

2018-04-23 09:27:54|來源:新民晚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拋物線細調整 濕報紙敷馬腿 上海馬術賽國內騎手取經歐美同行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6

圖説:人馬合一的純熟需要平時的點滴積累 新民晚報見習記者李銘珅 攝

  與賽場一墻之隔,是騎手和馬匹的休息區。這裡,平靜了許多。中國騎手張興嘉、王韞婧和袁茂棟的身影,出現在一群藍眼睛、高鼻子的歐美騎手當中。上海浪琴環球馬術冠軍賽,作為大陸首個五星級賽事,是幾位佼佼者在本土與歐美高手交流、學習的好機會。

  室外障礙賽設12道障礙,馬匹的奔跑速度在每分鐘400米。場上一分鐘,場下十年功。沒有超強的悟性、勤奮的訓練和執著的投入,就不會有灑脫的躍桿,優雅的轉身,人馬合一的純熟。這些,在張興嘉等悟來,則是點點滴滴的積累。

  障礙賽上,與浙江年輕騎手張興嘉合作一年的10歲藏格爾舍得馬“for passion”比賽時有些鬧情緒,幾次跳起時撂了蹶子,全程下來,兩次碰桿。“他是匹公馬,賽前看到外面裝點得熱鬧,興奮了。”張興嘉分析,自己也有些著急,過桿時往前催了一點,想搶時間。

  但來上海參賽,張興嘉坦言收穫很大。這場障礙賽排在第45位出場,他有機會仔細觀察前一半出場選手的比賽。賽後他感嘆,頂尖騎手給自己的最深印像是放鬆,自己放鬆,又能讓馬放鬆,發揮出最好水準。比如其中兩道障礙間,是五個馬步的距離,但每匹馬的步伐不盡相同,騎手需要在過前一道障礙時控制起跳和落地,步伐略小的馬,過桿的拋物線可低一些,落地稍遠,接下一個過桿步伐順暢;步伐略大的馬,過桿拋物線要高一些,這樣落地稍近。而這其中調整的奧妙,就在騎手與馬匹間即時、放鬆的交流,拉扯韁繩時小小一點調整,就是坐騎收到的信號。

  上海浪琴環球馬術冠軍賽舉辦到第五年,賽場內外馬術文化的交流互動,氛圍越來越熱烈。“每個人都會幫你。”有近二十年馬術經驗的袁茂棟感嘆,在上海五星級的賽場,收穫一樣是五星級的。

  馬術運動員外,袁茂棟身兼馬術教練,因此特別關注同行對馬匹的照料。他注意到,這些名將會根據坐騎不同狀況調整喂料方式。比如長途飛行後剛剛落地,飼料裏會多加水,補充馬匹體內的水分,“這跟我們喝稀粥一樣,”袁茂棟説,“等安頓下來,飼料會幹一些。另外,有些馬喂的草料是事先蒸熟的,容易消化。”

  這幾天上海氣溫較高,騎手會給馬腿做護理,防止脹筋(肌腱發炎)。這個環節,袁茂棟自己也做,給馬腿裹上冷敷泥時,通常會在外面貼一層報紙再紮起來,在上海他發現,頂尖騎手還多了一個步驟:先把報紙泡濕再貼上去,只為讓馬感覺更舒服。

  “他們對馬的照顧,超出了我們的想像。”袁茂棟感嘆,人馬合一的馬術運動,只有對每個細節認真把握,自己才有機會趕上這些同行,代表中國騎手,更多地出現在高級別的賽場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