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行老外街101:變身特色商業街

2018-05-03 08:58:11|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閔行區的這條馬路被在滬外籍人士當作自己的“客堂間”老外街101 :從廢棄鐵路變身特色商業街區

  曾經雜草叢生堆滿垃圾的廢棄鐵道,如何變身特色商業街區和AAA級國家旅遊景區?閔行區的老外街101給出了答案。到今年4月,它開業整整16年,是上海歷史最為悠久的海外風情一條街。

  在消費者眼中,它是城市夜間消費的地標———被許多在滬外籍人士稱為“客堂間”,帶來的是新消費、新體驗;在學者眼中,它具備海派文化辨識度———文化驅動的消費新業態精準鎖定“老外”,店主來自近20個國家和地區,七成消費者是老外。

  剛剛發佈《關於全力打響上海“四大品牌”率先推動高品質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到2020年,消費對經濟增長年均貢獻率保持在60%以上,打造兩條世界級商街、10個國內一流商圈、20個特色商業街區等目標。老外街16年運營經驗或許能給我們帶來一定啟發。

  ■新需求帶來新市場,新供給引領新消費———一條街成了老外的“客堂間”

  “老外街項目一啟動,幹的第一件事情是種樹。”上海老外街商業投資管理公司董事長張亞江坐在老外街的香樟樹下,“這些樹是幾十年前移栽過來的,當時就有15年左右的樹齡,如今它們也到而立之年了。”之所以要先種樹,原因要從張亞江對區域內外籍人士生活狀況的調查説起,正是通過走街串巷訪問,他找到了新的需求和潛在市場。

  “當時,我們發現這裡缺少外籍人士可以休閒消費的場所。許多長期住在上海的老外,需要一個類似客廳的消費環境,比酒吧的感覺更居家,比飯店的空間更開放。”張亞江説。而當時,這裡還是一條廢棄的鐵道,所謂“街面”最寬的地方不足20米,既不通達人流量又少,不少開發者望而卻步。“如果能鬧中取靜重塑環境,就能把短板變成優勢。”種樹就是為了營造親近自然的氛圍,用當下流行的表述就是營造有休閒感的“消費情景”。

  新需求帶來了新市場,如何為新市場提供適銷對路的産品?首批招租時,有400多家商戶報名,但是經過開發團隊的考察,只留下五六家。“很多商家概念很好,但是沒有特色,就被攔在門外。”當時,考察候選商家的方法很簡單,“400家,我們能吃的就一家家試吃”。如今,特色依舊是商家入住老外街的第一道門檻。“除非餐廳風格完全不同,否則以同一個國家或地區餐飲文化為主題的餐廳,在老外街上只能開一家。”

  新供給能引領新消費。70%的經營者為外籍人士,保證了老外街地道的口味和文化特色,一店一景移步換景,充滿異國情調。這也讓老外街有了另外兩個“70%”:消費群體中70%是老外,70%為家庭聚會消費。不少長期生活在上海的外籍人士把這裡當成了自己的“客堂間”,親切地稱老外街“Our Gathering”(我們的家園)。

  ■主打文創品牌,瞄準“購物+”“服務+”———把一條街變成一個平臺

  “‘老外街’一開始叫‘虹梅休閒街’,沒改名之前還因為名字吃過虧。”張亞江説,虹梅休閒街在漸漸有了名氣之後,附近冒出了許多冠以“虹梅”“虹橋”“休閒”的夜市,“虹梅休閒街”混在其中沒有了品牌優勢。

  想改名,可是名字該如何改呢?“世博會召開前,虹梅休閒街被推薦成為外賓接待點,世博局的要求不僅有環境衛生、指示標牌方面的,更提出了知識産權上必須清晰。”張亞江説,街的名稱不能雷同還得有自己的特色、有品牌辨識度。休閒街請來滬上作家學者一起出謀劃策,最後鎖定“老外街”,“一是在上海稱外籍人士為‘老外’有地方語言特色,二是‘老外’的稱呼有縮短距離的親切感。”新的註冊商標就這樣出來了。為了加深大家對這條街的印象,一個火車頭被放置在“老外街”的街口,這既增添了這裡的歷史況味又成了一道景觀,於是老外街不僅是老外休閒聚會的“客堂間”,還成了AAA級國家旅遊景區。

  同時段成長起來主打海外風情的文化休閒商業地産,許多如今已遍地開花,與之不同的是,老外街雖然不斷收到來自上海和外地開設“分號”的邀約,至今卻沒有第二條老外街建成。這是為什麼?“之所以我們放緩‘複製’的腳步,是因為作為一個文創産品,老外街101希望成為一個文創産業平臺。”張亞江説,“餐飲酒吧不應是老外街的全部,文化創意對生活的浸透還有更豐富的樣式。”

  未來,老外街101瞄準“購物+”“服務+”,將餐飲服務和文化體驗、旅遊、零售等多種消費模式結合在一起,當下移步換景的各國風情酒吧,還將被一條環保綠色材料構成的跑道串聯在一起,為周邊社區喜歡運動健身的人提供更多的方便。在張亞江的手機裏,一份“老外街2.0”的升級藍圖已經初具雛形,“老外街將成為集合各國文創産品開發和消費的‘生活文化創意園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