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山水畫家李建榮:寓教于藝 逸筆縱橫

2018-05-03 11:39:24|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彭麗 |責編:彭麗

【上海】【專題】【名家訪談】著名山水畫家李建榮:寓教于藝 逸筆縱橫

著名山水畫家李建榮。 

  國際在線上海微網消息(彭麗):著名山水畫家李建榮的藝術人生,印證了那句“一輩子能把一件事業做好是一種幸福。”幼時,李建榮耳濡目染故鄉閩中樟溪兩岸的秀美風光,開始嘗試用畫筆記錄樸實的山野風情。1979年考入福建師範大學藝術系學習,選修國畫,成為科班的美術生。

  李建榮畢業後先後供職于福建永泰一中和上海閔行五中,長期紮根于教育第一線。特別是在從職的最後十年中,成為上海閔行區美術教研員,在更高的層面學習教育理論、探索教學方法,從事造型藝術類的實踐以及中國畫的業餘研習。2014年,李建榮光榮退休,現為上海美術家協會會員,上海市教育學會書法教育委員會理事,日常還積極發揮餘熱,奔波于藝術教育培訓機構,繼續為培育祖國藝術人才培土澆水。

【上海】【專題】【名家訪談】著名山水畫家李建榮:寓教于藝 逸筆縱橫

李建榮創作的《平湖一望上連天》。

  如果認為李建榮只是精於藝術的教學,無疑小看了這位畫家的的格局。事實上,李建榮在幾十年的教學實踐和藝術創作中,對傳統中國畫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進行了深入的探究,特別是其中關於形神情、氣韻、意象等部分的觀念,是其藝術的要旨和精華。李建榮説:“我極力推崇和秉持傳統中國畫中的若干藝術論點,並融入新的認知而推陳出新。”事實上,李建榮在他的藝術探索中,不斷的在精益求精,他説:“每一次的教學都在為藝術的創作打底,每一次的藝術創作其實都是為教學的提高著色。”

【上海】【專題】【名家訪談】著名山水畫家李建榮:寓教于藝 逸筆縱橫

李建榮創作的《武夷古民居》。

   尊重傳統才能獲得藝術的“發言權”

  從李建榮的作品中,不難把握其專業的藝術功底和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這多是“科班出身”與“半路出家”的不同所在。李建榮説:“傳統是中國畫的文化根基,要學習中國畫必須從傳統入手,從傳統中學習技藝,如此才能獲得藝術的‘發言權’。”

  李建榮堅持南齊謝赫古畫品錄中的“氣韻生動”的評畫觀點。氣韻生動是中國畫家自身藝術涵養的體現,也是歷史對中國畫提出的最高評畫的準則,是畫評“六法”之首。李建榮説:“氣韻不可學,此生而之知也,自然天成。但也有可學得處,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胸中脫去塵俗,自然丘壑內營,隨手寫出,皆可為山水傳神。只有感受真切,技巧嫺熟,氣韻方可在畫作中真正形成。”

【上海】【專題】【名家訪談】著名山水畫家李建榮:寓教于藝 逸筆縱橫

李建榮創作的《春色初染林中居》。

  李建榮崇尚唐代張璪“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主張。中國畫的生命精髓在於“天人合一”的藝術追求,所謂“意”的觀念,就是中國畫有別於域外藝術的最大特色。如意象、心象、傳神之説,均屬因心造象、造境的理念,都需要通過畫家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藝術溶煉。既反映客觀現實世界,又要帶有主觀情思的烙印,而且使心中所感,得以最巧妙最自主的加以發揮,這一點在山水畫中尤為重要,如:意境論,以景抒情的表達方式等,都屬此列。另外,畫家在長期對自然造化的觀察中,獲得了規律性的形式美要素,“于天地間,別構一種靈奇”,可以通過與心中情思意念的結合,使之呈現出新的藝術語言,為中國畫的創新發展服務。

【上海】【專題】【名家訪談】著名山水畫家李建榮:寓教于藝 逸筆縱橫

李建榮創作的《春與青溪長》。

  注重筆墨功力,在墨海中立定精神

  李建榮非常注重對筆墨功力的把握,堅持骨法傳統。李建榮強調:“骨法是中國畫特殊工具材料在表現形象時的骨力要素,也是中國畫形式美的重要構件,因此,不可摒棄。”骨法除了保持毛筆線體面的特點外,更多的具有內在的精神氣質。同時,還需探索新的形式感,嘗試以其他工具的運用,包括探索肌理等手段,使畫面更具形式美。李建榮説:“我在這方面進行了適當的探索,但我在探索中仍然保特筆墨的骨法特點,全其骨氣,注重用筆和立意相融合的藝術效果,進而實現‘形似骨氣皆本于立意而歸於用筆’傳統意韻。” 

【上海】【專題】【名家訪談】著名山水畫家李建榮:寓教于藝 逸筆縱橫

李建榮創作的山水作品《翠意家園》。

  石濤曾雲:“在墨海中立定精神,筆鋒下決出生活”,“搜盡奇峰打草稿”。 趙孟頫有言:“到處雲山是吾師”。歷代名家以多行,多遊,多看,多畫等藝術實踐活動,獲得大自然的創意靈感,用大量的形象素材,豐富自我的藝術語言。李建榮多年來,保留寫生的習慣,以自然為師,勤耕筆墨,借助現代信息手段拓展視野,澄杯味象,在眼觀手繪中不斷提升自身的藝術素養和水準。 

  李建榮説:“我偏愛江南的山林小丘,村落溝壑,喜于表現作品中古詩意的美,喜于表現春意盎然春光明媚的綠意,對山野民居,山間流泉,婆娑樹影,民事活動等均能關以傾心和注目,這樣就使自己的作品充滿青綠的生態景致以及山民的生活情趣,力求自己的作品展現出獨特的韻味和風格。”

【上海】【專題】【名家訪談】著名山水畫家李建榮:寓教于藝 逸筆縱橫

李建榮創作的《江作青羅帶 山如碧玉簪》。

  明代畫家文徵明雲:“人品不高則用墨無法。”

  李建榮強調,既要習練畫品,更要修煉人品。他説:“我深信‘筆墨雖出於手實根於心,鄙嗇滿懷,安得超逸之致,矜情未釋,何來衝穆之神’的至理名言,若人的品格修養低俗,必然影響藝術的成就。”在社會活動中,李建榮始終保特低調的品質,務實誠信,樂於助人,勤於誨人,雖已退休仍積極地發揮餘熱,繼續做辛勤的園丁,為培育祖國花朵,為宣傳推崇祖國的民族文化藝術奉獻自己的一份心力。

【上海】【專題】【名家訪談】著名山水畫家李建榮:寓教于藝 逸筆縱橫

李建榮創作的《溪畔人家》

  藝術不僅是筆下描繪的風景,更是作者心中的乾坤。李建榮通過藝術的追求找到了“自我”,從而獲得人生的滿足。藝術也通過李建榮的“藝術學養”和言傳身教,得到了真正的昇華和發展。“學問文章之氣,鬱鬱芊芊發于筆墨之間,此所以他人終末能及耳。”李建榮忠於藝術,藝術亦以同樣的尊重反饋于他。這種佳境,未曾深入藝術教育者尋不到,未曾探究藝術創作者悟不出。

【上海】【專題】【名家訪談】著名山水畫家李建榮:寓教于藝 逸筆縱橫

李建榮創作的《初春》。

  石濤雲:“筆墨當隨時代”。時代在不斷的發展和進步,從而也推動了中國畫的變革和更新。李建榮在藝術追求的道路上不斷思考,探索山水畫的新技法,不只追求“勾、皴、染、點”的新意,而且也適當地引進特殊的表現技法,力求使作品給人以新的面貌和藝術魅力。(圖片由李建榮提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