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大一女生北極點跑馬拉松

2018-05-07 08:56:05|來源:澎湃新聞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上海交大大一女生北極點跑馬拉松:-35℃跑11小時55分

  如果問你想去什麼地方旅行,

  你會把「北極」列入目的地清單嗎?

  如果問你馬拉松跑步地點,

  你會覺得「北極」也可以是一個目標嗎?

  酷!

  交大17級本科學子邢佳雯

  近日完成了“世界上最冷酷的馬拉松”——

  北極點馬拉松North Pole Marathon

  讓我們一起去看看這段挑戰極限的故事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6

  2018年4月16日上午9點左右,交大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2017級本科生邢佳雯終於完成了這個開始於4月15日晚上9點的馬拉松——“世界上最冷酷的馬拉松”——北極點馬拉松North Pole Marathon.

  在極晝的刺眼的陽光下,在零下三十五度的嚴寒中,在深深淺淺、愈發鬆軟泥濘的雪地裏,作為一個跑步新人,跋涉了11小時55分後,她終於完賽。同時,她也成為2018年圓滿完成這一賽事的13名女性隊員之一,同時也是本屆賽事最年輕的選手。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7

  為什麼參加

  地球上每一個點的坐標都是獨一無二的,但像北極點這樣的位置,有幸被賦予了一些更獨特的意味。馬拉松,特別是42.195公里的全馬,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帶有激情、挑戰、甚至瘋狂色彩的賽事。

  但對於邢佳雯同學而言,卻是一個難題。她未曾經過系統而長期的訓練,平時跑步的距離一般也只在5-15km之間浮動,和這場比賽其他很多跑遍全世界的、參加過上百場甚至數百場馬拉松的人根本不可同日而語。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8

  所以,“為什麼一個毫無經驗的人,要去這樣獨特的地方,參加一場馬拉松?”北極之行結束已有段時日,這個問題也盤旋在邢佳雯的腦海直到現在。

  她回憶半年多前和父親的一次對話情景。爸爸説:“我要去跑北極點馬拉松,你想來嗎?”邢佳雯心裏快速權衡了一下這個可能一生只有一次的難忘經歷和一週的課程學習,回答説:“想!”

  邢佳雯分享了她當時權衡的考慮因素:時間成本,準備賽事的各種訓練,比賽相關的經濟開銷,比賽所存在的風險,會不會耽誤的學習、作業、學生工作甚至學分、考試……然而都沒有,返校後,她積極彌補課程知識,趕上了學習進度。

  對未知而絢爛的生命體驗的熱切嚮往讓她做了決定,詩與遠方之情懷讓她堅定地跨出了這一步。

  學習·成長·在交大

  在交大,邢佳雯將她的生活歸為三個關鍵詞:學習、工作、發展

  ·學習:專業課程、習題、小組合作、項目等

  ·工作:團支書的工作,舉辦團日團建活動;學生組織的工作,帶青志隊等

  ·發展:核心就是思考和實踐個人的未來規劃

  作為一名交大學子和一名社會科學的愛好者,邢佳雯對於“學在交大”,感受最深的就是“文理交融”。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樊博副院長曾在學院學生講座中強調,方法論課程的學習對於寬基礎的培養、思維方式的發展都有非常重大的意義,也是社會科學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政治、經濟、管理和高數、統計、編程等的完美融合指向的是將思想和情懷付諸實踐、是一種“理想的務實主義”。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9

邢佳雯與小組同學討論課題

  這段話對邢佳雯的影響頗深,也鼓勵著她與同學們積極申報上海交通大學大學生創新實踐計劃、本科生研究計劃(PRP)。在類似的項目中,邊學習、邊實踐的過程和單純的接受知識是不同的,她的PRP指導教師梁昕曾説,“即使你到了研究生博士生階段,科研也依然宛如在黑暗的迷宮中行走”“對於探索新事物,即使你很努力,也沒有正確答案,也不是為了正確答案”。這改變了邢佳雯對於“知識”的態度:曾經,知識被當作一種正確和權威,而這些學習經歷使她漸漸明白,同學們並不只是仰視知識的接受者,更是與之平等的創造者;學習和接受是為了駕馭知識,駕馭知識是為了開拓與創造知識。某種意義上,正是這些“創造力”“想像力”“好奇心”彌合了學科間的鴻溝。邢佳雯永遠不會忘記一門自然科學類的課上,老師對其小組展示那句“即使研究生博士生也不一定能這麼自信地解讀一篇Nature的前沿文章”的評價。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0

邢佳雯參加辯論賽

  學習之餘,邢佳雯積極投身學生工作。作為班級團支書,她盡全力構思深度與趣味融合的團日活動、團改金項目,2017-2018學年秋季團日活動得到同學積極評價、獲校級一等獎。“我希望我所組織的活動,真正可以對他人産生積極影響、留下過或深或淺的痕跡。”她説。在加入學院學生會青志隊、學術部、組織部後,亦在力所能及範圍內最好地完成各種任務。她認為,組織一次調研活動可以為每一個交大人提供觀察社會真實樣子的平臺、舉辦一次志願活動可以服務社會中真正需要幫助的人。

  “發展”是用來解決面對未來迷茫的部分。進入大學,目標從單一(高考)變得多元,曾經有五光十色的夢想,但日漸明白終究只有少數會落地。因此,只有不斷地努力和積累,才能有實力迎接新的機會和挑戰。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1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2

邢佳雯參加社會實踐、公益志願活動

  賽事結束後的感想

  在剛完賽的那幾秒裏,邢佳雯已經累得內心毫無波動、外表面無表情。直到休息了大半天,才驚覺已經完成了比賽,她不禁感嘆:“我竟然在這麼可怕的路面上“熬”完了一個全馬?我竟然24小時沒睡而且十二小時在跑跑走走中完成了雪中跋涉?

  直到那時,邢佳雯才開始回顧這場馬拉松帶給她什麼。

  首先,是兩點收穫。一是做事的計劃性和策略性。在比賽報名成功、組委會發佈詳細要求後,邢佳雯和爸爸開了兩次「賽前準備會議」,規劃出了訓練準備的總體思路和操作方法;寒假各類裝備備齊以後,父女倆又特地前往寒冷的東北進行裝備測試,以檢驗所買裝備是否有漏洞、有無需要調整之處。比賽時,為了能按照事先規劃的目標完賽,邢佳雯特地就地取材,用營地的一次性紙盤記錄每圈花費時間和休息時間,從而精準把握自己的身體狀態並基於現場情況靈活調整。馬拉松作為一種跑步“賽事”,比起毅力更看重充準備、能力、比賽策略;毅力是給有備而來者錦上添花的事物,而不是給慌忙出征者的合理化外衣。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3

  另一個收穫是自我的覺察。邢佳雯眼中的北極馬拉松是這樣一個過程:它把“人的追求”這一變數控制不變(即完成比賽),然後用一圈一圈的跑跑走走和一步一步的深陷雪中來耗竭你的體能,用遙遠的終點和只能靠你自己完成的任務讓你內心徬徨,用滿目別無他物的茫茫雪原逼迫你反觀自身。此時,你逐漸展現出不耐煩、懈怠、絕望……體驗了這個過程,你才能更好地化解這些問題,因為對自己清晰的認知是自我管理的前提。

  其次,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純粹。拋開一切雜念、靜心突破自己、最終完成比賽,這樣一次體驗和經歷,顯得更加可愛和彌足珍貴。

  印象深刻的瞬間

  邢佳雯説,難忘的經歷,總有很多印象極深的瞬間:在地球之巔的一塊浮冰上,選手們自然親切的交流、相互鼓勵;爸爸冒著失溫的風險已完賽後又陪她走了最後三圈;冰裂導致飛機延遲起飛,遂給媽媽打衛星電話報平安説明情況,接通的時候,感覺她激動地心都快跳出來了;去北極的飛機起飛前同學發來鼓勵的信息,邢佳雯剛寫好文字就沒信號了,仿佛就這麼帶著這份祝福到了北極;大帳外,幾個工作人員在填補冰縫,敬畏自然,不畏艱難……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4

北極點馬拉松完賽獎牌

  寒冷的北極

  見證了交大青年的熱忱和堅定

  北極馬拉松結束了

  人生的馬拉松還在繼續

  學子們,加油吧

  奔向屬於你們的未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