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豐厚紅色資源 提升“上海文化”標識度

2018-05-09 14:06:26|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編制全市革命遺址保護利用規劃,繪製最全上海紅色文化地圖 用好用足豐厚紅色資源提升“上海文化”標識度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7

觀眾在參觀“從布魯塞爾到上海———《共産黨宣言》170週年主題展”。本報記者葉辰亮攝

  楊浦區國福路51號,一棟正面望去呈“凸”字形的獨立小樓,曾是《共産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翻譯者陳望道1956年到1977年在復旦大學的寓所。舊居於2014年被列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經過精心修繕,這裡如今已被建為《共産黨宣言》展示館,並作為復旦大學校史館專題館對外試運行。

  陳望道舊居的保護和修繕,是“黨的誕生地發掘宣傳工程”的成果之一。這是一個打響上海文化品牌的重要工程,全市各級、各部門、各單位積極投入,深入發掘紅色資源,生動呈現建黨故事,大力弘揚建黨精神,讓紅色基因融入城市血脈、根植市民心中。一年多以來,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下一階段,“黨的誕生地發掘宣傳工程”將進一步用好用足滬上豐厚紅色資源,編制全市革命遺址保護利用規劃、繪製最全上海紅色文化地圖,擦亮紅色文化的金字招牌,提升“上海文化”標識度,著力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傳播上走在全國前列。

  最全上海紅色文化地圖,按圖索驥尋蹤紅色文化脈絡

  上海市委、市政府前不久印發的《全力打響“上海文化”品牌加快建成國際文化大都市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指出,文化品牌是一座城市的金字招牌、重要標誌,承載著城市精神品格和理想追求,是增強城市文化軟實力的重要依託。

  在上海,紅色文化無疑是這座城市最具標識度的文化品牌之一。根據黨史研究等部門的梳理,作為黨的誕生地,上海保存完好的革命遺跡多達440處,其中,中央早期在上海的各類機關重要舊址24處,它們見證中國共産黨從幼年走向成熟並取得革命勝利所經歷的艱辛歷程。

  這些遺址分佈何處,現狀如何?眼下,一份紅色文化地圖正在繪製中。這是目前為止收錄紅色史跡最全最多的一份地圖,初定於今年7月1日在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首發。在推出紙質版的同時,還將在文博場館設置二維碼,市民可用手機免費下載電子版,按圖索驥尋蹤上海紅色文化脈絡。

  系統梳理紅色文化家底,為每一處革命史跡量身訂制保護方案

  “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要發揚紅色資源優勢,將紅色基因一代代傳下去,建設好、守護好中國共産黨人的精神家園。”市文物局相關領導透露,滬上還啟動了全市革命遺址保護利用規劃的編制工作,對目前已登記及準備錄入文物保護單位名錄的革命史跡進行系統地梳理、建檔、研究梳理,明確保護要求和保護範圍,並對每一處的合理利用方式提出可行性意見。比如,對中共中央政治局機關舊址、張聞天故居等一批存在安全隱患的革命史跡,要及時修繕;思南路周公館等一批具有較高文物價值的革命史跡,需提升保護等級;而對一批目前有居民居住且價值較高的革命史跡,則在騰遷後辟為紀念館向公眾開放。

  打響上海紅色文化品牌是一項動態推進的工程,各個區也推出了行之有效的方案。靜安區加強區內紅色文化遺址遺跡的保護髮掘,成立“黨的誕生地”修繕改建領導小組,協調推進區內重要紅色場館的建設工作。目前已完成對茂名路毛澤東故居的文保修繕,中共中央秘書處機關(閱文處)舊址、彭湃烈士在滬革命活動點和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舊址的文保修繕工作正處於論證研究階段。

  此外,虹口區籌建上海紅色文化研究中心,建設四川北路紅色文化生態示範區,推進中共四大紀念館和左聯會址紀念館的改陳布展,策劃開發“茅盾小道”紅色遊覽線路,建設“沒有圍墻的紅色博物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