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剎龍華寺八項“禪事”申報上海非遺

2018-05-07 08:56:12|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千年古剎龍華寺八項“禪事”申報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産

  記者在5月4日舉行的“桃花塔影江南風——龍華文化遺産研討會”上獲悉,作為千年古剎龍華寺重要的傳統習俗,“龍華禪事”目前正在申報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産,此前“龍華廟會”已于2008年被國務院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借助龍華地區綜合改造為契機,徐匯區正通過探索城區文化遺産保護,不斷增強“千年龍華”的文化品牌標識度。

  探索城區文化遺産保護

  此次申報上海市非遺項目的“龍華禪事”包括禪修、禪言、禪音、禪藝、禪茶、禪食、禪緣、禪俗等八個項目,是根植于龍華古寺、反映百姓日常生活習俗的代表性傳統活動。

  龍華地區位於徐匯西南部,是上海市中心12片歷史文化風貌區之一,是上海市中心為數不多的具有千年文化歷史積澱的古老街區。

  其中,龍華寺作為上海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古剎,距今已有1700餘年歷史,“龍華晚鐘”也成為“老上海八景”之一。與龍華寺相望的龍華塔高40.4米,目前現存的樓閣式磚木結構塔身建於北宋年間。1959年,龍華寺與龍華塔雙雙被公佈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龍華塔則于2006年成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國科學院院士、建築專家鄭時齡表示,龍華地區申報的非遺項目均離不開區域本身的歷史積澱和保留完整的城區環境。龍華古寺的中軸線樣貌清晰,是上海保留最為完整的寺廟建築群,文物價值非常顯著。上海市非遺協會會長高春明則表示,“龍華禪事”申請非遺的意義在於,不僅能幫助年輕人更為清晰了解傳統文化具體內容,也能讓大眾對龍華乃至整個上海“因商而興”逐步發展城區的歷史有所知曉。

  上海龍華古寺住持照誠大法師表示,“龍華禪事”申遺項目啟動是今年上海非遺保護工作一項新亮點。而借助龍華地區綜合改造的契機,龍華古寺也將逐步建設成為上海傳統文化的教學、研究和傳承基地,將佛教與禪文化的特點與龍華鮮明的上海特色融合。

  融合今夕提升文化標識度

  研討會現場,與會專家對傳統文化品牌如何適應新時代發展,從不同角度提出了建議。

  文化部非遺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民俗學會理事長劉魁立表示,今夕物理空間的不同對文化遺産保護提出了重要挑戰。“今天在龍華塔前看不到‘桃花塔影’,因為周邊水系已逐漸消失,這是文化空間週期性循環的必然。”如何在保留古風遺韻與適應現代都市環境中找到平衡?鄭時齡認為,將“龍華廟會”、“龍華歌謠”等非物質文化傳承與龍華古寺和周邊在建的商辦綜合體等融合,比如將龍華廟會與龍華塔前廣場的改造設計結合,可以得到文化效應的疊加放大。

  在增強文化標識度方面,劉魁立認為傳統文化活動必須堅持以人為本,“過度強調娛樂性會導致文化遺産‘失魂’,日常習俗表演痕跡過重會使得‘主客顛倒’,這些都不利於文化傳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