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中國品牌日”系列活動拉開帷幕

2018-05-10 08:56:17|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打響“四大品牌”構築新時代上海發展戰略優勢 首屆“中國品牌日”系列活動今天在滬拉開帷幕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4

圖:今天,首屆中國自主品牌博覽會在上海展覽中心開幕。本報記者趙立榮攝

  ■兩周前,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力打響“四大品牌”推進大會,要求全市各方面工作都要按照打響“四大品牌”的理念和要求,對標最好,爭創一流。可以説,上海的發展已經率先進入一個品牌引領的新時代

  ■打響“四大品牌”,是上海落實國家戰略、著眼未來發展的系統工程。隨著一系列舉措的紮實推進,將把上海既有的戰略優勢“長板”做長,把中央對上海的要求定位進一步深化,城市吸引力、創造力、競爭力不斷增強

  首屆“中國品牌日”系列活動今天在上海拉開帷幕。對我們這座城市來説,打響“四大品牌”正越來越成為落實國家戰略、著眼未來發展的系統工程。上海不僅要對外擦亮城市的名片,更要由外而內,以品牌來引領城市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的提升。

  品牌工作需要敢為人先,同時也要腳踏實地。上海一直以來都走在全國品牌建設工作的前列,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出臺政策,推動從“産品經濟”向“品牌經濟”的轉型。近期,市委、市政府更經過深入思考和廣泛調研,提出打響“上海服務”“上海製造”“上海購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將其納入城市發展的整體加以謀劃,與多重發展任務目標作關聯。此舉勢必將上海品牌建設推向新高度,使得品牌成為上海推動高品質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的重要依託。

  以打響“四大品牌”拓展城市“長板”

  “上海”這兩個字被普遍認可為高品質、高水準、高價值的代名詞。某種意義上,品牌就是上海的標誌、實力和生命。兩周前,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力打響“四大品牌”推進大會,要求全市各方面工作都要按照打響“四大品牌”的理念和要求,對標最好,爭創一流。可以説,上海的發展已經率先進入了一個品牌引領的新時代。

  對“上海服務”“上海製造”“上海購物”“上海文化”進行梳理後不難發現,“四大品牌”其實就是對上海發展整體優勢的把握和凝練。打響“四大品牌”,就是要通過一系列扎紮實實的舉措,把上海既有的戰略優勢“長板”做長,把中央對上海的要求定位進一步深化,不斷增強城市吸引力、創造力、競爭力。

  著眼于打響“四大品牌”,上海以極高的效率明確了發展思路、目標、路徑,全市上下由此形成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氛圍。目前,打響“四大品牌”的“1+4+X”框架體系已經非常明晰,並得到各界高度關注和認可。其中的“1”是指導性的總體意見,重在頂層設計和整體部署;“4”是4個《三年行動計劃》,對“四大品牌”具體目標、任務和措施分別加以明確;“X”就是落地一批專項行動,首批包括43個專項,其中“上海服務”13個,“上海製造”10個,“上海購物”8個,“上海文化”12個。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定位和要求,打響“四大品牌”,本質上就是要求“上海服務”提高輻射度,“上海製造”彰顯美譽度,“上海購物”增強體驗度,“上海文化”展現標識度。按照這一要求,“上海服務”的《三年行動計劃》拓展和深化了對“服務”概念的一般性理解,圍繞金融、航運、科創、專業服務等十方面,推出許多有利於能級提升的措施。“上海製造”以名企、名品、名家、名園“四名”為引領,以技術創新、品牌創響、品質創優等“六創”為內容,力爭擦亮“Made in Shanghai”(上海製造)這塊金字招牌。“上海購物”聚焦引領新消費、重塑商業地標、重振老字號、集聚消費品牌等方面,拿出實實在在的方案。“上海文化”重點打響“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著力構築上海文化發展新優勢,不斷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今年上半年,這43個專項行動將全部落實到位,而後續預計還會有新的專項行動作動態補充更新。

  以培育“品牌經濟”夯實發展“基石”

  品牌體現的是一種綜合優勢和長期積澱。上海的品牌建設工作一直處於全國前列,這也為市委、市政府這次提出全力打響“四大品牌”奠定了基礎。

  過去幾年,在由全市近20個委辦局組成的“市品牌建設工作聯席會議”的領導協調下,上海著力從産品經濟向品牌經濟轉型,對品牌經濟的理論和實踐進行探索,出臺了一批創新政策,包括發放“品牌創新券”、建設“老商標池”、嘗試提供品牌培訓補貼等。以“品牌創新券”為例,政府部門通過購買服務,重點支持企業為制定品牌戰略、導入品牌體系等引入第三方專業服務,從而有效地為國企的品牌建設補上短板。而過去幾年,上海每年都為上千家企業提供品牌相關培訓,從中新發掘幾十家市級品牌培育示範企業。

  品牌不虛,基礎更實。發展品牌經濟,上海十分重視依靠製造業轉型升級、老字號改革創新、新業態快速成長,將品牌價值厚植于實體經濟的土壤。目前,上海老字號品牌佔全國15.6%,總量居全國第一;在製造業方面,去年國家相關部委主辦的“中國品牌之旅”特意選擇上海啟動,入選卓越工業品牌的上海企業有43家之多,共涉及68個品牌。

  創新運用金融工具、強化品牌的價值發現功能,這是上海助推品牌經濟的重要杠桿。這些年來,從全國首家“品牌(銀行)支行”在滬設立,到開展品牌無形資産的質押融資試點;從全國首個以市場化運作的品牌基金在上海正式註冊,到發佈全國第一張從供給側視角建立的“外灘·中國品牌創新價值榜”,品牌價值鏈的一些關鍵缺失環節正在被一一彌補。

  “名企”“名家”“名師”“名校”……打響“四大品牌”相關文件共提及15個“名”的發展目標。而基於此前多年的努力,上海本地已涌現出一批品牌,成為15個“名”的堅實承載和起點。比如,擁有170年曆史的老鳳祥以品牌為紐帶開展市場佈局,僅僅十幾年,企業利潤就增長了超過100倍。上工申貝通過國際並購,整合歐洲多個百年縫紉機品牌,並繼續為其注入品牌、技術和市場資源,使得企業迅速躍升為全球縫紉技術的引領者……

  今天,“中國品牌日”系列活動的重頭戲———首屆中國自主品牌博覽會在上海展覽中心開幕。以打響“四大品牌”為主線,上海為國內外觀眾奉上許多精彩的品牌案例。百年積澱,再次出發。上海的品牌故事值得一遍遍仔細閱讀,更值得一代代人為之奮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