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創青春”大學生創業大賽落幕

2018-05-15 14:00:02|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2018年“創青春”上海市大學生創業大賽落幕 大學生“創客”比技術也講情懷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8

比賽現場,大學生進行項目路演和講解。吳愷攝

  2018年“創青春”上海市大學生創業大賽,近日在上海電力學院落下帷幕。最終,本屆比賽評選出金獎作品47件、銀獎作品67件、銅獎作品145件。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開展多年,評審專家們在比賽場上看到了可喜的變化———大學生創業項目與專業結合更加緊密,技術門檻越來越高。此外,大學生立足技術創新之外,將目光更多投向人文關懷。“大學生創業項目不再‘硬邦邦’,站在用戶角度滿足用戶需求的産品更有機會走向市場。”

  把不同學科知識連結起來,就抓住了創新的秘訣

  本次大賽自今年3月啟動以來,共收到1223件大賽參賽作品,覆蓋上海49所高校,超過萬名大學生參與其中。最終,十所高校獲得“優勝杯”,上海交通大學奪得本屆大賽“冠軍盃”。

  大學生創業基金會評審專家施強欣喜地看到,今年參與“創青春”比賽的大學生,在創新創業上想法更加成熟。大學生不再盲目追求社會創業熱點,而是能夠冷靜思考自己專業領域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尤其是懂得搭建跨學科的團隊,打造創新産品。同濟大學軟體學院大三學生侯劍鋒和團隊成員一同發明的“蝦滑輸入法”即將走向市場,這種觸屏輸入法兼具科學性和趣味性,有效提高輸入效率和準確度。

  “眼下,與專業更為貼合的大學生創業項目技術門檻越來越高,學生們能夠發揮所長,將不同學科之間的知識和技能連結起來,這其實就抓住了創新的秘訣。”施強説,大學生創新者不再只是一廂情願地開發“生硬”的技術産品,而是會站在用戶角度考慮使用者的情感需求。從商業角度看,這樣的産品距離市場更近了一步。

  今年年初,上海創業青年汪星宇和他的“鄉村筆記”團隊帶著27名上海、廣州、蘇州等地的中學生來到湘西開展鄉土研學。創業團隊成員告訴記者,這是一家致力於用教育連接城鄉的社會企業。“如果不去農村,一些城市的孩子甚至會以為瓜果蔬菜就是從超市裡長出來的。我們將在未來兩年時間裏帶領1000名城市12至18歲的青少年體驗鄉土味道。”創業成員之一、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大二學生付玉凡説。

  推動優秀項目孵化落地,打造創新創業全過程鏈

  “今天按時喝水、曬太陽……”剛結束加班的小伊,習慣性地在地鐵上打開了“枝丫丫”App,看著送給父母的那盆枝丫丫的最新動態,稍感安心了———對她而言,那是代表自己在父母身邊的一點點陪伴。“枝丫丫”是一款有性格的智慧花盆軟體,點開App,它會如動物般賣萌撒嬌,偶爾也會有小情緒,由此,養盆綠植作寵物可能也會成為一種全新生活趨勢。

  這是華東師範大學設計學院研二學生鄒婧和團隊成員的創業項目“枝丫丫———社交物化的開拓者和引領者”,獲得了基金會評審專家的青睞,創業團隊有可能獲得30萬元天使投資基金。鄒婧介紹説,日常生活中的科技含量越來越高,人和人之間的交流卻在減少,創造出智慧綠植産品,希望以此提升人與植物之間的情感溝通。

  “創青春”上海大學生創業大賽由團市委、市教委、市科委、市人社局、市科協、市學聯等共同主辦。今年,上海市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會首次針對五個項目進行了資助意向簽約。團市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説,“創青春”上海市大學生創業大賽正逐步搭建市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會與優秀大學生創業項目對接的平臺,推動賽事中涌現出的優秀項目孵化落地,打造創新創業全過程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