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再見 上海的“鄉村小洋樓”!
日前,浦東新區航頭鎮聘請了第三方專業設計單位,以保留鄉村肌理為原則,設計了15套凸顯水鄉特色或鄉村元素樣板房型,供農民建房時挑選。挑上哪一套,設計師會上門測量,出具可供施工參考的外立面圖、效果圖和施工圖。只是房子建造的全過程,需要接受村委會和第三方測繪機構的實時監督,確保沒有私自擴建、違建。
給農民建房請專業設計師,這在上海的郊區並不多見。絕大多數情況下,村民“捨不得花那個錢”,而是自己找來包工隊,參考周邊已有的戶型建造。審美上多以“高大”“洋氣”為原則,生怕比不上宅前屋後的鄰居家氣派。久而久之,城鄉變得“一樣化”了,滬郊大地上“長出”一座座小洋樓,與江南自然風貌並不搭。
搭與不搭還是其次,“以大為美”的導向催生出大量違章擴建才是農村建房的頑症所在。家家戶戶抱著“法不責眾”的心態,使得房子“長高長胖”成普遍現象。不少農村幹部“吐槽”,2000年以後建成的農民房,幾乎沒有不超出“宅基證”規定面積的,極個別甚至超3到4倍。
農村老百姓固然有在宅基地上自主建房的權利,但如何保證農民自建房依法依規,卻考驗著政府有關部門監管的藝術。是“事後諸葛亮”,強制拆除老百姓違章的面積,留下不可癒合的“傷疤”?還是切中百姓捨不得花錢設計的“痛點”,用免費送上的高品質、有格調的設計,換取百姓規範建房的自覺,從根子上解決問題?後者恐怕來得更“聰明”些。
更值得一提的是,讓專業設計團隊進農村,強化規劃、設計,還有助於引導老百姓的審美意趣向真正的“有肌理的”、和諧的鄉村風貌靠攏。再過5年、10年,曾經引領風尚的“小洋樓”,或許就會被粉墻黛瓦的新民居取代。到那時,上海的鄉村才真正稱得上“有風貌、有韻味、有顏值、有氣質”。
幸運的是,上海從不缺專業的設計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