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北路:一條涇渭分明的海派風情街

2018-06-01 09:54:13|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夏日的午後,走在陜西北路中段,一派樹蔭婆娑、空氣清新、光影搖曳、旋律輕舞、咖啡飄香的景象。身邊的行人不疾不徐,或是附近生活的居民,或是周邊上班的白領,或是特意前來喝咖啡、飲酒的客人,走在這條“中國歷史文化名街”上,真正體味到什麼叫鬧中取靜。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9

陜西北路街景(攝影:徐匯老壽)

  陜西北路的風格是多元的。新閘路以南至北京西路屬於陜西北路中段,是近代優秀建築集中的區域,深受歷史影響,西方建築式樣在這裡落地生根,不斷發展,形成連綿的歐洲古典主義和現代主義特徵的建築群落,歷史在這裡得到了很好的保護;而新閘路以北的陜西北路又一步跨入現代化,林立著現代化商品房和寫字樓;北京西路到延安中路這一段則開著多家老上海人耳熟能詳的老字號店舖。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0

鳥瞰陜西北路(CFP)

  陜西北路最初叫西摩路,自築成以來,相當長的時期內是上海的高檔居民區,居住著大批外僑和社會名流,是老上海大名鼎鼎的“洋人街”“名人街”。20世紀上半葉,在此居住過的外僑既有英國和法國的富商,也有猶太難民和美國水兵,還有大量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和白俄人。同時,這裡也居住過眾多在近代中國歷史有重要影響的政治人物、富商巨賈。中西方多彩文化在該路段交流融合,並以其“海納百川,融貫中西”的特色,使其從建築、環境、人文等方面均成為海派文化的代表。

  “中國歷史文化名街”:承載深厚人文底蘊

  近代歷史上,陜西北路歷史上留下了諸如宋氏家族、榮氏家族等獨立式花園住宅,間有華業公寓、太平花園等公寓建築群落,西摩會堂、懷恩堂等宗教建築。內含小型戲院的平安大樓等商居兩用建築,展現了老上海社區生活的居住、文化、精神建設狀態。洋商富賈、名流學者、愛國志士等曾聚居在此,那裏還是上海的猶太人、西班牙人等外國人的聚居區,有豐富的異域文化印記。

  陜西北路上的最 “新”的老洋房,是位於陜西北路186號的榮宅。它始建於1918年,2017年底修葺一新後重新對外開放。榮宅主體是一幢三層樓高的老洋房,被一道雕花精美的石砌矮墻環繞其間。當年,近代著名的民族資本家榮宗敬居住其間,直到抗戰爆發才不得不離開榮宅,遠赴香港避難。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1

陜西北路上的陜北菜場,曾是靜安區最大的室內菜場,菜場原址現為金鷹百貨(上海地方誌辦公室供圖)

  從榮宅出發一路向北,船王董浩雲的老宅就坐落在陜西北路414號。董浩雲16歲就投身於中國航運事業,在積累了豐富的航運經驗後,1938年初回到上海,之後創辦了中國航運信託公司,同時購置了這棟産業。

  董家老宅為一棟沿街的磚混結構四層獨立式花園洋房,全部以紅色清水磚墻砌築而成,各個立面上都沒有多餘的雕飾,各立面差異明顯,不講究對稱,強調簡潔實用風格。

  離董宅不遠的陜西北路430號是一所四層樓的西式花園別墅——“猶太住宅”。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房主人原為猶太人。當年,這位精明的猶太商人把自家住宅的一樓二樓用來進行黃金、美鈔買賣,三樓四樓用來居住。

  這些建築僅僅是陜西北路上風格多樣的老洋房中的幾個代表,遠不能囊括陜西北路的全部。它們裝飾細節紛繁,緊鄰街道又讓人産生必要的疏離感,形成了獨立中見統一、錯落中見和諧的傳統建築格局。走過這一座座的建築,像是穿越一條條的時空隧道,和過去的老上海相遇,充滿歷史感的小洋房,精緻的鏤空花紋藏在屋檐下,卻又難掩斑駁的痕跡。無怪乎在上海生活了60年的作家程乃珊説: “陜西北路很美的……那次去意大利,住在比薩斜塔附近,從住處走出來,就是西摩路的感覺。”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2

陜西北路上的“老字號”店舖(東方IC)位於陜西北路342弄的西摩別墅,建於1924年,新式里弄住宅,磚混結構三層,坐北朝南毗連式結構,南立面由紅褐色清水磚外墻砌成。

  酒吧、咖啡館多,或許可以作為陜西北路海派文化氣息濃厚的另一個特徵。陜西北路上的酒吧和咖啡館多數開在老洋房裏,燈紅酒綠之中坐著的是年輕時尚的都市男女以及異國他鄉遠道而來的外國人,舒緩音樂之中,三五好友在老洋房中小酌,品嘗上海這座城市的文化陳釀。

  陜西北路是上海發展的縮影,是歷史留下的重要文化遺産,承載著上海深厚的歷史人文底蘊,也是城區居民日常生活的場所。漫步在陜西北路中段,你能看優秀的建築、能嘗各異的美食、能淘特色的商品。歷史與現代融合,讓你仿佛能看到百年前的上海,又讓你體味當下的時代變遷。陜西北路成功實現了 “用文化反哺經濟”,有了意大利、西班牙風味餐廳,有了咖啡館、紅酒廊、茶樓,有了高級手作體驗店……形成集文化、餐飲、休閒、購物為一體的海派風情街。

  根據中國文物學會歷史文化名街專業委員會2016年年會發佈的 “歷史文化名街保護髮展評價體系研究之一——大數據支持下的活力指標”,陜西北路在全國50條歷史文化名街中,是美譽度最高的五條之一。

  “中華老字號上海第一街”:體驗濃郁海派格調

  作為大名鼎鼎的南京西路的 “後街”,陜西北路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呈現出不同時代的商業特徵。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後期,陜西北路上遍佈著皮鞋、衣帽、飾品店,曾經有一個時期是引領服裝風潮的中心之一。時至今日,慢慢走在陜西北路上,仍能看到不少這類小店保留了下來,門面看著很不起眼,有些還是半下沉式的,進出要上下臺階不太方便,但工作生活在附近的老上海人知道,這些小店裏有不少價廉物美的好東西。

  但是沿街小店終究無法與陜西北路的歷史文化氣質相稱,隨著上海經濟發展,即使沒有刻意引導,沿街小店也逐漸減少。1992年 《上海·靜安南京路發展規劃》中,將陜西北路至常德路定位為世界名品購物區。到2009年,靜安區政府經過通盤考慮,決定在陜西北路上引進近20家中華老字號品牌企業,包括擁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頭銜的亨生西服、龍鳳旗袍,以及開開百貨、雷允上藥業、鴻翔製衣、第一西比利亞皮貨、大美華布鞋和白玉蘭真絲、景德鎮瓷器、春竹、恒源祥、培羅蒙、古今、三槍、立豐食品、美新點心、新雅食品等老字號,形成了 “老字號一條街”。此舉既可以拉動經濟發展,又可以傳播歷史文化,與陜西北路豐厚人文氣息的氣質接近。

  如果要安排一條徒步行走陜西北路的路線,可以從中段開始由北向南,看完諸多歷史文化名人故居,再走到“老字號一條街”,見到感興趣的老字號品牌便進店瞧一瞧。走進店內,這些老字號中有一些至今仍保留著老式國營商店的氣息,比如店員的年齡偏大,熱情之餘又帶有幾分矜持,但是在這些店裏買東西可以享受公道、誠信、放心,老字號的底氣和臉面絕不允許做會讓自己沒面子的事。

  如今的陜西北路 “老字號一條街”既是老字號定制體驗中心,同時又是海派文化展示中心。在這裡可以定制高級服裝、鞋帽,可以買到正宗老字號商品,可以在 “美新”點心店裏嘗一嘗正宗的八十年代老上海風味點心。沿著米黃色大理石墻面、白色墻柱、歐式街燈的街道款款而行,情懷撲面而來,吸引著國內外遊客及上海市民前來消費、觀光,體驗海派格調、重溫上海記憶。

  今年4月12日,上海靜安區政府發佈 《靜安區南京西路後街經濟戰略規劃》,著力打造南京路的 “後街經濟”。所謂 “後街經濟”模式是指發展對主街起延伸、拓展與互補功能的承載區,完善南京西路商業生態的互補性、集聚性和多樣性。從國際頂級商業街的經驗來看,如倫敦牛津街、東京銀座、巴黎香榭麗舍大道和紐約第五大道等,無不具備完善的現代化與人文特質。今後,靜安區南京西路後街主體格局將圍繞 “三帶三軸兩街”鋪開,而陜西北路屬於其中的 “文化體驗軸”,其業態定位為海派歷史文化體驗。深入挖掘陜西北路的文化價值,在保護的基礎上進行適度的旅遊開發,可以激發其內在活力,發揮其特有的功能,促進陜西北路老字號一條街的可持續發展。

  相關連結

  陜西北路上的別樣風景

  ◆梅泰恒商圈

  大名鼎鼎的梅龍鎮廣場、中信泰富、恒隆廣場商圈,位於陜西北路與南京西路交界處。恒隆和中信泰富都是在2001年開業,它們和1998年開業的梅龍鎮廣場一起構成了具有地標性意義的“梅泰恒”商圈,在上海也被認為是最成熟的 “商圈+寫字樓”模式,也就是CBD商圈。在這裡逛一圈,給人留下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奢侈品及中高端品牌的密集程度。

  ◆宋家花園

  陜西北路369號坐落著一座英國鄉村式別墅風格的建築,外邊用黑色竹籬笆墻圍護,透著歐洲鄉村的韻味。別看它如今門庭冷落,它可是曾經大名鼎鼎的宋家花園。

  宋家花園建於1908年,最初它是外國人約翰遜·伊索的別墅,後被宋耀如買下,成為宋家花園。

  別墅一共有三層樓,三樓為尖頂半層。從東邊大鐵門入內,一條不長的水泥甬道通向內門的石階,拾級而上走進一樓客廳,就見到四週鑲嵌著彩色玻璃的門窗,絢麗耀眼,客廳東邊的拱形內室是接待親友的會客室。朝東的小陽臺面向馬路。花園裏綠樹成蔭,種滿了各式奇花異草。花園東邊有一棵100多年的玉蘭樹,花開時節,滿樹盛開著潔白的玉蘭花,花枝一直伸到籬笆墻外。

  ◆西摩別墅

  陜西北路342弄西摩別墅建於1924年,為新式里弄住宅,磚混結構三層,坐北朝南毗連式結構,南立面由紅褐色清水磚外墻砌成,起裝飾作用的白色水泥壁柱將其縱向均勻分割為數段,且裝有橫長方形的白色鋼窗。北立面水泥拉毛外墻,三層有開放式露臺,由水泥全封閉圍欄所包圍。紅瓦雙坡屋頂,北側斜坡有雙坡老虎窗。底層主出入口為木質的紅色大門。房屋內部為縱向空間分佈結構,前有大間,後有小間和廚房。內部裝飾以木結構為主,基本一單元一門牌號,打蠟地板,隔熱房頂。

  ◆平安大樓

  平安大樓建於1925年,屬西班牙式公寓。大樓主層為七層,兩側為四層,是當時為數不多的多層帶電梯公寓,樓內一梯四戶,分別由二套一室半和二套三室戶組成。每個臥室裏都有一個衛生間,這在當時是很超前的,平安大樓底層正中曾經是平安電影院 (現是ZARA)。 “灰紅暗黃兩色砌磚的墻面,有一種針織粗呢的溫暖感,整個建築圓圓地往裏凹,成為一鉤新月切過路角,門前十分寬敞……”這是張愛玲筆下對平安電影院的描繪。

  ◆中國歷史文化名街陜西北路展示諮詢中心

  陜西北路上優秀的歷史文化建築數量太多,無法一一列舉,初到此地的遊客可以先去陜西北路600號源創創意園區的 “中國歷史文化名街陜西北路展示諮詢中心”,這裡每天滾動播放 《陜西北路名人名街》短片,用影像語言介紹各處建築形式多元、人文底蘊深厚的文化景觀點;常設 “名人名街人文歷史展”,通過多媒體演繹、圖片介紹、人物場景模型等形式予以展示。遊客可以先在這裡形成一個粗略的了解,再拿著圖文介紹材料邊走邊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