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製造”氣象衛星服務“一帶一路”

2018-06-06 08:45:33|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上海製造”氣象衛星服務“一帶一路”昨晚升空的風雲二號H星將為沿線國家和地區防災減災等提供支撐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5

風雲二號H星掃描輻射計在西昌衛星發射基地進行發射前檢測。(上海技物所供圖)

  6月5日晚,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八院 (上海航天)抓總研製的風雲二號H氣象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發射升空。這是我國第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二號的最後一顆衛星,也是我國成功發射的第17顆風雲系列氣象衛星。這顆衛星完成在軌測試後,將專注為中國西部地區、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天氣預報、防災減災等提供支撐。

  ■H星在風雲二號家族中可靠性最高、性能最穩定

  風雲二號靜止氣象衛星共有01批、02批、03批三個批次的衛星,其中03批衛星于2006年立項研製,風雲二號H星為03批的第三顆業務應用衛星,入軌後將命名為風雲二號H星。據風雲二號衛星總指揮李海生介紹,風雲二號H星主要功能與03批的前兩顆衛星一致,但卻是風雲二號所有衛星中可靠性最高、性能最穩定的衛星。團隊人員研製每一顆新的風雲二號衛星時,都會充分總結前一顆衛星的有效經驗,用以指導新衛星的研製。因此,風雲二號的衛星一顆比一顆先進,性能一顆比一顆優化。據風雲二號總設計師曹亮透露,風雲二號H星相對於G星,共有15項技術狀態得到改進提升。

  目前,風雲二號在軌衛星(E星、F星、G星)形成了“多星在軌、互為備份、統籌運行、適時加密”的業務運行模式,在颱風、暴雨等災害性天氣及沙塵暴、森林草原火災的監測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隨著風雲二號H星加入風雲大家族,其將被賦予新的使命。據悉,風雲二號H星將重點為中國西部地區和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提供服務,實時獲取中國及其周邊地區可見光、紅外雲圖和水汽分佈圖,收集並轉發氣象、海洋和水文等環境監測資料,播發數字展寬雲圖,嚴密監視不同時間和空間尺度天氣系統的變化。

  ■上海氣象衛星研製逐漸邁向“領跑”

  風雲衛星已成為世界氣象組織觀測網的重要成員,是我國遙感衛星中應用範圍最廣、效益發揮最好的衛星系列,被譽為遙感衛星運營服務的榜樣、民用衛星業務服務的典範。從第一代衛星到第二代衛星,從尾隨國外“跟跑”到實現與之“並跑”甚至“領跑”,40多年來,上海航天人悉心鑽研,碩果纍纍。

  風雲一號,我國自主研製的第一顆傳輸型三軸穩定太陽同步軌道遙感衛星,在我國首次實現了氣象、海洋和空間環境的綜合探測應用,真正實現了 “一星多用”,開創了我國氣象衛星事業和航天事業的新紀元。

  風雲二號,我國自主研製的第一顆地球靜止軌道遙感衛星,使我國成為第三個同時擁有太陽同步軌道和地球靜止軌道氣象衛星的國家,是中國遙感衛星中連續穩定業務運行的典範。

  風雲三號,我國第一顆全譜段三維大氣綜合觀測遙感衛星,在國內首次實現了從紫外、可見光、紅外到微波探測的多載荷、全球、全天候、多光譜、三維、定量綜合對地觀測,探測能力達到並部分超過國際先進水準。

  在風雲四號上,全球首次實現靜止軌道干涉式高光譜大氣探測,全球首次輻射計、探測儀、閃電儀共平臺、一體化相容設計,實現了觀測效率和應用水準的極大提升,也是全球首次實現靜止軌道微波探測技術驗證,實現了我國靜止軌道氣象衛星的跨越式發展,衛星的綜合技術性能國際領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