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援疆全力助推喀什百姓奔向幸福小康

2018-06-11 09:15:38|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脫貧攻堅關鍵時刻,上海援疆前方指揮部上下齊心,因人施策——全力助推喀什百姓奔向幸福小康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5

伯西熱克鄉10村新建的服裝衛星工廠吸引村裏百多名婦女前來打工。本報記者王星攝

  團隊小傳

  2010年,中央啟動新一輪對口援疆工作,上海由原先的對口支援阿克蘇調整為對口支援喀什地區莎車、澤普、葉城、巴楚四縣。截至2016年底,上海對口喀什四縣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達32.95萬人,佔整個喀什地區的43.6%。2017年2月,170名上海市第九批援疆幹部人才啟程進疆。他們所面對的,是喀什地區最為艱巨的脫貧攻堅任務。重任在肩的上海援疆幹部團隊上下齊心,運用各種手段,全力助推受援地群眾脫貧奔小康。

  這裡,大概是距離上海最遠的上海基層黨組織。從喀什市解放南路的上海援疆前方指揮部到上海人民廣場,足足有5152公里。這裡,清一色匯聚了來自上海各個系統正值 “當打之年”的男同胞們。他們告別深愛的家人,放下年幼的孩子,義無反顧地從東海之濱飛到了祖國的西部邊陲,一待就是三年。這裡,又是全國公認的深度貧困地區。入疆之前,脫貧對這些援疆幹部人才而言或許只是停留在報紙電視上的宏觀感受,進疆之後,扶貧卻成了他們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幫助喀什老百姓打贏脫貧攻堅戰,讓他們與全國人民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這裡的援疆人每分每秒都在思索。

  從安居到富民

  來自浦東新區重大工程項目辦公室的80後援疆幹部左文,在南疆人口第一大縣莎車縣,擔任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局副局長,主要負責安居富民房以及美麗鄉村建設等援疆項目。一年半前第一次下鄉,在塔尕爾其鄉14村,一位剛搬進安居富民房的村民問了左文一個問題:“為什麼這房子的門要造得這麼大?”左文回答:“今後家庭富裕了,買輛小汽車,就能直接開進來停在院子裏了。”僅僅用了一年多時間,這個名叫艾山·吾舒爾的村民,就在上海援疆力量的幫扶下,實現了這一願景。搬入新家後,艾山特意學習了和面技術,並利用援疆資金給的庭院經濟補貼購買機器,在自家院子建起麵條作坊,將加工出的産品銷往鄰村。艾山家的作坊不僅養活了全家,還陸續雇傭了10個村民前來打工,幫助這些家庭實現穩定脫貧。

  2017年,僅莎車一地,上海就援建了安居富民房19000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9000戶。今年,援建莎車的安居富民房總量將達22591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超過14000戶。在上海援疆幹部看來,幫助老百姓建造安居富民房並非難事,但安居之後,該如何“富民”是他們更為關注的。在莎車縣巴格阿瓦提鄉2村,“五個一”成了這裡安居富民房的“標配”。一畦菜園、一座畜舍、一片果樹、一架葡萄、一座拱棚,類似的生産設施家家戶戶的庭院裏都有。自從搬進了這樣的新居,熱合曼·吾斯曼變得格外忙碌。拱棚裏,她跟著大夥一起種白菜,葡萄架下不僅種上了葡萄,還聽從援疆幹部的建議種了30株南瓜。再加上由援疆資金補貼飼養起來的鴿子、胡羊……熱合曼一家生活充實了,錢袋子也逐漸鼓了起來。

  上海援疆澤普分指揮部指揮長、澤普縣委副書記胡志宏告訴記者,進疆之初,為了精準確定扶貧對象,援疆幹部幾乎是一戶一戶進,一家一家訪。他們專門設計了調查表,了解每戶貧困戶的人口結構、勞動力情況以及就業意願等,並進行量化分析,找準了脫貧原因。隨後,陸續拿出了針對貧困戶的 “因戶施策實施方案”。發生在對口四縣這一戶戶貧困家庭的轉變,就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最好例證。

  從扶貧到扶智

  18歲的熱依汗古麗·依比布拉怎麼也沒想到,在葉城縣職業高中認真學了兩年服裝設計與工藝後,竟然能作為畢業生技術骨幹到揚州的工廠去學手藝。在上海援疆葉城分指揮部的協調下,最近,她和她的30名同學一起前往揚州市鑫晟源服飾有限公司,參加為期三個月的技能培訓。此外,另有約30名學生骨幹到上海玖琦紡織品有限公司參加技能培訓的相關工作,也正在緊鑼密鼓推進中。學成之後,她們將返回家鄉的工廠,將學到的技術傳授給當地同齡人。

  扶貧先扶智。上海援疆葉城分指揮部指揮長、葉城縣委副書記胡廣表示,像熱依汗古麗這樣好學、肯學的當地年輕人,援疆幹部們始終在不遺餘力地想辦法給予支持。畢竟,在面積3.1萬平方公里,人口不過55萬的葉城縣,只要一人就業就能帶動全家脫貧。

  兩年間,在葉城的各個鄉鎮乃至村落,出現了一家又一家由援疆幹部為當地量身打造的衛星工廠。無論是剝核桃還是做服裝,只要願意來打工,老百姓每月都能獲得一兩千元的收入。今年,援建幹部又在當地啟動“百星工程”,方便更多百姓在家門口實現就業。

  在伯西熱克鄉10村新建的服裝衛星工廠,記者看到,開業不過1個月,這裡已經吸引了村裏100多名婦女前來打工。女工們只要把家中無人照看的孩子帶到廠裏的看護區,讓他們跟著老師玩耍、學習,自己便能安心工作。

  在巴楚縣,一支職業化的農民種瓜團隊在援疆爆款“巴楚留香瓜”的促進下,成長起來。從“第八批”主動延續到“第九批”的上海援疆幹部、巴楚縣委常委、副縣長嚴布衣告訴記者,2015年上海援疆巴楚分指揮部聯合相關農企將當地的庫克拜熱瓜收購打造成網紅“巴楚留香瓜”,引爆各大電商平臺。

  如何將品牌做大做強的同時,留下一支帶不走的技術隊伍?嚴布衣和第九批的兄弟們幾番合計後,以當地建檔立卡貧困戶瓜農為主體的巴楚青年農業科技服務隊應運而生。阿瓦提鄉佔地100畝的沙漠蜜洲農場中,隊長艾孜麥提·努爾麥麥提儼然成了“頭號種瓜能手”。“謝謝上海的援疆幹部,帶領我們走上這條‘脫胎換骨’之路。”

  類似的故事,在上海援疆前方指揮部黨委書記、總指揮,喀什地委副書記楊崢看來,幾天幾夜都道不完。2015年4月進疆至今,他的腦海裏,存下了無數個直擊心房的瞬間。他記得援疆樓裏那一盞盞亮到深夜的檯燈,他記得援疆教師、醫生一年半到期輪換時送別群眾止不住的熱淚。他記得春節回滬慰問困難援疆幹部 (主要是家屬患病)名單上日趨增長的數字,他也記得每次在喀什走訪貧困結對家庭時老百姓臉上由衷洋溢的喜悅……在楊崢眼裏,援疆好似一場接力,每個人雖只能跑其中一段,但帶領受援地百姓奔向幸福小康生活的初心與目標,始終不會變:“能通過我們努力,看到越來越多喀什同胞的笑臉,對於援疆兄弟們來説,再苦再累,也都值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