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上不少初中從育分到育人開啟教改新進程

2018-06-19 09:15:34|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滬上不少初中對標中考新政邁出改革步伐 從育分到育人開啟教改新進程

  6月17日下午,2018上海初中畢業統一學業考試最後一門數學科目告終,約6.9萬名學子平穩有序地完成了考試。今年的中考悄然結束,這是中考新政落地後迎來的首屆考生,雖然這些考生未受新政影響,但中考新政已在發生影響,滬上不少初中在課程建設、教學方式、評價方式等方面未雨綢繆,對標新政開啟改革步伐。

  新中考撬動的是不同學段貫通的人才培養方式變革

  調整中考科目和考核形式;建立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實行綜合評價名額分配錄取……今年3月,《上海市進一步推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意見》(簡稱《實施意見》)千呼萬喚始出來。

  不難看出,新中考政策與“新高考”政策傳遞相同的素質教育導向:改變“唯分數論”,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和實踐創新素養,回歸教育本源。這些育人目標也都可從此次中考命題上一窺究竟,不論是作文考題的思辨性,還是數學考題的利用基礎知識尋求應用方案,無一不是如此。

  而這,也是滬上不少初中學校調整課程建設的“指南針”。

  延安初級中學校長許軍認為,考試評價制度發生深刻變革,必定撬動教育教學的改革。中考新政的發佈,顯性標誌是計分分值從630分變為750分,潛在指向卻是促進課程和教學改革不斷深化,以能力導向、實踐導向、綜合導向為目標。

  上海市語文特級教師、建平實驗中學校長李百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人才培養是完整的、不同學段之間貫通的工程。考試“指揮棒”撬動的並非只有初中學段的教學變革,必然會推及小學。據悉,滬上不少小學也已推出每週的實踐性、項目制學習。

  中考新政推動學校自我變革,破除教育“頑疾”

  對比新舊中考方案,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三點:外語科目增設聽説測試;物理和化學實驗操作考試成績計入初中學業水準考試總成績;設置跨學科案例分析考試。這些變化將破除初中教學過程中的 “頑疾”——知識一直停留在紙上,而不能真正為學生所用。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不少初中的英語課堂教學已經隨之發生變化。

  文來初中校長柏彬稱,現在英語教學已有意識地融入聽説教學。該校從上學期開始,就對六年級學生進行聽説測試。而在盧灣中學,校長張怡告訴記者,之前學校為六年級學生開設了外教口語課程,目前計劃等這些孩子升入七年級後,繼續開設由本校英文教師授課的口語課程,並加強專題式的語言訓練。

  另外,為了配合物理和化學實驗操作考試納入中考,大多數中學都在進行相應的實驗室改建,包括理化操作考的標準化考場設置等。

  此外,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對標中考改革方案,不少初中正逐步摒棄“主科”“副科”之分。今年中考建平實驗中學畢業年級學生優秀率就創了歷史新高。“學校對歷史、政治、地理等曾經未納入中考計分的科目同等重視,這才是中考改革的要義。”李百艷説。

  初中學校從“關注知識學習”到“注重能力發展”

  雖然此次中考並沒有跨學科案例分析考試,但是中考新政的文件明確提到,“在探索跨學科案例分析的起步階段,案例內容主要涉及地理、生命科學等學科。”多位教育界人士表示,中考改革倒逼初中學校教育從“育分”到“育人”。

  許軍表示,在中考新政發佈實施的背景下,單純的補課、刷題等重復性操練會越來越“不管用”,這些都解決不了學生能力發展的需求。不難預見,通過跨學科學習發展學生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解決問題,將成為今後初中教育的關鍵。

  為此,盧灣中學從這學期開始,特別改變了教研組的設置,將生命科學教研組和地理教研組合併為一個教研組。而且,近幾年學校已經開設了近20門以跨學科學習為內涵的“無邊界課程”,未來學校還將探索更多跨學科課程。

  眼下,延安初級中學有近80門拓展型課程,例如在“社會觀察”課程中,孩子們在老師的指導下,選定主題、設計方案、深入調查、撰寫報告、交流分享、接受質疑、修訂完善。“他們就鄰裡關係、網約新政下的網約車發展、中運量公交利弊分析等諸多課題,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開展富有挑戰性的學習,形成自己的觀點和成果,有效地發展了認知能力。”提及學校的整體課程設計,許軍信心滿滿。

  兩年前,建平實驗中學建設了“未來城市創新實驗室”,引導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利用跨學科知識解決問題。學校還成立了“鬆散型跨學科教研組”,由學校科技總輔導員牽頭,生命科學、勞技、化學等多學科教師參與其中。“通過直接經驗得來的知識,改變了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和方法,也讓學生懂得了知識是如何用到實際生活中的,這是未來學校教育變革的方向。”李百艷説。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