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賢“口碑醫生”甘當群眾健康守護人

2018-06-19 09:06:14|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奉賢區西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科醫生趙英紮根遠郊基層衛生一線二十載,以愛心、仁心、匠心贏得一方百姓爭相誇讚——“口碑醫生”甘當群眾健康守護人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5

正準備接受記者採訪時,一位突發疾病的患者被送到衛生服務中心,趙英(中)立馬衝到搶救室對患者進行搶救。本報記者袁婧攝

  午後兩點多,奉賢區西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三聲急救鈴劃破病區的寧靜。很快,“120”急救車送來一名中年男子。“他今天第一天到工地上班,吃過午飯就不對了”“神志不清,還吐了”……工友斷斷續續描述著同事的病情,至於病史、用藥禁忌,無人知曉。

  “先救人。”趙英判斷是腦血管意外,初步急救處理後,病人恢復了一些意識,但依然不清醒,好在生命通道已及時打通,目送急救車呼嘯駛出衛生服務中心的大門,病人按流程被轉到上級醫院,趙英才稍稍安心,回到診室。

  這是記者上周趕去奉賢區採訪趙英時撞見的一幕,10多分鐘的 “插曲”打亂了採訪節奏,卻素描出趙英20年紮根基層醫療一線的日常。1998年至今,趙英就這樣每天做著看似微不足道,卻又至關重要甚至性命攸關的事。

  申城遠郊走出“金牌”社區醫生

  筆試、搶答、胸穿、腹穿、導尿管、胃管置入、心肺復蘇……這是全套衛生技能的比拼現場,參賽者是來自全國30多個省區市的家庭醫生,他們經過層層選拔,過關斬將,才走到全國賽區。

  趙英忘不了成績公佈的那一刻,“我和同伴們抱頭痛哭,那是激動的淚水,是從業 18年來用心實踐、真情付出的結果。”那天,她代表上海榮獲2016年全國基層崗位練兵和技能競賽一等獎。

  1998年,趙英從一所普通的醫學院畢業,分配到西渡鎮衛生院,即如今的西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我沒有碩士、博士這樣的高學歷,又只是鄉鎮醫院的小醫生,只求認真做事,盡全力為病人服務。”趙英至今記得從醫學院畢業時父母的關照,“你要去醫院上班了,我們是農民,只曉得做啥要像啥,你不要當那種只會講空頭道理,診治不了毛病的人,讓人看不起。”父母質樸的語言直抵趙英的內心,她立志要當一名好醫生。

  如今,趙英的業務水準足以獲得病人和同行的點讚,但在同事眼裏,她的業務學習依然不懈怠,只要有空,總會翻書鑽研。近年來,西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建立了“中山—西渡教學門診”,在中山醫院全科系主任祝墡珠教授及其助手顧傑副主任醫師身邊,趙英仿佛又成了一個剛畢業的學生,一板一眼虛心求教。

  有技術傍身的基層好醫生,是社區患者的福氣。趙英接診過一名胸痛患者,劇烈的疼痛令患者坐不穩,躺不平。檢查中,趙英想起一位退休老同事説過,劇烈胸痛要想到主動脈夾層是否破裂。於是,她一邊做對症處理,緩解病人疼痛,一邊立刻通知“120”為患者轉診,這為最終搶救生命贏得了寶貴時間。

  用心做事讓好政策走進百姓心裏

  在基層醫療機構服務20年,趙英也見證著如火如荼的申城社區衛生改革。上世紀90年代,上海推進社區醫療衛生改革,鄉鎮醫療機構陸續“翻牌”轉型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提供醫療服務的同時,還承擔起了保健、預防的重要職能。此後,家庭醫生制度、“1+1+1”分級診療相繼在這個基礎上開展起來。

  與基層衛生事業一同迭代升級的,還有老百姓對優質醫療的需求。十字水街、田字綠廊,美麗的奉賢區有“南上海”之稱,但與優質醫療資源集中的上海中心城區仍然存在差距。

  “作為一名共産黨員,面對遠郊城鄉居民對優質醫療服務的渴望,面對黨和國家賦予越來越重的擔子和責任,我一定要在實踐中努力學習、認真工作,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醫生。”趙英暗下決心,要當好基層群眾身邊的健康守門人。

  有一次,與她簽約的慢阻肺病人李大爺因為咳嗽、氣喘就診,經診治病情有緩解,可老人回家不遵醫囑,洗澡受涼,病情再度加重,又入院了。晚上8點多,下著磅薄大雨,科室醫生打電話向趙英“求救”。趙英二話不説立馬趕回醫院,發現老人滿頭大汗,情況危急,她果斷叫來“120”轉診,並一同跟車。

  到了上級醫院,家屬不能陪同檢查,趙英成了老人身邊的“親人”,一路陪伴,當老人被順利送入重病監護室,已是第二天淩晨。看到家屬放心的表情,想到老人病情穩定了,趙英的一切疲憊也都煙消雲散了。

  還有一次,她外出參加培訓,兩周沒能到門診點,結果接到老病人曹大爺的電話。原來老人出現右側肋區疼痛,始終不見好轉,無奈之下找到趙英。看著老曹的病史,趙英趕緊幫忙聯繫三級醫院的醫生,開通綠色通道,及時做了CT。檢查顯示“肺部惡性腫瘤可能大”,她又給老人辦妥相關醫療手續,聯繫落實診治專家。

  “趙醫生,有你這樣的家庭醫生是我們的福氣啊!”曹大爺動情地説。

  “近幾年,各地相繼推出一批惠民便民的醫療制度、舉措,其中最扣動人心的便是家庭醫生制度。讓這些好政策真正走到百姓心裏,需要我們基層醫生用心服務,好政策才能不停留在文件裏。”趙英説。

  真心待人收穫真情無價

  因為技術好、口碑好,趙英在當地擁有不少“粉絲”,有了名氣後,也有上級醫院來“挖”她,但她從沒想過要離開。

  説起“不離不棄”的理由,她微笑著説:“這裡挺好的,病人、家屬都對我太好了。”

  沒有趙英的真心付出,哪會有病人由衷的感激!

  奉賢區鄔橋社區有一名小兒麻痹患者,長大後左腳生出巨大腫塊,重達五六十斤,別説行走,就連翻身都成了奢望,長期臥床導致他的後背、尾骶部、髖部都長出了大面積褥瘡。一年前,他找到趙英,未見病人,惡臭先飄了過來。

  “他不是轄區居民,拒絕也説得過去,但看到病人痛苦的表情、家屬祈求的眼神,我沒法拒絕。”仔細查看後,趙英對家屬説,有信心治好褥瘡,只是需要時間。聽到可以收治,病人的姐姐撲通一聲跪地,連連説“謝謝儂!”

  這個病人潰爛太嚴重了,每天需要換兩三次藥,每次都要小心地把腐肉切除,消毒,再敷藥……這樣的治療在趙英這裡持續了近一年。功夫不負有心人,褥瘡痊癒了,家屬對她是道不盡的感謝。

  基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面對的大多是老年人。有一位90歲的奶奶,大面積腦梗的後遺症導致吞咽困難,得借助胃管補充營養。由於老人不配合,住院醫生插不進胃管,趙英聞訊趕來,撫摸著老人的手哄孩子似地説道:“阿婆,我來,你放心,保證一次插進去,讓你少受點痛苦。”

  老人安靜了下來,趙英拿起胃管,快速找準位置,一次插入。

  “老人慈愛地看著我,那眼神裏的依賴、信任和感激,讓我終生難忘。”趙英感慨,每當這種時候她會發現,自己的工作不僅能醫病,還能醫心,這是多大的幸福!

  回首在基層醫療衛生工作的20年,趙英説,病人的真情與信任不是一時所能獲得,這份無價情感讓她願意當一枚堅守基層衛生一線的“釘子”,牢牢地把根紮在西渡。

  人物小傳

  趙英,上海市奉賢區西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生。自1998年從醫學院畢業後,她被分配到西渡鎮衛生院,即如今的西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從一名鄉鎮醫生做起,憑藉不斷精進的醫術、始終不變的仁心,歷任醫院住院部負責人、家庭醫生團隊負責人,在臨床一線摸爬滾打20年,成為一方百姓爭相誇讚的 “口碑醫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