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智慧垃圾廂房來了 垃圾分類得跟上

2018-06-22 08:58:30|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全市多個社區、企事業單位和園區使用智慧廢品回收系統 智慧垃圾廂房來了,垃圾分類得跟上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8

  越來越多居民區嘗試使用新型智慧垃圾廂房,從源頭上幫助居民養成生活垃圾精確分類的好習慣。本報記者李靜攝

  微信掃一掃,自助投放舊衣物、報紙、空飲料瓶甚至舊手機,系統自動稱重,並立馬在專屬賬戶中積分……位於膠州路768號的上海市綠化市容局大樓日前投用一種新型智慧廢品回收箱,周邊上班族都可到此自助交投廢品。記者昨天從市綠化市容局獲悉,隨著本市生活垃圾全程分類體系的建設,越來越多居民區、企事業單位、園區嘗試使用新型智慧垃圾廂房,從源頭上幫助居民養成生活垃圾精確分類的好習慣,並就地就近解決廢品回收難題,推進“兩網融合”健康發展。

  今年3月,本市發佈《關於建立完善本市生活垃圾全程分類體系的實施方案》,明確要求根據居住小區實際科學合理設置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容器,收集容器設置應當符合四類垃圾投放需要;多層、高層住宅小區可根據小區實際,合理設置乾濕垃圾分類收集容器,住宅小區垃圾廂房或垃圾壓縮站應當成組設置四類垃圾收集容器,有條件的可細化設置可回收物收集容器或配置可回收物打包設備。

  在虹口區蔣家橋社區,街道和綠化市容部門年初改造了社區的垃圾廂房,在原有乾濕分類投放基礎上,增加一套低價值可回收物智慧投放設備——居民通過刷卡、按鈕、自動開箱、投放,將不同類別的垃圾投放至不同箱體後,系統自動稱重並給居民賬戶積分。這套系統非常“聰明”,除了能在後臺數據系統庫分析居民投放行為外,還有滿溢報警功能,提醒環衛工人及時清運。這套智慧投放設備也是本市“兩網融合”試點之一,原來的可回收物廂房被細分為紙張、塑膠、金屬和玻璃四個投放口分別投放,自動稱重積分、就近收購廢品,免去居民奔波、尋找等麻煩。

  今年5月,閔行區普樂路425弄普樂二村小區設立滬上首個“八分類”智慧垃圾箱房門禁系統,集成身份識別、信息螢幕、端口掃描、監控攝像、移動網絡等多項功能。據小區居委會負責人介紹,這套智慧垃圾廂房門禁系統的監控裝置,可實時監控垃圾投遞現場,有效識別分類準確率,引導居民正確分類,提高管理效率;運用紅外端口掃描,支持綠色賬戶卡識別,反應更靈敏,避免原先手機掃描時可能遇到的網絡差、光線暗、對焦慢等問題;實現無人化自助服務,擺脫對現場保潔員的依賴,也避免與居民作息時間衝突,隨時隨地,靈活自由;精細化分類垃圾,將原有四分類垃圾細分成八類,讓居民更準確地分辨垃圾類型,提升分類參與度和認知度;降低運營成本,通過減少專職人員駐場和提升垃圾分類準確性的效率,對於減輕政府市政服務支出壓力,具有重要意義。

  業內專家分析,推廣使用智慧化設備,讓垃圾廂房從對保潔員、志願者值守的依賴,逐漸轉向無人化、自助化,有利於吸引居民參與並養成生活垃圾分類習慣。目前,這些智慧垃圾廂房都還處於試用階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