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副校長卡德威爾:大學“敲門磚”是學術能力

2018-06-28 08:53:15|來源:新民晚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劍橋副校長在滬“巡視”招生工作 認為進大學的“敲門磚”是學術能力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

圖説:卡德威爾“巡視”招生工作來源/主辦方供圖

  “中國學生很聰明,也很愛運動,羽毛球和乒乓球打得很出色。”連日來,在滬“巡視”招生工作的劍橋大學副校長卡德威爾,在點評中國中小學生時給出了這樣的評價。但他同時也認為,增強創新力、開拓國際眼界、提升學習能力,如果把這些做好了,中國學生的前景是無量的。

  卡德威爾特意來滬為今年申請就讀上海托馬斯實驗學校十年級的學生面談把脈,規劃學生的未來發展,助力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他説,他的面談將從語言、數學、科學和批判性思維四個方面了解學生的學業潛力,對學生高中階段的學業發展潛力進行評估;學校將根據評估報告,從入學開始就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業指導和發展規劃,並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和自主學習。世界頂尖大學教授為高中學校學生的學習提供直接支持,在上海高中學校當屬首例。其意義不僅在活動本身,更突顯了上海國際教育在探索高中生創新實踐教育中的一種自覺追求。

  申請像劍橋這樣的名校,在卡德威爾看來,ACT成績並不是唯一的硬指標,最重要的敲門磚是學術能力,學生們必須清楚“自己未來的專業方向”到底在哪。有家長提問,如何看待中國十分火熱的校外培訓機構學習和早教現象。對於這樣的“不輸在起跑線”觀念和做法,卡德威爾説,其實在英國,9歲左右的孩子就會被引導思維和生涯教育訓練。家長們通常會逐漸培養孩子的特長和興趣,進而讓他們學會思考將來會朝哪個方向發展。而且,男生和女生的發展路徑也會有所不同。比如,對於一些並不太擅長工程類的女生,家長會告訴她們,是否覺得學醫會更適合自己。這樣的教育或許才是真正的“因材施教”。

  同樣,卡德威爾也對托馬斯實驗學校聘請劍橋大學、斯坦福大學等世界一流高等學府的教授、專家與學校教師一起組成的“雙導師制”團隊表示樂觀其成。他説,基礎教育有一項很重要的內容,就是要指導學生開展跨學科項目學習和研究型學習,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學習過程中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和思想方法,助力學生成長為會學習、會合作、會實踐、會創造的各行各業的可持續發展的創新人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