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幼升小”公民同招,受“新中考”引導,今年校園開放日家長日趨理性
14、15日這個雙休日起,滬上民辦中小學相繼舉行校園開放日。今年是“幼升小”首次實施公民同招,在新中考引導下,面對校園開放日,家長日趨理性。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發現,盲目跟風打醬油的家長少了,不少做好“功課”而來。在開放日展示的各類特色課程體驗活動中,孩子們普遍玩得很嗨。
“遊園會”上體驗優質教育
今年徐匯區逸夫小學校園開放日,更像是一場“遊園會”。學校開放了16個教室,讓孩子們體驗書法、陶藝、體育、科技等校本特色課程。在校史館,在校學生作為小志願者,為小朋友講解;孩子們在各樓面教室門口的流動小書吧,隨手借閱,體驗閱讀樂趣。家長還可以掃一掃二維碼,通過手機觀看在校學生的視頻介紹。
徐匯區逸夫小學開放了16個教室,讓孩子們體驗書法、陶藝、體育、科技等校本特色課程。
為了更好向社會展示辦學理念,校園開放日不限預約人數,家長憑孩子戶口薄可以“一大一小”入校。為了確保安全有序,全校40位老師、100位在校學生志願者參與組織引導。
據校方説,參加校園開放日的人數,比往年略少一些。這也是今年“幼升小”首次公民同招後,家長日趨理性的表現。前來參加“校園開放日”的家庭中,也有一些家長並非真想來報考,家門口的學校也不錯,就是帶著孩子來體驗,感受優質教育服務。逸夫小學校長李川説,學校青睞“靜得下、放得開”的學生,在遊戲中考量孩子行為規範,觀察家庭教育中的日常習慣。其實,對孩子來説,適合自己的學校都是好學校。另一方面,距離遠近也是考慮因素之一,要確保小學生有充足睡眠時間。
今年徐匯區逸夫小學校園開放日,更像是一場“遊園會”。
愛菊小學今年推出的是“在線開放日”,通過官微全方位展示教育理念和特色課程。校長方繼東説,其實,家長對自己的孩子最能有全方位的了解,選擇適合孩子的學校,無論公辦或民辦,都是好學校。她建議家長不要盲目跟風,學校青睞青睞活潑開朗、不過於老成的孩子,孩子就該有孩子的樣子。
跟風打醬油家長少了
上寶中學的全天校園開放日,分為多個批次,根據預約單,每位學生只能有一位家長陪同,進校參觀體驗,因此,在校門口也沒有出現排長隊的現象。在校學生參與志願引導,整個秩序井然有序。聽校長講座,了解辦學理念,由在校學生和老師現身説法,“小五生”們在體驗活動中感知上寶中學。校長張愛春説,學校喜歡學習習慣好、意志品質強的學生。其實,只要看看學生成長手冊和平時的日常作業本,就能了解學生的學習習慣,同時學校也很重視體育。面對新中考,學校已在進行教學研究,對接中考改革。
計算機編程、機器人、航模3D列印,足球、高爾夫、旱地冰球、輪滑等各類體育活動,上海西外外國語學校校園開放日,豐富多彩的課程體驗,讓孩子們十足過了把癮。在工藝坊裏製作手工,在百草園裏觀察魚草共生,在學校的第二教學空間,不是傳統的數理化常規課程,孩子們在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中,進行探究學習,提升綜合素養。“在與學生、家長分享開放課程時,今年打醬油、轉一轉的家長少了,不少家長都提前做好‘功課’而來,對學校理念、學費收費等有所了解,大大減少了盲目性。”總校長林敏説。
上外靜中的英語閱讀嘉年華體驗活動上,孩子們在做小實驗。
今年,上外靜安外國語中學雖然沒有校園開放日,但在學校官網上推出教學理念和課程展示。開放日前夕,學校與靜安區圖書館舉行了一次別具一格的英語閱讀嘉年華體驗活動,來自全市500多名小學生在闖關尋寶的遊戲中體驗閱讀,通過查閱資料自主學習,在小組合作中解決問題,在浸潤式英語閱讀體驗中提升了能力。孩子們普遍感到,這樣的體驗很有意義。上外靜中校長趙勇奮説,學校青睞綜合素質能力強的學生,今後還將推出更多整合類課程、STEAM課程,以應對新中考。
今年民辦學校開放日將持續至21日。一直以來,開放日活動不可組織入學報名,不得進行紙筆測試,不對孩子進行面談,不留家長的聯繫方式。為了方便家長雙休日時間,世外中學在本週六開放日之外,還在週日增加了兩場宣講會。
“幼升小”“小升初”趨於理性
今年是“幼升小”首次實施公民同招,日前新中考政策發佈,今後還推出名額分配綜合評價錄取,在新中招政策的引導下,“幼升小”“小升初”家長日趨理性。一些家長此前參加了公辦學校校園開放日,再來民辦開放日轉轉,還有一些家長通過公辦校園開放日發現,其實家門口的學校就很好,索性不來參加民辦開放日了。
開放日前夕,上外靜中的英語閱讀嘉年華體驗活動上,孩子們收穫頗豐。
無論公辦、民辦學校,都有各自不同的辦學定位和特色。上海的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絕大多數都是優質的好學校。在上海,近94%的小學生就讀公辦小學,就讀民辦小學的學生僅佔6.25%;近85%的初中生在公辦初中就讀,就讀民辦初中的學生佔15.23%。絕大多數適齡入學兒童家長,選擇免試就近入學對口公辦小學,近年來家長選擇民辦學校更趨理性。
協和尚音學校校長吳萍説,其實無論孩子在哪,都能發展得挺好。學校是一個資源庫和發展平臺,家長懂得“利用”好,孩子就發展得好。在校長林敏看來,沒有最好的學校,只有對孩子最適合的學校。家長一定要先問問自己,什麼樣的學校更適合孩子的發展。在國外,學校和社區往往日常聯繫緊密,家校開放是讓教育與社會能保持良性互動的最好方式。林敏建議,要讓學校成為大社區的一部分,讓更多公眾參與加入日常校園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