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嘉定”:上海發展架構重要一環

2018-06-29 08:38:26|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嘉定區已成我國單體城市中汽車産業規模最大、産業鏈最完善、産業集聚最顯著地區“汽車嘉定”:上海發展架構重要一環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

1992年1月28日,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第10萬輛桑塔納轎車誕生。圖為上世紀90年代的桑塔納生産線。本報資料照片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4

改革開放40年來,汽車産業在上海嘉定區發展壯大。近日記者探營大眾汽車車間,見到一輛輛嶄新的汽車正在生産線上進行裝配。本報記者袁婧攝

  改革開放40年來,汽車産業在上海嘉定區發展壯大。目前,嘉定區擁有上汽大眾等整車和零部件企業300多家、國家級公共服務平臺6個、研發機構100多家、汽車專業人才3萬多名,已成為全國單體城市中汽車産業規模最大、産業鏈最完善、産業集聚最顯著的地區。在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發佈的2016年中國汽車産業基地競爭力排行榜上,嘉定區綜合競爭力指數位居全國第一。  

  回顧過去,本世紀初國際汽車城的落地成為嘉定區形成汽車全産業鏈發展格局的關鍵一步。汽車城建設決策之初,正值中國經濟迎來巨變的時期。一是中國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二是上海率先迎來産業轉移,輕工、紡織、家電等一些製造業企業遷移到外地。一座城市的發展離不開産業的支撐,因此,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2001年至 2006年間,上汽、百聯、久事、上海國資、地産集團、虹橋開發區以及上國投等,將汽車製造、貿易、研發、檢測等汽車相關主體單位全部聚集到汽車城。2005年,市政府正式批復“汽車嘉定”功能定位,汽車城的概念和建設擴大到嘉定區全域,“汽車嘉定”成為上海城市發展架構的重要一環。  

  建設國際汽車城的意義在於堅定了發展汽車全産業鏈的決心。如果僅僅是從産值稅收來説,那麼,可能引進幾家整車廠或製造企業的效果更好,但光是加工製造,很難有大的創新。到了需要自主創新的階段,就需要構建和依靠産業生態。撫今追昔,2001年以來國際汽車城的建設,確實為全産業鏈和産業生態打下了一個極佳的基礎。  

  截至目前,嘉定區集聚了100多個公共研發平臺和企業研發中心,包括國家級機動車檢測中心、國內惟一的全尺寸整車風洞實驗室、國內惟一的轎車專用試車場等一批汽車研發類功能性項目,初步形成了覆蓋各領域、各環節的汽車産業功能型平臺體系。上汽集團、沃爾沃、舍弗勒、天合等整車及汽車零部件企業在這裡設立研發中心,德爾福派克甚至將全球研發總部搬入嘉定區。  

  2007年,國際汽車城的産業生態有了雛形,但問題也隨之而來。儘管同濟大學、機動車檢測中心、上汽工程院等主體單位都過來了,但當時大家覺得嘉定區留不住人,主要原因是城市化水準不夠。決策者意識到,國際汽車城所要的城市化是和市中心同樣品質的城市化。  

  2009年之後,國際汽車城提出産城融合,著重城市整體規劃,力求補齊城市化水準的短板。那個時候,安亭鎮引進了嘉亭薈、穎奕皇冠假日酒店,以及同濟大學附屬中學、附屬小學,華東師大附屬學校。産城融合為來到國際汽車城的專家、研發人員提供了相應的配套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了創新研發的生活服務環境。  

  經過長年的積累,國際汽車城率先發力,集中力量突入汽車新興領域。2009年,上海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基地落戶嘉定區,聚焦電池、電機、電控“三電”系統,已引入35家行業龍頭企業。2011年,嘉定區成為國內惟一的 “電動汽車國際示範城市”,以自主創新和原始創新為突破,嘉定區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搶佔先機,為下一輪發展積蓄更多更強的 “爆發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