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從起點出發 拓展光榮之城“紅色頻寬”

2018-07-02 08:56:31|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多樣形式傳承紅色基因,全方位展示“黨的誕生地”風采 上海:從起點出發,拓展光榮之城“紅色頻寬”

  從初心中汲取精神力量,可以有多少種方式?

  開設“初心大課堂”,設立“紅色司儀”,向社會招募“黨的誕生地誌願者”,與附近影院合作“紅色電影之旅”,這些都是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在常設展和臨展的同時,推出的宣傳新手法;圍繞“明燈”概念講故事、唱心聲,這是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在悉心做好黨章展陳之餘,為各界黨員群眾開闢的學黨史新課堂;結合四川北路紅色文化生態示範區的打造,以情景黨課、城市定向賽、手機遊戲等多樣化手段,開闢“中共四大·力量之源”城市深度遊,這是中共四大紀念館為深入挖掘中共四大的歷史邏輯和內涵所發力的新起點;以“紅色修身,風範永傳”為主題,牽頭全市各紅色文博場館開展 “上海市民終身學習紅色文化體驗基地嘉年華”活動,這是陳雲紀念館將黨性教育與市民修身活動相結合的新實踐……

  上海是黨的誕生地,是中國革命的搖籃。中共一大、二大會址,毛澤東舊居,國歌紀念館,中共中央秘書處機關(閱文處)舊址等遍佈城市,串聯起歷史與當下,讓紅色記憶更加鮮艷——在上海,深耕紅色資源的研究和宣傳工作從未停歇。適逢中國共産黨建黨97週年之際,滬上各重要革命歷史紀念館繼續以多樣形式傳承紅色基因,以新手法、新課堂、新起點、新實踐全方位展示著“黨的誕生地”風采。大家目標很一致——從起點出發,拓展這座光榮之城的“紅色頻寬”,讓那段記憶光芒永續。

  創新的黨史教育,可視可聽可觸可感

  “我們從初心中汲取精神力量,形式可以不拘一格。”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副館長尤瑋説,用故事闡釋真理,歷史會變得更加可親,精神也會變得更有分量。

  如何通過講好故事闡釋真理?圍繞“明燈”做文章,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明燈引航——石庫門裏聽故事”深受青年人歡迎。自在華東理工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師範大學開設思政講堂後,今年的“明燈引航”陸續走近年輕白領,走進“兩新”組織青年中。

  在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五月初,馬克思誕辰紀念日,該館以“致敬馬克思”為主題,向觀眾專題講述了 《共産黨宣言》第一個中文全譯本的故事。6月20日,紀念館又在常設展《偉大開端——中國共産黨創建歷史陳列》展覽之外,推出《點亮中國: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文物史料展》臨展,與馬克思主義傳播相關的128件館藏珍貴文物資料聚首一大會址,其中包括中國首部《資本論》三卷全譯本、68種《共産黨宣言》中譯本等。這些展覽層層遞進,講述了 《共産黨宣言》翻譯出版,以及秘藏20餘年的故事。生動的講述方式也受到了參觀者的歡迎。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副館長徐明透露,自黨的十九大召開以來,該館接待的參觀者數量已超過95萬人次;2018年以來,破 70萬人次,同比增幅154%。他説:“臨近‘七一’,來自全國及海外的參觀者紛至遝來,6月23日當天入館接近1.03萬人次,創下館史紀錄。”“重溫誓詞”的莊嚴儀式,“陳望道翻譯《共産黨宣言》時蘸著墨汁吃粽子”的情景再現等,這些創新展陳方式在留言簿上被觀眾頻頻點讚。

  “紅色文化”和“海派文化”相結合,用文藝作品讓更多人了解黨在上海孕育成長壯大的歷程,是又一項創新舉措。首批就有32處紅色景點、50部紅色影片、81家指定影院參與的“紅色電影之旅”,將文化旅遊資源結合在一起,將上海的紅色血脈與城市文脈串聯起來,成為拓展紅色文化宣傳陣地的新嘗試。徐明認為,“紅色電影之旅”啟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如何用可視可聽可觸可感的方式開展宣傳教育,如何開發“初心教育”的新載體和新途徑。

  與時代強音共振,近百年的歷史入了腦也入了心

  “將我們始終致力的黨史研究工作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緊密結合,與時代強音共振,這是新征程上我們努力的方向之一。”這是上海“一大”“二大”“四大”等紀念館負責人的共識。

  近來推出的 “中共四大·力量之源”以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方式,讓參與者在城市深度遊中切實體會到為什麼中國共産黨能領導中國人民前行。比如,手機遊戲中的在線答題環節有這樣兩道題,“四大召開前後的中國共産黨員人數分別為多少”,“‘五人成組’改為‘三人成支部’的變化發生在何時”。“此類問題都試圖將四大召開的歷史意義與現實意義對照起來。”中共四大紀念館副館長童科告訴記者,1925年中共四大召開時,中共黨員有994人,到1927年中共五大召開時人數已接近了5.8萬人。兩年時間增長了近60倍,其中經歷了五卅運動、省港大罷工、北伐戰爭、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等事件。中國共産黨在革命中不斷壯大,這和四大確立的一系列黨的組織路線、群眾路線難以分割。厘清了這個邏輯,中共四大的歷史貢獻也就不言而喻。“現在,我們正加緊中共四大作為‘黨支部策源地’的理論研究。這將對今天的黨建工作有著積極意義。”童科説。

  再來看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的鎮館之寶——“黨章集錦墻”,上面展示了近年來徵集到的不同年代、不同版本的黨章。如果説其中最珍貴的一本是中國共産黨首部黨章的複印件,那麼最受參觀者歡迎的則是十九大後新修訂的黨章。新修訂的黨章出版問世第一天,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就把全本新黨章做進了系統,供參觀者在可觸屏第一時間閱讀。

  陳雲紀念館也在拓展研究的內涵與外延。“陳雲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貢獻,他與改革開放的關係,都是我們與上海黨史研究室、上海黨史學會、中國社科院陳雲當代研究中心正著重研究的課題。”紀念館館長陳麟輝認為,陳雲作為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在1937年寫過“怎麼做一名合格的共産黨員”,“這與我們現在所提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鬥’,一脈相承。把紅色研究與時代強音緊密結合,對參觀者而言,近百年的歷史入了腦也會入了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