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探索全天候動態管理系統保證緊急情況正常使用 年底,800台“救命神器”將遍佈浦東
浦東新區設置在軌交二號線站臺的AED設備 /晨報記者 潘文
對一個突發心跳驟停的患者來説,每延遲一分鐘其生存率就會下降7%到10%。而設置在市民身邊的AED(自動體外除顫器),容易獲取、操作簡單,被稱為“救命神器”。近期,浦東新區紅十字會對該區範圍內的AED布設情況展開了排摸,調研發現了設置點較為分散、單純依靠人力維護難以及時掌控情況等問題。對此,浦東新區紅十字會正在與AED供貨商進行溝通,探索建立科學化、信息化、智慧化、網絡化的24小時動態管理系統,及時了解所設AED的使用情況。
不同場所AED管理存差異
近年來,AED的設置點位不斷增多。記者從浦東新區紅十字會了解到,2015年浦東新區開始試點設置AED,截至2017年底,該區通過紅十字會系統落地594台。2017年,浦東5名心臟驟停患者因現場及時取用AED,或因AED項目而參加紅十字會急救培訓人員及時施救而生還。同時計劃到2018年底設置800台AED,培訓項目志願者2000名。
記者走訪發現,浦東新區的多個交通樞紐、景觀場所、中小學校等都設置有AED,但各個場所的AED設置情況和工作人員的了解情況都存在差異。陸家嘴地鐵站2號線的站臺兩端和站廳處均設有AED,據站臺工作人員介紹,如果遇到有乘客心臟驟停,一般會第一時間通過對講機聯繫車控室,通知值班站長過來處理,部分員工進行過相關的急救培訓,但一些新進來的工作人員則對AED不太了解。
世紀大道地鐵站的站臺工作人員介紹説:“世紀大道站共有8台AED,分別設置在站臺、站廳和服務中心。我們參加過相關培訓,知道如何使用,不過不會輕易使用,一般在醫生允許的情況下使用。如果遇到有人暈倒,會通過對講機彙報車控室,通知站長,然後發佈尋醫廣播,看看站內是否有醫生,詢問醫生是否需要用除顫儀。一年前這裡就有人暈倒過,當時是一邊打電話叫120,一邊廣播尋醫,剛好有一名醫生在,最終通過AED搶救成功。”據了解,東方明珠也設有AED,但記者詢問了幾名安保工作人員,均不知曉AED的設置和使用情況。一名安保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一旦有人暈倒,會通過對講機通知工作人員,一起將其送往醫務室治療或讓醫務人員趕來急救。
浦東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每個AED設置點的設置情況都不太一樣,東方明珠的相關志願者是醫務室內的兩名醫生,其他人員對這一情況不太了解,但一旦發生問題,他們可以快速聯繫醫務人員進行急救。地鐵站人員密集,流動性大,各個站點的AED設置情況不盡相同,有的放置在服務中心,有的放置在站臺。相對來説,地鐵站的AED推廣培訓工作更為嚴格,會確保至少兩名工作人員完成16學時的培訓。
建立24小時動態管理系統
在發達國家,通過在公共場所設置AED,猝死的急救成功率在10%左右,部分大城市能夠達到30%。而根據《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4》統計,我國每年有54.4萬人發生猝死。同時相關數據表明,猝死人群成功搶救率不足1%。
為了確保AED一直處於正常的備用狀態,在關鍵的救命時刻能真正發揮作用,浦東新區紅十字會通過設置點的志願者每月定期查看、記錄AED的情況,委託供貨公司的工程技術人員每季度上門實地到每個AED設置點巡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並以志願服務項目方式,委託志願者隨機實地勘查。此外,還開發了手機APP“AED管家”,市民下載後可即時了解所在位置的AED分佈情況及相關的應急救護知識。同時,不斷推廣應急救護培訓,近三年來培訓AED設置點志願者一千余名,培訓社區居民、高一新生、新進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和志願者23萬餘名。
但在近期的調研中,浦東新區紅十字會也發現了諸多不足和難點。相關工作人員發現,各個設置點散佈在浦東不同區域,單純依靠人力維護,在出現異常情況時難以及時掌控,時效性有所欠缺,對於AED使用的大數據收集也難免會有遺漏。此外,AED均設置在人流密集,流動頻繁的公共場所,為方便取用,有些還放在室外,存在遺失、盜竊等隱患。同時,設置點經過培訓的員工經常有變動,設置場地搬遷等情況都不利於AED的長期管理。
為此,浦東新區紅十字會正在與AED供貨商進行溝通,探索建立科學化、信息化、智慧化、網絡化的24小時動態管理系統,包括服務於AED的物聯網體系建設、實時動態監控追蹤系統、移動端APP 及微信小程式信息查詢互動等功能的完善,並輔以志願者定期的巡查管理及普及推廣。浦東新區紅十字會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説:“通過這個24小時動態管理系統,有望實現對AED軟硬體的科學管理和維護。比如説,實時監測各個AED的使用情況、電量是否充足,以保證下一次遇到緊急情況能夠正常使用等。如果出現被盜、損壞等情況,也能夠及時發現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