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品質上海服務:細節處勾起“深申回憶”

2018-07-05 08:56:54|來源:新民晚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今日焦點 | 讓八方遊客在暢遊中分享高品質上海服務:細節處勾起“深申回憶”

  從中共一大會址、思南路衡復歷史文化風貌區、外灘到豫園,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積澱深厚;從淮海路、新天地到南京路,商圈通達商業繁榮。所有這些,吸引八方遊客,近悅遠來。上海要打響“四大品牌”,對標“上海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著名旅遊城市”目標,如何持續創新旅遊公共服務,點亮服務品牌,讓八方遊客在“深度暢遊”中分享高品質的“上海服務”?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

圖説:外灘旅遊綜合服務中心墻面上的“李守白剪紙”外灘全景圖。周馨 攝

  智慧深度遊

  老城廂也有AR導覽

  今年10月1日起,在陳毅廣場和金陵路外灘旅遊諮詢服務中心,“智慧旅遊小秘書”將為廣大遊客提供互動體驗服務。這個由科大訊飛提供技術支持的語音交互機器人,可以實時回答旅遊方面的各類提問,讓遊人充分感受科技提升旅遊公共服務的巨大能量。

  “旅遊公共服務,是旅遊目的地建設中最為核心的內容之一。全面提升旅遊公共服務的便捷性、智慧化,有助於持續增強旅遊公共服務的溫度。”黃浦區旅遊局局長劉以靜説。

  “黃浦最上海”官方微信正在打造“指尖上的旅遊諮詢”,將二維碼設置在黃浦濱江導覽指示牌、宣傳冊、旅遊諮詢中心和站點等載體上,讓遊客觸手可及,高效便捷的享受智慧旅遊服務。同時,在十六鋪、陳毅廣場、金陵路外灘的旅遊諮詢中心,均已增加了人機交互系統,通過反映外灘的影片、線路推薦、定制線路與遊客互動,幫助遊客更好體驗“最上海”。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

圖説:將各種具有上海特色的伴手禮放在老式信報箱裏,充滿懷舊的氣息。周馨 攝

  “智慧旅遊”,不止有“小秘書”,不止有“指尖上的諮詢”,還有經典老建築上的二維碼和老城廂裏的AR導覽。

  今年10月1日前,黃浦區旅遊局將聯合區房管局、區文化局、外灘街道、瑞金街道、淮海街道等單位製作206幢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二維碼,便於遊客掃碼閱讀建築。同時,時尚的AR也將進入老城廂,旅遊部門為老城廂歷史風貌保護區量身定制了AR導覽服務,讓遊客體驗並非浮光掠影的老城廂之旅,10月1日前遊客就能“浸入式”深度體驗老城廂文化。

  此外,從2010年5月起開通的BUSTOUR觀光巴士,分三條線貫穿了黃浦的景點商旅文旅遊線路,其八國語音解説系統、自動售票方式、無障礙通道和車載WIFI,都是為旅遊人群誠意打造,真正將“智慧旅遊”公共服務做到了——便捷、暢通、無障礙。

  城市會客廳

  打破常規服務長三角

  遊客到了上海,要深度暢遊,精細化的旅遊諮詢服務必不可少。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

圖説:和平飯店開放預約參觀。周馨 攝

  目前,黃浦旅遊重點打造三級旅遊諮詢服務網體系。其中,一級1個,就是上海外灘旅遊綜合服務中心;二級8個,都是位於外灘、南京路等熱門旅遊區域的旅遊公共服務中心;三級旅遊諮詢站,則是充分發揮了黃浦區商旅文企業整合資源的優勢,由區內世貿廣場、悅薈廣場等商場提供,融商場諮詢和旅遊諮詢為一體,這樣的服務在國內業界首開先河。

  精細化的旅遊諮詢服務體系,不止有分級覆蓋,更有服務功能上的突破與創新。

  傳統意義上,在旅遊公共服務中心,遊客領取紙質宣傳品,工作人員回答問題,導向精確卻略顯單一。申城旅遊力求突破這一“常規”,讓旅遊公共服務中心不僅展示區域文化,更要與遊客互動。目前,外灘旅遊綜合服務中心已成為一個充滿藝術、人文、科技的共享空間。進入服務中心,墻面上,富有上海特色的“李守白剪紙”演繹外灘全景圖,一眼望去,層層疊疊的浦江倒影,讓外灘的宏偉壯觀一覽無遺;中心大廳的承重柱,巧妙地設計成老上海人熟悉的信箱,看見這承載“深申回憶”的老信箱,人們不由得會心一笑。同時,這個大廳也是“最上海伴手禮”的展售區域,就像所有世界著名旅遊城市都有自己的招牌“伴手禮”一樣,這個展售區域也要借“伴手禮”向世界展示獨特的“上海味道”。更時髦的是,服務區還會定期策劃快閃演出,匠人工藝表演、傳統戲劇與現代音樂、時裝秀,輪番登場,豐富立體,不斷升級適應公眾的旅遊服務需求。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為了突出“上海服務”品牌,為長三角地區商旅行銷搭建平臺,方便旅客獲取長三角旅遊資訊,上海外灘旅遊綜合服務中心專門推出“長三角@黃浦共享服務區”,融合旅遊、時尚、美食、博物多元內容,突出互動性、體驗感和趣味性——整體空間既是長三角位於上海黃浦的“展演空間”,又是迎接八方來客的“城市會客廳”。

  社會化服務

  深度共享“城市經典”

  一位來自紹興的小夥子,第一次走進和平飯店,提了件方方正正的手提箱,穿了身民國長袍。他曾想,在一幢有歷史的外灘經典建築裏,穿越一回時空,應該很有趣。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産日”,他終於夢想成真。這,也正緣自上海旅遊服務品牌的創新。

  今年6月1日,黃浦區發佈了“走進外灘建築”活動,市民與遊客通過“黃浦最上海”微信號提前預約,可以參觀外灘沿線的外灘源1號、和平飯店、中國銀行大樓、浦發銀行大樓、上海市檔案館外灘館、上海電信博物館和上海市外灘歷史紀念館等7座經典歷史建築,並獲得免費導覽服務。經典老建築開門迎客,一時間,上海市民、長三角遊客、外地和海外遊客,來者如雲。

  “這個項目的一大創意,就是借助社會化的旅遊公共服務,讓公眾深度共享瑰麗的城市經典。”劉以靜説。

  事實上,旅遊公共服務的社會化,打破了旅遊行政職能部門一家主導的舊格局,借助商貿流通業、文化創意産業、休閒旅遊業發達的優勢,以遊客需求為核心,引進更多的政府主體、社會主體和市場主體參與旅遊公共服務。比如,“走進外灘”項目,就是區旅遊局聯手外灘街道,通過黨建平臺,推動外灘沿線企業與志願者共同參與,在開放的經典老建築裏為遊客做導遊。再比如,十六鋪企業組成“十六鋪旅遊目的地聯盟”,共同推動區域整體旅遊業的未來發展。

  今後,環繞外灘的全域旅遊將提供更多社會化的旅遊公共服務,讓八方遊客在“深度暢遊”中體驗“上海服務”的精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