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學是原創動漫真正的“國際面孔”

2018-07-04 13:56:46|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正在舉行的第十四屆中國國際動漫遊戲博覽會上,有專家在論壇上指出——中國美學是原創動漫真正的“國際面孔”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

中國動畫《山水情》曾憑藉極致的中國美學呈現,獲得國際讚譽。(資料圖片)

  “動畫作品最讓讀者心動的特質是細微可感的人情人性。”漫威漫畫總編司馬博昨天在第十四屆中國國際動漫遊戲博覽會上的這番話,引發業內人士的共鳴。博覽會現場,一批海內外動畫人為中國動畫的走出去出謀劃策——既要有國際化的 “大視野”,也要有切實可感的 “小情緒”,這些都是動畫人口中撬動世界動漫消費市場的高頻詞彙。

  司馬博,作為漫展中的 “高光”人物,他掌管著漫威出版部的日常編輯和創意業務。在分享漫威動畫成功經驗時,他直言:“哪怕是在超級英雄的設計階段,我們最先考慮的也絕非異能或裝備,而是人物的處境與性格,以此來實現與觀眾的情感連結。”儘管掌握了不少大IP,但他卻提醒中國同行別忽視撬動大傳播的 “情緒小切口”。

  以漫畫《蜘蛛俠》為例,這部作品打動粉絲的恰是真實可感的人物塑造。“蜘蛛俠”彼得·帕克的人物設定很接地氣——就讀于高中的他成績優異,卻因為害羞內向的性格與同齡人格格不入,甚至一直遭遇校霸欺負,被起綽號。在擁有了異能後,內心善良的帕克開始默默伸張正義。在這個心懷英雄夢想,渴望被認同,卻身陷青春期自卑感中的少年英雄身上,每個經歷過、或者正在經歷青春迷茫期的人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什麼樣的中國動畫可以征服國際市場?在業內人士看來,比起千篇一律的“日式”“美式”風格,無論是內容呈現還是繪畫風格上,國際市場更期待既具備中國文化辨識度,也能看出創作者個性風格的作品。

  來自法國的動畫編輯艾蒂安·克萊帕爾以中國原創漫畫《子不語》為例。這部由漫畫家夏達編繪的漫畫,幾年前就在法國出版,受到不小的關注。此外,作品還登陸了動漫大國日本,成為為數不多中日同步連載並同步出版的中國漫畫。

  九歲的小姑娘小語跟隨父母搬家到古老的中國小鎮麟趾鎮,初到山林的小語目睹並參與了一系列古怪的事件,而這一樁樁 “怪事”最終帶給她人與大自然相處的啟迪……乍一看,《子不語》並非傳統意義上的 “國際面孔”——沒有開啟 “熱血” “甜寵”模式,也少了 “超級英雄”助陣。作品切口小,通過一個初入山林的現代少女的視角,串聯起一個個新奇而又溫馨的故事;畫風與內容都極具古典韻味,從來自 《論語》 “子不語,怪力亂神”的名字中,就流露出濃濃的中國審美風格。這些中國美學特色是國際動畫人眼中的傳播優勢,也是中國原創動漫行走在世界舞臺的 “國際面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