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專家從中藥益母草中提取抗高血脂藥物 已獲准臨床試驗

2018-07-06 11:14:08|來源:澎湃新聞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中藥益母草有望“拯救”高血脂症。

  復旦大學特聘講座教授朱依諄科研團隊,經10餘年研究發現,從益母草中提取並化學合成的單體——益母草鹼(又名SCM-198),對高血脂症有明顯降脂作用,在猴、鼠、兔上試驗均有效。

  該成果已刊登在最新一期的國際權威雜誌《藥理和治療》(《Pharmacology &Therapeutics》)上。近日,這一成果作為國家重大新藥創制,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SFDA)簽發的“藥物臨床試驗批件”,且I、II、III期臨床試驗得到一次性獲批。

  中國超1.6億人患高血脂症

  高血脂嚴重危害健康,腦中風等疾病主要原因即由其引起。國家衛計委統計資料顯示,中國超過1.6億人患者有高血脂症,血脂類藥物市場需求巨大,預測2019年中國降血脂類産品將突破300億元大關。

  據朱依諄介紹,為獲得降脂有效化合物,科研團隊首先從《中國藥典》裏記載的中藥開展篩選研究。經數年艱辛,最後把目光集中到益母草、大蒜、丹參、川芎、紅景天等幾味中藥上,經反復藥效論證,發現並確認傳統中藥益母草極具研發價值。

  益母草有改善血液循環、活血祛瘀的功效,是傳統的婦科用藥。但長期以來,由於提取益母草中的有效複合物成本高、工作量大,其單體有效成分的科學價值一直未被完整地發掘出來。

  後來,朱依諄從益母草具有改善血液循環這一獨特功效得到啟發,率領其研究團隊,運用先進技術,探索出全新的合成路線和放大工藝。經5年多努力,2007年,團隊從益母草中成功提取到有效的單體化合物——益母草鹼,並證實其對治療腦中風和降脂有明顯療效,當年將其命名為“SCM-198”。

  目前該研究已完成益母草鹼中試工藝優化,純度已達99%以上,為後續研究提供了充分的可持續發展藥源,其工藝已申報專利保護。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0

降脂原理示意圖:益母草鹼通過抑制氧化應激和新靶點NOX-4保護心臟和減少動脈粥樣硬化。 復旦大學 供圖

  在猴、鼠、兔上試驗均獲得降脂效果

  為了進一步證實益母草鹼的降脂作用,朱依諄科研團隊開始了科學試驗。

  研究首先發現,益母草鹼獨特的降脂機理是通過一個新受體(NOX-4)來實現的,該受體通過炎症的改善來降脂。

  為精確驗證益母草鹼的降脂作用和抗動脈粥樣硬化活性,團隊建立了三個高血脂模型,即高血脂症小鼠(一種最重要的研究高脂療效的動物模型)、新西蘭高血脂症大白兔及高血脂症恒河猴,試圖為抗動脈粥樣硬化新藥研發提供新論據。

  結果發現,在脂代謝方面,益母草鹼可以有效降低高血脂症小鼠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以及低密度脂蛋白。

  在新西蘭大白兔降脂試驗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結果,給其服用不同劑量的益母草鹼,均可有效降低其甘油三酯和總膽固醇。

  試驗按照高血脂症恒河猴的體重,給其每公斤服用益母草鹼10毫克,發現可以有效降低血清總膽固醇。給藥150天,降脂最大幅度達24.05%;給藥178天后,血清總膽固醇降低6.42%。

  在該劑量下,益母草鹼對血清中的低密度脂蛋白(一種壞膽固醇)也有一定降低作用,在給藥60天后最大降幅達13.16%,給藥178天后略有反彈。

  同時,在該劑量下,未發現代表動物體內高毒性的AST(穀草轉氨酶)和ALT(谷丙轉氨酶)有明顯的升高。動物動脈血管正常,未見明顯改變。此試驗也證實益母草鹼無毒性。

  益母草鹼在糖代謝試驗方面證實,其A型晶體能增強機體對胰島素的反應,增強胰島素的生理效應,增加胰島素受體的敏感性,並可降低體重、降低空腹血糖,且可提高葡萄糖耐量。

  朱依諄表示,他汀類藥物目前是降脂的主要藥物,但存在肝臟毒性和橫紋肌溶解等副作用,而他們的三個高血脂模型試驗分別證實,益母草鹼的降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效果均優於或者接近他汀藥物,但毒性反應遠低於他汀類藥物。

  目前,團隊擬按照I類新藥的要求,使益母草鹼成為一個經規範臨床研究評價的一類新藥,並最終獲得新藥證書。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