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繼日喀則市人民醫院成功創“三甲”後,上海援藏醫療隊啟動新一輪創新發展“內外兼修”讓上海標準紮根世界屋脊
次旺普赤奶奶在白內障致盲半年後,終於重見光明。
次旺普赤奶奶在白內障致盲半年後,終於重見藍天白雲。“感謝上海安吉拉!”奶奶感激地説。藏語中,“安吉拉”是對醫生的尊稱,這名字如同“天使”一般素潔。
日喀則,地理學家眼中的“世界第三極”,生存環境惡劣。上周,記者跟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走進日喀則,探訪“上海安吉拉”的足跡。
今年是上海對口援藏第二十四年、上海創新開展“組團式”醫療援藏第三年。繼上海對口援建的日喀則市人民醫院今年 6月正式掛牌“三甲”、成為後藏地區首家三甲醫院後,如何在醫院管理、醫療水準、人才建設等方面通過硬體升級、理念更新,讓上海醫療標準紮根世界屋脊?為此,上海援藏醫療啟動了新一輪創新發展。
“缺氧卻不缺上海精神,艱苦但不降上海標準”
7月5日清晨,日喀則市人民醫院,上海第九人民醫院眼科副主任郭濤醫生正與上海援藏醫生及當地醫生配合,實施白內障超聲乳化加人工晶體植入術。待手術的除了次旺普赤,還有四名患者,最小的不過 40歲,最大的 70多歲,“看不見”的時光長達兩年。
“日喀則日照長,紫外線強度大,白內障發病比較早且重。”上海援藏醫生、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眼科醫生邱慶華説,儘管醫保已覆蓋大部分手術費,但由於居住分散、就醫觀念等原因,大量這類眼科病患未獲及時治療。
日喀則市人民醫院兒科主任次桑通過“小白”進行遠程病例討論。均本報記者
這天下午,當紗布被掀開一道小口,眼睛沐浴在久違的暖陽中,次旺普赤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溫暖,開心地笑了。“我們醫療援藏團隊不僅要為當地送光明,更要把恢復光明的設備、技術、觀念留下。”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黨委書記范先群説。
在海拔3800多米的高原播散醫學種子,對上海醫生來説也是一場身體挑戰。都説在藏行醫,“眼睛在天堂,身體在地獄”,説的是令不少人望而卻步的高原反應。
今年7月7日,正值上海瑞金醫院血液科醫生許彭鵬援藏一週年,他難忘進藏頭兩個月的日子,頭痛欲裂,每天靠安眠藥也睡不了兩三小時。失眠、嘔吐、胸悶,這都是缺氧的表現,也是上海援藏醫生的“通病”。
即便如此,上海醫生堅持“缺氧卻不缺上海精神,艱苦但不降上海標準”的原則。擔任日喀則市人民醫院血液科主任後,許彭鵬在當地開展骨髓活檢等一系列新技術應用。2017年,日喀則市人民醫院加入“瑞金血液病醫聯體”,並建成西藏自治區醫學科學首個院士專家工作站,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賽娟率先入站,進一步提振當地臨床診療與科研水準。
數據顯示,自2015年8月上海啟動“組團式”醫療援藏工作至今,日喀則市人民醫院開展了300多項醫療新技術,一大批患者不用再跑到拉薩或成都看病了。
“虛擬醫院”開張,打造學習型樣板醫院
當郭濤在手術室忙碌時,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此行的瑞金醫院急診科主任毛恩強、仁濟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朱銘力、新華醫院普外科副主任王雪峰、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兒科醫生須麗清等人扎進對應科室,抓緊時間對接交流。
日喀則市人民醫院院長米瑪多吉説,自醫療 “組團式”援藏啟動以來,已有三批、62人次上海醫療隊員進藏,上海還通過 “以院包科”的創新形式,由瑞金醫院、中山醫院、華山醫院、仁濟醫院、市六醫院等十家上海各大醫院的 “王牌”學科,對口幫扶日喀則市人民醫院的十個科室,“點對點”打造強勢學科群。
“醫療援助除了一批批派員,我們需要始終思考,如何提升當地自行‘造血’的能力。”上海瑞金醫院黨委書記楊偉國談到。這也是上海市第三批援藏醫療隊隊長、日喀則市人民醫院黨組書記張浩在思考的。今年,在他和兄弟們的奔走下,日喀則市人民醫院醫學模擬試訓中心啟用。
7月5日,利用午休時間,婦産科主任普赤帶領科室醫生在實訓中心操練模擬接生。 “我們終於有辦法規範化培訓醫生了。”上海援藏醫生、日喀則市人民醫院副院長狄建忠説,這對做好當地 “兩降一升”工作,即降低孕産婦和嬰兒死亡率、提高住院分娩率,意義重大。
不止模擬接生,醫學模擬試訓中心被業內譽為“虛擬醫院”。在這裡,醫生還可以進行模擬微創腹腔鏡手術,在倣真人身上進行縫皮、心肺復蘇等基本操作,甚至還可以進行重症監護等專項訓練。該實訓中心是上海市第八批援藏聯絡組重點援藏項目之一,總投資1500萬元,適用於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等多類培訓。
“遠程醫療+醫聯體”,優質醫療普惠藏地百姓
在日喀則市人民醫院,還有一件新鮮事。7月5日中午,兒科主任次桑通過新同事 “小白”,與千里之外的國家兒童醫學中心—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的張建醫生等人,就一例重度兒童貧血病例進行遠程視頻討論。
“小白,請你往前一點,讓我看看病人的膚色。”在張建醫生的指揮下,日喀則市人民醫院兒科病房內的“小白”聽話地移動到藏族女孩的床頭,它的螢幕如同一雙人眼慢慢接近小患者,讓醫生可以看見患兒的膚色、反應。
這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吳韜團隊自主研發的一款具有人臉識別、語音交互、遠程協作等功能的醫療服務機器人。“小白”的上崗為“遠程醫療+醫聯體”工作提供了新契機。有專家談到,隨著醫聯體建設的推進,把有限的醫學專家派到一個個合作醫療單位並不現實,如今可以派出機器人,參與查房,啟動遠程會診、帶教等。
在日喀則市人民醫院,就在 “小白”身後,一個更為龐大的遠程會診中心已啟用,由此實現了滬藏兩地以及日喀則市人民醫院與當地下級醫院的醫聯體建設。
與此同時,日喀則市人民醫院內還在推進現代醫院管理的深層次改革,取消藥品加成、績效改革、以科研帶動臨床發展、醫療質控建設等新工作漸次落地。
作為一家成立於1955年的老牌醫院,日喀則市人民醫院擔負著西藏四分之一人口的防病、治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工作,以及阿裏、那曲部分地區甚至南亞各國轉診患者的診治工作。今年6月9日,日喀則市人民醫院正式掛牌 “三甲”,在張浩看來,如何全面對標上海醫療,實現“內外兼修”,是 “新生”的日喀則市人民醫院接下來要做實、做透的一件事。而這一切的 “初心”,就是要讓優質醫療紮根雪域高原,普惠藏地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