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三甲醫院擔當醫藥科創“樞紐站”

2018-07-10 13:34:00|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上海第九人民醫院以1.2億元獨家轉讓整形外科李青峰教授團隊一項幹細胞技術,創下該院迄今醫生職務科技成果轉化最大金額——申城三甲醫院擔當醫藥科創“樞紐站”

  1.2億元!就在7月9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與中合華浦 (北京)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簽訂成果轉化協議,以1.2億元獨家轉讓該院整形外科李青峰教授團隊的一項幹細胞技術。這是該院截至目前醫生職務科技成果轉化金額的最大單。更為關鍵的是,市九醫院正轉型發展三甲醫院的一大新角色——成為醫藥科創的 “樞紐站”,打造臨床研究體系,聚攏産學研要素,一系列由醫生發起的臨床科技轉化 “正在路上”。

  “三甲醫院不應滿足於現有醫學,更應劍指未來,為老百姓探索更好的醫療。”市九醫院院長吳皓教授告訴記者,去年起,市九醫院啟動轉型發展,希望在治療新方法、新指南、新藥研發與醫療器械等原創醫學領域打出 “中國牌”,而非跟在別人身後亦步亦趨。

  2017年,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職務科技成果轉化管理辦法 (試行)》新規出臺。李青峰教授團隊的 “脂肪幹細胞及其衍生物在皮膚治療領域的臨床應用和産業化”項目,是該文件出臺後實現成功轉化的第一單。幹細胞治療屬國際前沿醫學,我國也非常重視。李青峰教授團隊在脂肪幹細胞用於皮膚相關治療上取得突破進展,相關技術可應用於皮膚再生、癒合、移植等領域,潛在臨床應用價值和效益巨大。

  根據市九醫院與中合華浦簽訂的轉化協議,將由中合華浦或其指定的出資方在上海註冊成立一家新的生物醫藥公司,與李青峰幹細胞項目團隊獨家合作。項目按階段投資1.2億元,前期支付市九醫院1000萬元許可費,待産品成功上市後,産品銷售額的3%還將作為轉化後期收益給予醫院。

  這並非市九醫院職務科技成果轉化的個案,乘著轉化新規東風,一批科研成果走在了轉化路上,比如中國工程院院士、市九醫院終身教授戴尅戎團隊的一項骨科3D列印技術等。

  事實上,這份成果轉化新規猶如一顆小小落子,背後是市九醫院打造臨床研究體系的一盤大棋。去年起,市九醫院整合併搭建起臨床研究公共服務平臺矩陣。除已有的口腔醫學、組織工程、骨科內植物、耳鼻疾病轉化醫學、眼眶病眼腫瘤五大上海市重點實驗室外,去年12月,作為上海市教委Ⅳ類高峰學科建設項目,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牽頭、依託市九醫院進行實體化建設的上海精準醫學研究院建成啟動,搭建起臨床醫學與基礎醫學的聯結樞紐。

  與此同時, “醫學3D列印創新研究中心” “高標準院級生物資源實體庫”,以及致力於再生醫學這一生命科學發展史上新里程碑的 “組織工程中心”,在市九醫院被悉數整合進臨床研究體系。這些平臺矩陣帶有濃重的“資源整合、協同創新、多學科交叉”特點,這一特點同樣 “復刻”于市九醫院的臨床學科。市九醫院正大力推進 “研究型MDT(多學科臨床診療團隊)”,不同學科圍繞同一疾病走到一起,他們不是簡單地討論臨床解決方案,而是以提出創新技術、指南、治療方法等為目標。

  為真正實現科技成果轉化,這家醫院裏還出現了不一樣的人才,包括從全球引進的生物材料、藥物研發、工程技術人員以及服務成果轉化的産業談判專家,他們分散進入各平臺,為全醫院醫務人員服務。

  吳皓告訴記者,據以往調研發現,依靠一個學科單打獨鬥搞轉化的時代已過去,醫院要推進重大臨床科技成果轉化,首先缺少一個公共服務平臺;其次缺乏激勵制度;第三需要醫生觀念革新,從滿足於 “看好病就完事”或僅埋首于實驗、滿足於SCI論文發表,到如今將科研成果轉化視為新追求。在吳皓看來,基於基礎研究,推進臨床轉化研究,根本目標是把科研成果應用於人民的健康上,讓大眾真正獲得醫學科技成果的益處,而要實現這個目標,市九醫院希望探索將醫院打造成為一個融産業、人才、資本等要素的産學研融合創新 “樞紐站”,促進一批 “瞪羚” “獨角獸” “隱形冠軍”企業蓬勃發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