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光明食品幫助雲南對口幫扶地區從農産品孵化開始“扶智”、在市場深度對接中“扶志”“孵化器”助滇産果蔬“挺胸入滬”
滇産果蔬經上海專家“點撥”後品質更優,現已大規模入滬。(光明食品供圖)
去年10月,一批來自雲南硯山縣中康公司扶貧基地的銷售團隊入駐寸土寸金的上海西郊國際農産品交易中心,拿出菜心、小蔥等20多個品種輪番試銷。
一個月後,他們點點頭,回去了。
今年1月,公司有備而來的12個蔬菜品種批量進入“西郊國際”。
截至目前,蔬菜銷量已達100多噸,直接帶動了雲南硯山縣扶貧基地的經濟發展。
農業扶貧怎麼做?把對口援建地區的蔬菜瓜果承包下來,運到上海賣?光明食品(集團)有限公司從一開始就沒有選擇這種簡易方式,而是從農産品孵化開始“扶智”,讓當地企業對産品品種、品質、品牌的市場競爭力形成理解,在不斷嘗試中 “扶志”,讓産品能“抬頭挺胸”走進上海,獨立走向市場。
400專家組成 “買手俱樂部”,全方位孵化對口地區農産品
根據滬滇兩地 《關於加強滬滇對口幫扶與重點領域合作框架協議》,光明食品集團承擔“雲品入滬”項目,對口雲南貧困縣建立“雲品中心”,推進雲南企業的種植規範化、生産標準化、銷售精準化,幫助雲南農特産品高品質走進上海市場。
對雲南當地農民來説,“雲品中心”更像是一個農産品走向市場的“孵化器”——通過專家“點撥”,將田間地頭的特色農産品孵化成為進入正規商業流通渠道的優質食材。諾鄧火腿來自大理州雲龍縣諾鄧古村,過去只在當地小有口碑,這次接入“雲品中心”後,專家為其開具一張“可成長清單”——從産品資質、分割分類、QS申請,到包裝定制、新産品開發、行銷等全方位進行孵化。“孵化”成效喜人——諾鄧火腿年産量從2015年的400條增加到2018年的1萬條,去年還獲得産業資本投資用於擴大生産。
“雲品中心”副總經理王文軍介紹,由400多名採購專家組成一家 “買手俱樂部”,並制定出一套孵化機制,專家們遴選出符合市場需求的雲南名特優産品之後,會請來生産、行銷領域的“外腦”一起對産品進行改進升級,幫助企業按照上海市場的特點和需求,改進工藝、提升品質、更新包裝。
數據顯示,自2015年9月以來,“雲品中心”對接孵化服務的商品覆蓋了雲南13個地級州市、43個國家級貧困縣,共孵化服務597家雲南企業、4332種雲南産品,惠及當地建檔立卡貧困戶11003人。
不用包銷,有“等級”的果蔬“抬頭挺胸”走進上海
海拔3000米的劍川縣是花心土豆基地,當地出産的土豆無公害、無農殘,堪稱上品。但由於劍川縣地處貧困邊遠地區,優質果蔬 “養在深閨無人識”,一度貨難賣。而滬滇聯手開展精準扶貧以來,短短幾年時間,眼下劍川縣花心土豆在上海持續暢銷。這個轉變過程,恰恰是從 “産品孵化”到 “深度産銷對接”全鏈路扶持的一個樣板。
“先把標準的 ‘基石’建好,再擴大農産品的市場 ‘半徑’。”光明旗下上蔬集團在對接劍川縣扶貧基地時便開出了 “成長秘方”。為此, “雲品中心”先為花心土豆建立等級制,讓優質優價成為撬動經濟作物走向市場的 “杠桿”。
然而,優質土豆的 “框架”搭好後,上海 “買手團”卻沒有選擇 “包銷”。2016年, “雲品中心”集採集配25噸土豆進入上海城市超市、食行生鮮試銷,將獲得的市場數據反饋給當地政府。經過優化調整,去年花心土豆大規模進入上海市場,並一舉成為海底撈連鎖餐飲的供貨商。
産品實現規模化銷售,讓當地農民有了長遠規劃的信心——到2020年,劍川縣土豆種植面積將擴大到10萬畝,實現産值5億元以上。上蔬集團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他們正在輔導當地企業按照餐飲行業需求提供食材的解決方案,進一步提高企業利潤。
硯山縣蔬菜同樣通過這種 “小規模試銷—總結改良—規模銷售”深度對接模式進入上海,入駐城市超市、盒馬鮮生等中高端超市。根據中康公司銷售團隊的預測,2018年硯山縣將有超過1000噸各類蔬菜通過 “西郊國際”進入上海中高端超市。
光明食品 (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是明芳透露,通過産業投資、産銷對接等形式,精準對接農産品基地,帶動對口地區産業發展和農業致富,取得了良好的扶貧效益和社會效益。截至目前,光明食品集團對接銷售來自雲南省、貴州省遵義市對口扶貧地區蔬菜等農産品共計1960噸,銷售額達1372萬元,直接和間接帶動對口扶貧地區建檔立卡貧困戶9245人平穩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