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運動場館迎來“掃碼”時代

2018-07-19 08:43:38|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先從微信小程式上搜索球場,再從球場閘機處掃碼進入,運動結束時費用從手機端自動扣除——“共享模式”正逐步延伸至上海的運動場館。虹口區首個“共享運動場”——四川北路公共籃球場日前正式啟用,球場在實現了無人管理、無現金支付的同時,也從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原先球場閒雜人員多、收費難且不合理的尷尬。

  先查信息,避免白跑一趟

  共享運動場,門口無人收費看守,想進入體驗只需手機掃碼付費。記者日前來到位於四川北路的公共籃球場,只見進口處只有一道需要掃碼進入的旋轉鐵門。記者掏出手機,根據提示完成註冊和定位,再用生成的二維碼掃一下門口的機器,隨後就進入了旋轉門,整個過程大約幾十秒。

  一旁貼著告示,寫有球場的使用方法與計費方式的具體介紹:工作日,7時至10時免費;18時至21時,8元/小時;其餘開放時間5元/小時。“室內球場因場地設施優良,價格往往每小時上百元,室外價格則基本在15-30元不等。”正在打球的楊先生向記者介紹,在球友們心中,共享球場的收費對於短時、運動量不大的消費者而言,價格上的吸引力不小。

  使用共享球場,從尋找預約場地到結算支付費用,全部可以在線上完成,實現了自動化管理。“運動愛好者和球場之間,終於有了信息互通。”在場邊休息的徐雲謙告訴記者,原先,好不容易有時間打球了,但到了球場一看都是人,“如今,想打球前,可以先在手機上查看球場狀況。”他展示了手機中的小程式——裏面有場地的照片、地址及在場人數。

  “閒雜人員進不來了,放在場邊的財物也安全些了。”另一位用戶表示,原先的露天球場管理不嚴,經常有陌生人隨意出入、坐在場邊,對於專注運動的用戶而言,財物的遺失風險不小。

  共享模式有望逐步鋪開

  去年7月,靜安區交通公園成為上海第一個共享運動場,一齣現就受到市民的廣泛好評。如今,上海已擁有20多家共享運動場,普陀區、寶山區、虹口區都有試點。

  這些共享籃球場都由 “九回體育”管理。市場總監李姝俊告訴記者,上海擁有市民公共運動場近500個,但在運營管理中卻存在著許多問題:場地過於分散,規模大小不一;場地之間缺少聯動,服務及收費標準不一;遇到突發事件無法處理,缺少視頻錄影回放等等。正因如此,九回體育決定利用“互聯網+體育”思維去管理這些球場,幫助政府運營公共運動場。

  經過靜安區共享運動場的成功試點,“共享”概念很快就被大家所接受。李姝俊説:“我們通過用戶端、賽事端、設備端、管理端形成了球場管理的新模式——線上有專門的監控中心,對於場地中用戶遇到的問題,可及時解決;線下依靠各類智慧設備滿足用戶需求,包括飲料機、租球機等。”

  智慧化球場能顯著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能。今年,靜安區計劃新增11處智慧化運動場,實現區內全覆蓋。普陀、寶山、虹口等區也已引入智慧化運動場。據介紹,作為政府實事,公共運動場地數量不斷增加,互聯網+技術有助於解決傳統體育場地管理的痛點,而上海則有望在全國率先實現全面無人智慧化公共運動場館管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