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行區編織水清岸綠河暢景美生態畫卷

2018-07-24 08:58:30|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閔行區眾多建設者為七條主要河道“美體美顏”傾注心血揮灑汗水 編織水清岸綠河暢景美生態畫卷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9

距離國家會展中心(上海)約800米的北橫涇東側駁岸和綠化帶正在進行修整。接下來,北橫涇還要進行水質提升改造。(上海市水利工程集團有限公司供圖)

  編者按

  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本週即將迎來 “開幕倒計時 100天”。目前,全市各行各業正以專業、敬業、樂業的勁頭,緊鑼密鼓、有力有序地推進籌備和建設工作。儘管申城已進入盛夏,天氣炎熱,但無數工作者堅守崗位一線,揮灑汗水,傾注心血,全力衝刺進口博覽會各項工作目標。

  本報從今天起推出 “夏日走轉改·衝刺進口博覽會”系列報道,派出記者兵分多路,冒著酷暑,深入進口博覽會建設和保障部門,記錄下基層一線勞動者的工作和努力。

  這兩天,閔行區開始為轄區內國家會展中心 (上海)周邊七條主要河道進一步“美體美顏”——整治、提升水質及景觀,包括北橫涇和小淶港的景觀提升、水質提標,以及北潮港、張正浦、華漕港、北虹港和南虹港五條河道的岸坡整治和景觀完善;整治項目總長約為21.8公里。今年11月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之前,這些縱橫的水網將織就一幅“水清、岸綠、河暢、景美、生態”的美圖,為“四葉草”增添更多光彩。

  先植試驗田,再造樣板段

  7月以來,每天一早一晚,在距離國家會展中心(上海)約800米的錫虹路橋下,幾個工人正埋頭翻建北橫涇東側的堤岸綠化帶,修整駁岸,鋪上新地板磚;沿著河走,不遠處是一個新建的親水大平臺,向水面延伸出約2米的寬度,配上新修的1.3米高欄杆;往岸上延伸的最邊緣已種上兩排手臂粗細的銀杏樹,駁岸和銀杏樹間分出層次:上層種上金桂、美國紫薇和紅楓,下層點綴上地被菊、黃金菊及常綠草坪。

  “這是北橫涇河道整治提升的樣板段,位於蘇虹路至錫虹路橋以北200米,大約有500米長。岸邊綠地約3米寬,植被主要是秋季開花或有色葉效果的,以營造秋景,同時兼顧冬季綠量。”項目設計師、上海市水利工程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蘇楊在烈日暴曬的現場介紹,為了能在10至11月時保持植物盛花期,這裡也被作為一塊試驗田,到時要看看實際效果,並檢驗花草能否適應環境。

  金桂是常綠植物,花香而呈金黃色;美國紫薇花呈鮮紅色;紅楓在春、夏、秋三季葉片均為紅色;地被菊有粉、黃、紅、紫等不同顏色;黃金菊花開黃色。“主色調為黃、紅的‘國旗色’。”蘇楊説,10至11月時,在綠色基底上,會開出黃、紅色花,伴有紅色楓葉,夜晚的欄杆上有白色和黃色的燈光,景色既熱烈又浪漫。

  蘇楊介紹,真正大面積鋪種植被要等到9月底,屆時大約需要兩周時間完成,以保持植物盛花期,迎接進口博覽會。“這也是一項民生生態提升工程,為長遠考慮,所有植物都選擇多年生草本植物,降低後期管護成本。”

  此次提升項目中,在揚虹路到建虹路高架之間核心段的北橫涇以及小淶港,其兩岸將重點進行綠化景觀翻建改造,這兩條河距離國家會展中心 (上海)分別為約800米和200米;其餘幾條河道岸邊綠化將進行必要補種修整。

  水質提升用上“秘密武器”

  北橫涇河道東側、錫虹路橋以北約250米處的水岸上正在建設一處水處理設備間。“這套設備一天可處理2萬噸水,去除水中雜質和藻類,配合其他水處理設施使用,基本可使這段北橫涇的20萬噸水量每10天循環清潔一次。”蘇楊説,這套水處理裝置投入應用後,平時的花銷主要是電費和部分藥劑費,在河道清潔中比較常見,成本可控。

  每年夏季都是河道水質問題多發的高峰期——暴雨多,排入河道的雨水較多,污染隨之增加;藻類多、生長快,對水質影響較大。鋻於此,項目建設方打算在揚虹路到建虹路核心段1.5公里北橫涇的11個排水口上,都增配一套雨水收集處理裝置。“這是純物理的設備,只有濾網和濾料,不加化學試劑,經過長時間水處理工藝的檢驗。”蘇楊説。

  此次的河道改造和水質提升還有件“秘密武器”——高分子菌藻複合膜,一種納米級高分子複合材料。“把河水抽上來,投加複合膜,它會在水裏吸附藻類和雜質等,投加兩三次就能改善水質,有效增加水中溶解氧;含氧量增加,水生植物和微生物會長得更好,水體自凈能力增加。”蘇楊説,試驗段做過兩三次後,水體能見度達到 1米左右,配合其他設備設施,將來周邊水體能見度有望達到1.5米。“能見度提高後,工人將在最核心區域的北橫涇兩岸各設置6至8米寬的水生植物和浮島景觀,比如沉水植物輪葉黑藻、苦草和挺水植物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