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衝之路:創新之力在這裡無限奔騰

2018-07-30 09:18:27|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偌大的上海版圖中,祖衝之路連同這條路上的人,都是個性分明的存在,似被烙印上科技屬性——低調中閃爍著智慧。

  以古今中外著名科學家的名字作為路名,可謂張江高科技園區的獨創。在這個有“中國矽谷”之稱的“科學城”裏,東西向道路往往取自中國科學家之名,如祖衝之路、李時珍路、郭守敬路、華佗路、張衡路,南北向道路往往取自外國科學家命名,如牛頓路、哈雷路、居裏路、高斯路、達爾文路。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0

祖衝之路街景

  而祖衝之路的特別之處在於,它將張江高科技園區劃分為南北兩區,生物醫藥和積體電路兩大招牌産業遙遙相望。它也由西至東串聯起地鐵2號線在張江的三個站點——張江高科站、金科路站、廣蘭路站,儼然園區的動脈線。

  祖衝之路上,建築密度很低。十幾層的樓已算高樓,大多是方方正正的極簡造型,頗似電子元器件的組合。這條路上令人矚目的“高”,是創意密度。道路兩旁樓房裏入駐的企業,可以用藏龍臥虎來形容:“聯想”,IT行業的帶頭大哥;“華虹”,多少人的手機晶片來自它的集成;“滬江”,國內互聯網教育開疆拓土者;“喜馬拉雅”,音頻分享領域的“獨角獸”……不可小瞧的,還有這條路上來來往往的行人。別看不少人戴著黑框眼鏡,挂著標誌性工牌,背著碩大的雙肩包,真就不起眼。這群人中極客、創客特別多,沒準,你正在使用的産品就出自他們的研發。

  祖衝之路致敬的是中國古代科學家祖衝之——憑藉對於圓周率數值的精確推算值,他曾深遠地影響中國乃至世界。3.1415926……無限不循環的圓周率,似為祖衝之路注入性格的基調,有起點,沒終點,總有綿延不絕的創新之力從這條路上噴薄而出。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1

祖衝之路2305號,坐落著名為“天子驕子”的張江人才公寓

  這條馬路的從無到有,見證了一個偉大的決定,成為改革開放的鏗鏘注腳

  祖衝之路,約莫出現在1990年代中期。關於這條馬路的故事,卻要從1990年開始講起——它的從無到有,見證了一個偉大的決定,成為改革開放鏗鏘有力的注腳。

  1990年,開發開放上海浦東的集結號正式吹響。位於浦東中部腹地的張江,與陸家嘴、金橋、外高橋一同被納入早期規劃藍圖,未來它將承擔起高科技功能。彼時的張江,還是一片農田,留給人們的記憶點,除了紅菱、雪裏蕻、荸薺,就是錢萬隆醬油。及至張江高科技園區開發之初,這裡除了一兩條機耕小道,一條像樣的道路也沒有,新開工的道路統統按照工程上的一號路、二號路來命名。1994年一份浦東新區交通地名規劃方案悄然出臺,其中一句是這樣寫的: “張江高科技園區,將根據中外著名科學家及一些高技術名詞來命名,如‘祖衝之路’。”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2

1990年代初的張江是一片農田(資料圖片)

  就這樣,單單路牌就築起張江的一道亮麗風景線。人們的視線裏,驟然出現了“祖衝之路”“李時珍路”“郭守敬路”“華佗路”“牛頓路”“哈雷路”“居裏路”等一連二十多條致敬中外科學家的路名。這些簇新的馬路縱橫延伸,交織出科學的味道,也交織出一個閃光的地標。

  其中,構築起張江市政道路“經脈”的祖衝之路,最為深切地目睹著奇跡在這方熱土上的發生。隨著張江開發力度的推進,祖衝之路也在不斷生長。新世紀伊始,祖衝之路計劃建設的總長度僅為1.2公里;漸漸地,它延伸至5.8公里,由西至東串聯起地鐵黃金2號線的三個站點——張江高科站、金科路站、廣蘭路站。

  祖衝之路及其所處的張江,早已成為高科技智慧的代名詞,享有“中國矽谷”之稱。人們不知道的卻是,園區開發最初的那段時日,多少親歷建設者如履薄冰,夜不能寐。

  彼時,條件非常艱苦,腳穿一雙靴子,頭戴一頂帽子,腰裏別著數字BP機,自己駕駛一輛土吉普車,時任張江高科技園區開發公司總經理的吳承璘就是這樣把這片地跑得熟透的。他的一位老同事回憶道,那段時間常看到這位“掌門人”獨自在辦公室長時間踱步,陷入沉思。彼時,對於張江的開發有“儲存張江”之説,因為其高科技的特別屬性與特殊要求,開發方略需要審慎論證、研究。因而,張江是早期浦東開發開放四大板塊中最後一個啟動的——1992年7月“開弓”之時,承擔金融貿易區功能的陸家嘴板塊、承擔保稅區功能的外高橋板塊、承擔出口加工區功能的金橋板塊,建設已是熱火朝天,而張江還是一片“毛地”。後來的故事,大家再熟悉不過。人們在這片熱土上的奮力進取,令它迎來華麗“蝶變”,也為它贏得更多矚目——從 1999年的“聚焦張江”戰略,到今天張江正成為上海進軍全球科創中心的核心力量。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3

昊美術館外景(資料圖片)

  那些奮進的逐夢身影,那股不竭的創新動力,是馬路兩旁最美的風景

  祖衝之路周邊,兩類企業特別集中。一類是世界級老牌的研發機構,諸如通用電氣、松下、惠普、霍尼韋爾、羅氏、默克;另一類則是本土化的科創、文創“引擎”企業,諸如展訊、華虹、微創醫療、閱文集團、滬江、WiFi萬能鑰匙。而後一類似乎更能代表這條馬路及其所在區域的特質——張江的創新,更多的是強調原創。

  銳意創新的張江與人們尋求突破的事業可謂彼此吸引,互相成就。二三十年間,這片沃土孕育了多少激動人心的創業故事和令人欽佩的“知本英雄”。

  2000年,浦東軟體園一間50多平方米的毛坯房裏,來自天南海北的四個應屆大學畢業生——余波、葉軍平、黃選鋒、劉雲軍,就是在這裡一人一台電腦,埋頭“孵化”他們的企業。房間多少有些不堪:一塊橫拉著的整幅藍布代替了窗簾;幾張辦公桌老舊且規格不一;矮櫃上零亂地堆放著幾隻塑膠飯盒、洗衣粉、抹布……他們笑言自己真就是“兩手空空,背著書包到張江來創業的”。在這裡,閃光的似乎只有年輕人腦海裏涌動的創意。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4

浦東軟體園祖衝之園(本版圖片除特別標注外均為本報記者袁婧攝影)

  祖衝之路兩旁,從來不乏傳奇:有在讀碩士生將新鮮出爐的碩士論文變成用於中小企業生産管理的一種新穎軟體産品,在這裡辦起軟體公司,僅僅一年,産值就達數百萬元;有三位計算機係同窗從北京、深圳等不同地方毅然辭職,齊聚在這裡創業,公司成立僅3個月即已開發完成多種基於Linux平臺的服務端産品;留美博士在這裡創辦的一家公司,研製出國際水準的微創醫療器械,填補了國內空白並實現産業化;草創時只有8名員工和50萬元啟動資本的一家公司,在這裡用了五年成為資産過億元、員工近400人的知名軟體企業和金融電子商務服務商……

  留在這裡的,還有很多人默默揮灑的汗水。歷史或許不會記住他們的名字,但會記住他們智慧閃爍的火花,奮力逐夢的身影。這些已漸漸匯成此處最美的風景,漾起激動人心的活力。

  最近幾年遍地開花的創新創業孵化,張江高科技園區早就在嘗試了,堪稱創業者的“夢工廠”。今天,這裡匯聚著86家孵化器,超過 2500家企業正在孵化中,近300家企業掛牌上市。

  金科路地鐵站南面的浦東軟體園裏,有家“亞洲最佳孵化器”——浦軟孵化器。成立整整十年,累計孵化出400多家優秀企業,包括喜馬拉雅、天天果園、七牛雲、洋碼頭等一批獨角獸企業。毗鄰張江高科地鐵站的傳奇廣場裏,兩家深藏於此的咖啡館亦堪稱傳奇。其中一家,是IC咖啡,國內最早也最具影響力的創業咖啡館之一。2012年,100個 IC、IT産業鏈的專業人士,每人拿出兩萬元“眾籌”了這家咖啡館,精準助推電子信息領域的行業交流與大眾創新。在這裡,太多懷揣夢想的創業者與迎面而來的人們天馬行空地“海聊”,幸運的話,還能遇上創業路上的導師、夥伴或者投資人。創辦至今,IC咖啡舉辦的科技講座、沙龍不下千場,輻射逾50萬專業人群,由此走出的創業團隊近百個,而它自身也拓展為一個品牌,開到了全國各地。另一家,是Vπ咖啡,有的當然也不僅僅是咖啡。這裡設有小型玻璃房會議室、階梯教室以及一排靠墻的木質高椅辦公空間,電腦螢幕或投影儀上折射的夢想光芒最是迷人。

  園區”向“城區”的昇華,科技人才有了安居樂業的幸福感

  前不久,一個繁忙的下班時段,廣蘭路地鐵站出現了與平素反向而行的大客流。很多人不約而同在這裡出站,打聽著同一個地方,昊美術館。這一天,網紅藝術展“虛·構”正是在位於祖衝之路上的這一國內首家夜間美術館揭幕。

  別説五年十年前,就是兩三年前,這都是不敢想像的事情。太長一段時間,祖衝之路及其所處的張江,給人們留下的印像是:上班才會去的地方。這裡稀缺的不單是人文藝術氣息,還有日常生活氣息。

  對於1994、1995年的這一帶,一位“老張江”是這樣回憶的:“別説路燈,就連路都沒幾條。因資金和開發進度所限,許多道路都是有頭沒尾的‘斷頭路’;屈指可數的那一兩條從‘城裏’開來的郊區專線車,一到下午六點後也基本沒了影。”2000年,儘管地鐵2號線轟轟烈烈延伸進張江,被設為終點站的張江高科站在很多人眼中仍就像城市盡頭。“初到張江,出門吃個小飯,買束小花,都煞費思量……兩年住下來,附近方圓數公里內,屈指可數那幾家餐館,跟老闆都熟得像自家人一樣……”專欄作家石磊2007年在發表于本埠報紙副刊的一篇散文中寫道。“發了工資居然沒有地方可消費,完全感覺不到自己在上海。”這則是崔先生的大實話,他回想的當年,是十年前,那時他剛從家鄉東北“漂”到上海張江。

  這些年,祖衝之路周邊的“滄海變桑田”,從打破固有印象開始——居住越來越便利,越來越詩意。2009年,科技感十足的現代化有軌電車連綴起9.8公里長的園區大小馬路,起點就在張江高科地鐵站附近;2010年,進一步延伸的地鐵2號線在祖衝之路上新增金科路站、廣蘭路站,並且連通虹橋、浦東兩大國際機場,與世界仿佛觸手可及;2014年,金科路地鐵站上方,長泰廣場與匯智國際商業廣場接連開業,升騰起迷人的商業、娛樂、休閒氛圍……不斷拓展的還有詩意的棲息空間。張江高科地鐵站附近,坐落于張江藝術公園的張江當代藝術館,目前正在籌劃擴建;祖衝之路近申江路路口,隔路相對的昊美術館與上海積體電路科技館,交織出一種奇異的張力;祖衝之路沿張江路往北,由上海動漫博物館變身而成的張江戲劇谷,已然成為園區文化新地標,戲劇演出與交流活動在這裡有聲有色地展開……這些變化正為 “創意濃度”的滋養展開新的維度。

  對於很多張江人來説,生活於此的幸福感還來自祖衝之路2305號,幾幢如彩色魔方般的高樓。園區最大的人才公寓“天子驕子”就是這裡。在有“人才高地”之稱的張江,人才公寓是極富張江特色的案例,早在2000年就被用以留住人才,降低他們的居住與創業成本。在“天子驕子”,戶型多達二十來種,一房一價,價格約為市場租賃價的一半,通過申請者可以優惠價 “拎包”入住兩年,享用公寓,也享用眾創空間與食堂、健身房等功能區。年復一年,多少人懷揣夢想搬進了這裡,又有多少人從這裡搬離,奔赴理想的家,更大的夢。

  去年《張江科學城建設規劃》出爐,明確未來這裡將完成從“園區”到“城區”的昇華,不但是世界一流的科學城,更是現代新型宜居城區。10分鐘社區生活圈全覆蓋;衛生、醫療、文化、體育、教育等公共設施和綠地的比例大幅擴容;新增住宅建築面積中,租賃住宅佔比約97%……藍圖上鋪展開來的這些圖景,都是為了——讓更多的科技人才在此安居樂業,迸發活力。

  記者手記

  這些“最強大腦”的集結,讓祖衝之路成為“神一樣”的馬路

  祖衝之路西起景明路,東至芳春路,由西至東橫穿碧波路、松濤路、科苑路、牛頓路、金科路、哈雷路、高斯路、張江路、廣蘭路、申江路、盛夏路、張東路等主要南北向道路。這條馬路像是有種特別的磁力,它的兩旁神一樣集結了一大批知名企業。

  祖衝之路的西端南側是張江微電子港。陳天橋創辦的“盛大”就從這裡起家。今天,原盛大文學與騰訊文學強強組建成閱文集團,佔據中國網文的大半壁江山——擁有原創作品千萬餘部、作者陣營690萬人、觸及數億用戶,版權改編影視劇動漫屢屢“霸屏”;而盛大遊戲則自立山頭,繼續“傳奇”。網絡遊戲界曾與盛大遊戲分庭抗禮的“第九城市”也在微電子港,那些年多少人追的《魔獸世界》就是它所代理運營的。除此之外,姚欣的“PPTV”、于剛的“一號店”等耳熟能詳的品牌也都是從這裡走出的。

  沿著祖衝之路行至松濤路,總高十層的聯想大廈與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的幾幢小樓是醒目的存在。它們一個是IT巨頭聯想集團的華東總部,一個是我國歷史最悠久的綜合性創新藥物研究機構,都是2003年在此“落戶”的“老張江”了。

  穿過牛頓路,是常兆華的“微創醫療”。今年20歲的這家機構就誕生在張江,“海歸創業,成功上市”是它備受矚目的標簽。也千萬別小瞧與之相鄰的祖衝之路899號。這裡藏龍臥虎,“喜馬拉雅”就在其中的 11號樓。它是國內規模最大的在線移動音頻分享平臺,至今擁有4.7億手機用戶,倡導了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用聽來獲取資訊。

  金科路地鐵站一帶,浦東軟體園祖衝之園與郭守敬園兩個園區“大神”雲集。在這裡,“畢博”“SAP”等全球軟體領域的巨頭都有專屬獨棟。而用戶突破1.6億、估值超過10億美金的“互聯網教育獨角獸”企業“滬江”,只佔浦軟大廈的兩個樓面。

  祖衝之路、郭守敬路、高斯路、哈雷路之間——四個中外科學家圍起來的地塊是“華虹”,頗具影響力的晶片設計製造商。我們熟悉的公交一卡通、手機SIM卡都來自它的集成。

  走到張江路,有座創意大廈。國內外網絡遊戲、動漫、影視製作、設計類企業爭相入駐這裡,其中就包括“今日動畫”,這家公司將中國民營動漫産業從純粹代工時代帶向面向國際市場的動漫原創時代。

  再往東去,廣蘭路路口棕白相間錯落排列的三個 “方盒子”建築共同構成了展訊中心。這是土生土長于張江的知名積體電路設計企業“展訊通信”的地盤。它以時刻“在線”的創新力,率先實現行業內多項技術突破。

  過了盛夏路,相當面積的一片區域都屬於“日月光”的“大本營”。這是全球排名第一的積體電路封裝企業,而近年來名聲在外的多家日月光廣場,不過是它的房地産板塊。“日月光”的對面,有家企業同樣不容小覷。這便是“科博達”,國內汽車主機配套市場中為數不多的汽車電子産品本土供應商。奧迪、奔馳、福特、三菱等一大批知名汽車品牌都使用過它生産的智慧、節能電子部件。

  臨近芳春路,祖衝之路東端的盡頭,還有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壓陣。這家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旗下的民用船舶設計單位,輻射出了驚人的影響力,産品覆蓋範圍和市場佔有率均居國內之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