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區:“幸福”敲響144戶居民家門

2018-08-10 09:26:49|來源:新民晚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幸福”敲響144戶居民家門

  被告知相關事宜、簽字、領取房門鑰匙,這一刻,幸福村居民們的臉上挂滿了幸福的笑容,“期盼多年的願望終於實現了,我們的生活也更幸福了。”近日,虹口區四平路幸福村270弄1—6號加層改造項目正式完工交房,144戶幸福村居民拿到了新家鑰匙。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0

圖説:領取鑰匙一刻,幸福村居民們的臉上挂滿了笑容 齊傳彬攝

  喜獲新房告別煤衛合用

  年逾古稀的胡桂德在幸福村生活了大半輩子,對這裡的感情不可謂不深,剛拿到鑰匙,他便急匆匆地趕去看看闊別近一年的“老宅”。還未進家門,胡桂德就已被所見景象狠狠地“衝擊”了一番。昔日斑駁破舊、違建眾多的1—6號三幢三層樓老公房變成了三幢四層樓的新房;和家人一起蝸居多年的十幾平方小單間,改擴成二十多平方的兩居室,屋內有了廚房和衛生間。胡桂德邊看邊提前為下一步裝修入住做起規劃:這裡放家電、那邊擺個多大尺寸的床……

  曾經,一層樓的八戶居民共用一個廚房、兩個衛生間,這是三幢公房居民們的“老標配”,加上房屋老化,帶來了私搭亂建、消防隱患等諸多問題。胡桂德告訴記者,以前,每天早晚時分在樓道內排隊上廁所和此起彼伏的催促聲,都已成為居民生活中的常態。尤其麻煩的是洗澡,要用盆接水在房間裏洗,經常把小小的房間弄得一團糟,實在是不方便。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1

圖説:加層改造同一幢樓前後對比圖 上圖由虹房集團供圖 下圖齊傳彬攝

  自治共治讓夢想變成現實

  始建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四平路幸福村270弄1—6號,因居住面積狹窄、日常生活不便等原因,自九十年代末期就不斷有人提出改造訴求,但限于種種原因,一直未能實現。

  2016年,幸福村兩幢建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的四層樓公房完成改造,家家戶戶有了獨用的衛生間。同年,在區房管局、歐陽路街道、虹房集團、居民等各方共同努力下,幸福村內最後三幢廚衛合用的公房被成功納入改造計劃。而與舊改徵收等工作不同的是,成套的公房改造必須達到居民意願徵詢率百分百、改造簽約率百分百、居民百分百搬離“三個百分百”,協議方能整體生效。

  歐陽路街道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宣傳動員過程中大部分居民是很支持改造的。但房屋的朝向、大小多種多樣,無法像“切豆腐”一樣整齊劃一。特別是有些居民曾經通過私自搭建,拓展了不少居住空間,覺得改造反而會讓自己的面積“縮水”,不願配合改造工作的開展。街道便主動牽線搭橋,為居民自發成立的改建工作小組騰出辦公場地,並依託在居民自治中的力量,逐一上門做好未簽約居民的思想工作。“過去的廚房和衛生間都是共用的,生活很不方便。現在進行改造,自己不用花一分錢,改造後每家每戶廚衛獨用。在外租房過渡期間,政府部門每月還會補貼一定的過渡費。”改建工作小組的發起人平紀隆説,也正得益於這些豐厚的“條件”,經過數月的勸説,最終打動了原本不同意改造的那批居民,實現“三個百分百”。

  “掐”著釐米算出的幸福

  “繡花”功夫既講究抓得準又要求做得細,在保證每戶居民都能擁有獨立廚衛的基礎上,如何設計改造方案,確保所有居民的得益最大化、平均化,作為改造工程實施單位的虹房集團也下足了功夫。

  鋻於每戶的人員情況和居住情況各不相同,改造方案又沒有標準樣板可循,整個改造工作開展伊始,虹房集團便聘請了專業設計團隊設計方案,做到“一戶一方案”。同時,委派專人進駐幸福村,和專業設計師一起挨家挨戶走訪測量,掌握第一手數據。經過反復論證,最終在政策規定範圍內,通過整合可利用的零散公用面積、加層等方式,實現房屋面積“再分配”。考慮到居民受益的均衡性,有些居民的房屋位置也做了相應調整。虹房集團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正所謂螺螄殼裏做道場,整個設計方案的修改多達數十次,每次改動不是以米,而是“掐”著釐米來計算的。改造完成後,每戶居民的房屋面積都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升。

  記者從虹口區房管局了解到,作為老舊房屋相對較多的中心城區,該區自2013年就啟動了新一輪舊房改造計劃,成功完成新市南路1201—1211號、大連西路35—41號等多處老舊房屋的成套改造工作。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區房管局將以“留改拆並舉,以保留保護為主”為原則,協調虹房集團等相關單位,爭取在2020年前對全區“可改、願改”的老舊房屋啟動成套改造相關工作,進一步解決老房子廚衛合用的問題,讓居民早日告別“拎馬桶”的日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