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古海塘將列入國保單位預備名錄 代表建議保護開發“海洋文化”歷史遺跡,得到有關部門“解決採納”答覆
“上海有一條很重要的文化主線——海洋文化,可以追溯至4000年前的良渚文化。”在上海市人大代表袁曉林看來,古海塘、古岡身、貝幣,正是上海“海洋文化”的三大支撐。
在今年的市人代會上,袁曉林提出建議,上海應以海洋文化為核心,圍繞古海塘、古岡身等歷史遺存,結合貝幣的起源,開展文物保護、挖掘和研究工作,為謀劃世界級文化遺産申報做好基礎性工作。日前,這份建議得到有關部門“解決採納”的最新答覆。
謀劃世界級文化遺産申報
現存的古海塘是清代雍正年間修繕的石頭海岸,在金山、奉賢和浦東南匯,不少於 50公里,如果加上平湖、海鹽,總長度近百公里。“單就古海塘的挖掘和恢復原貌,就足以成為世界級的文化遺産。”袁曉林説。
古岡身是4000年前形成的一條海岸線,一直到2000年前都是上海古代重要的海岸。從目前的考古發現來看,在古岡身附近已經有了許多重要發現,包括厚達1米的貝殼層,還有4000年前古人的墓葬等。
《史記》中提到,貝幣來源於古代南方溫暖的海洋。據初步考證,商代墓葬裏發現的貝幣和目前奉賢地區海裏的貝殼十分相近。有專家認為,古代的貝幣來源於古代上海的海濱,而古岡身恰恰是採集貝殼之地。“貨幣的發明是世界級的重大事件,這件事只要確認,也足以成為世界級文化遺産。”
我國目前有35項左右的世界級文化遺産,上海尚沒有一項。在他看來,如果上海圍繞古海塘、古岡身、貝幣為主線,做一個長遠計劃,將大大提升上海的文脈和歷史厚度,就有條件和資源可以實現謀劃申報世界級文化遺産這個目標。
為此,袁曉林建議,成立專門的研究規劃小組,對古海塘、古岡身、貝幣進行保護和考古研究,同時研判申報世界級文化遺産的可能性。
恢復古岡身和古海塘原貌
古海塘、古岡身在奉賢柘林鎮交匯,這裡發現的柘林遺址目前是上海市文物保護地。袁曉林建議,在前期考古和研究的基礎上,在這個交匯之地建一座“華夏錢灘遺址公園”,恢復古岡身和古海塘原貌,介紹海塘文化和上海地貌幾千年來的演變。
“古岡身是研究上海成陸年代最重要、最有價值的實物資料。”奉賢區近幾年非常重視對華亭海塘的研究和保護。同時,已與市文物局進行溝通,將海塘列入上海市申報第八批國保單位遴選預備名錄。目前,區文廣局已安排資金,委託專業單位對海塘進行資料收集與勘驗測繪。“雖然海塘目前存在多處缺口,但這些缺口的石塊都經編號完好保存于柘林鎮,今後在各方麵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實現整體修復。”
至於袁曉林代表提出的貝幣是否採之於奉賢沿海水域,市文廣局表示,目前暫無明確的依據和充分的學術支撐,需要積極組織國家及市文物局專家組成相關考證小組,深入調研考證,才能得出相對權威的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