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俄羅斯人工晶體技術“落滬”升級 將在臨港打造智慧化無人工廠 産品有望四年後獲批上市
根據計劃,這種植入性醫療器械有望4年後在我國獲批上市,年産量達100萬片以上,每片價格為1000元—5000元,比進口産品價格低得多
最近,人工晶體智慧製造研發中心確定落戶上海臨港,將對來自俄羅斯的人工晶體模具成型生産線進行智慧化升級。桐景原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今年與一家俄羅斯企業簽訂了合同,將後者的知識産權轉移到上海,並引進其生産設備和標準化生産流程。所需費用分階段支付,總金額達2000萬歐元。
根據計劃,這種植入性醫療器械有望4年後在我國獲批上市,年産量達100萬片以上,每片價格為 1000元—5000元,比進口産品價格低得多。“沒有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的專業化服務,我們不可能達成這項國際合作。”桐景原首席執行官葉增強説。
人工晶體主要用於白內障屈光手術,國內市場很大,但90%以上被進口産品佔據,每片價格為3000元—2萬元不等。能否借助國際先進技術,讓老百姓用上價廉物美的國産人工晶體?2014年起,葉增強團隊與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合作並開始全球搜索,找到十余家候選國外企業。葉增強團隊逐一前往考察,根據技術水準、量産化程度、生産成本這3條標準進行評估。
2016年底,他們終於在俄羅斯找到心儀的合作夥伴。這家企業的産品出口50多個國家,是全球掌握模具成型技術的3家企業之一。據介紹,生産疏水性人工晶體的技術有兩種——冷凍車削和模具成型,後者的生産成本要低得多。這家俄羅斯企業將液態低聚物注入模具,通過光聚合、離心、純化等工序轉化為固態高聚物,製成一片片直徑約6毫米的人工晶體。
鎖定合作夥伴後,東部中心組織了一個專業團隊,為桐景原與俄羅斯企業談判提供知識産權、法律風控、國際商務服務。今年初,中俄企業簽訂技術轉移合同,桐景原將分階段支付人工晶體生産技術“落滬”發展的各項費用。
“技術轉移通常不是一次性完成的,每個階段都要通過合同條款保護我方利益。”中心執行總裁顏明峰説,東部中心集聚了一批技術轉移服務機構,能為客戶提供專業化服務,並通過上海市科委發放的科技創新券,對轉移服務給予補貼。
智慧製造時代,國際領先技術也需要升級。經東部中心牽線,桐景原最近與上海華太數控技術有限公司達成合作意向。後者獲得過上海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將在臨港打造一個智慧化生産人工晶體的“無人工廠”,讓源自俄羅斯的生産線變得更高效、更標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