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寧:服務人群擴圍 從看病到管理健康

2018-08-14 08:51:10|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服務人群擴圍,從看病到管理健康——長寧區家庭醫生“簽而有約”調查之二

  6月夏日的週三,早上9時半,位於大虹橋地區的淩空SOHO16號樓2樓醫務室,已經開始人頭攢動。“自從這家醫務室開到公司裏,我們方便多了!”攜程計算技術(上海)有限公司員工李小姐説,“雖然只有每週三上午有門診,頭疼腦熱基本都能解決,工作人員上午開方配完藥,下午還幫我送回來,大大便捷了我們上班族。”

  小小醫務室裏,輪流坐著的是來自長寧區天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年輕的丁金鑫亦是其中之一,“在社區裏見到的以老年人為主,這裡卻不同,都是亞健康的年輕人。”家庭醫生從簽約核心人群的中老年人、慢性病患者,逐漸擴大外延,延伸至年輕人群、亞健康人群。長寧區衛生計生委黨工委書記池捷對此表示,這正是長寧社區的一種新探索。以核心人群為內核覆蓋全人群,從看慢性病常見病到實現健康管理,讓家庭醫生“簽而有約”真正落到實處。

  走進企業對接白領實際需求

  家庭醫生走進企業、走進白領人群,最初是源於解決問題與需求。天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畢芳芳告訴記者:淩空SOHO上班族眾多,但相關醫療保健一直有盲點。兩年前區衛生計生委提出,可否請家庭醫生“接單”、兼職開設醫務室、以此解決白領之需。

  對接與社區中老年人不一樣的人群,天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著實動了一番腦筋。中心先嘗試開展“白領醫小時”項目,選擇白領需要的全科保健、針灸推拿等服務,走進商務樓宇,了解白領的真正需求,打好“情感牌”;隨後,中心陶齊淵家庭醫生工作室,負責每週三上午選派家庭醫生,前往淩空SOHO,為白領提供診療服務,至今已有兩年。記者走進攜程公司二樓醫務室,三間診室依次排開,門口還設有分診,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當班的丁金鑫醫生説,“沒想到我們的服務如此受白領歡迎,每週三個小時問診,少則15人次、多則30至40人次,秋冬季時人數更多一些,最常見的還是胃腸疾病、感冒發燒,以及頸椎病等。”

  “80後”周先生是醫務室的常客,“以前只聽到過家庭醫生,並不知道還會來到公司為我們服務。”周先生與許多其他上班族一樣,工作壓力大負荷重,工作時間難以外出就診,家庭醫生的及時到位,有效填補了他及家人的實際需求,“有時老爸老媽有什麼不舒服,我在這裡問問醫生,醫生也都願意耐心回答。”85後劉小姐,則更喜歡家庭醫生提供的針灸服務,“聽説都是社區家庭醫生,肯定比美容院裏的類中醫養生服務更科學、更規範。”畢芳芳告訴記者,“80後”“90後”人群以往幾乎不大到社區主動就診,家庭醫生走進企業,給了他們更多了解社區衛生的機會,這也為日後簽約服務奠定了基礎。

  走進校園樓宇共享推拿技術

  拓展社區衛生服務的外延服務,在長寧區多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已不斷試水。下轉◆3版

  (上接第1版)也是在兩年前,華陽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華東醫院聯合發起 “共享推拿進校園”活動,啟動了“推拿小課堂”活動,深受家長孩子喜愛。長寧區兆豐幼兒園內,沈金芳阿姨告訴記者,以往孩子鍛鍊比較少,每到換季時節,總是免不了感冒發燒、扁桃腺發炎,“聽説幼兒園和社區醫院有了這樣的互動教學,我們立馬參加了。”

  華陽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醫生石向東介紹,以小兒脊柱推拿為例,家長只需每天花費三五分鐘,在家中讓孩子保持平趴姿勢,沿脊柱的穴位揉捏,就能起到益肺理氣、止咳化痰等作用,是簡便驗廉的小兒保健方法。“堅持兩年來,孫子的抵抗力有了明顯提高,而且對中醫這門傳統文化也有了更多了解。”沈金芳説,“以前覺得中醫對老年人有用,現在發現,任何年齡段都能從中獲益。”

  今年伊始,華陽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長寧區衛生計生委指導下,開展“共享推拿進樓宇”活動,首輪還針對頸椎病、女性痛經、胃脘痛等三大常見病種。中心副主任喬莉華直言,在中醫醫療資源和人才相對欠缺的今天,我們希望最終能打造一個互助、共享的模式,不是“醫生來推拿”,而是“互相做推拿”。為保證動作準確規範,下階段中心將先期進行一個月一次的指導演示,同時宣傳折頁、相關教學視頻也正在製作推廣中。

  推拿進校園和樓宇,是以這位社區中醫名字成立的“石向東工作室”的活動之一。這個工作室成立以來,絡繹不絕的“粉絲”帶來了年均高達1.7萬餘人次的就診量。目前工作室有10名成員,為了讓更多患者能儘快看上病,石向東在團隊內也運用分級診療模式,根據症狀的嚴重程度分配不同資歷的醫生,不僅提高看病效率,也提高了年輕醫生的積極性。

  新模式建平臺探索更多潛在服務

  想要家庭醫生對社區居民“簽而有約”,既要家庭醫生自身有能力,更要有資源引導,擴大家庭醫生的品牌影響力。池捷表示,時代變遷,家庭醫生吸引人群的方式方法,也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如此也能更加激發家庭醫生內在積極性,更好地為轄區居民提供服務。

  以天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例,中心已完成全科團隊到以家庭醫生冠名工作室的全面轉型。畢芳芳介紹,如今的工作室主管就像“小法人”、家庭醫生同時配以經理輔助運營,賦予工作室主管部分人事自主權、績效分配權,有序嘗試工作室內部獨立運營模式,以此作為服務簽約居民“簽而有約”責任主體。“內部獨立運營”模式,激發了工作室簽約居民的內在活力。在陶齊淵工作室,截至今年4月,簽約率已達 52.57%(常住居民 18024人),有效簽約率達70.91%,家庭醫生首診率達到79.67%,家庭醫生工作室定點就診率達到65.27%。

  服務人群的外延,催生出健康服務的外延。而今,華陽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已在探索“共享推拿”模式,讓更多患兒家庭獲取推拿技巧、從中獲益。天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針對性開發了“白領健康産品套餐”,套餐中涵蓋家庭健康評估、電話諮詢、護士陪診、預約上門等服務;中心還將探索護理O2O平臺模式,聯動社區護理站,實行單項護理技能的最優化配置,為社區醫養結合帶來契機。未來,隨著長寧區多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新模式的探索,更多潛在的簽約服務也將持續開展,最終實現從管理疾病到管理健康,讓社區居民真正獲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