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上海微網消息(張麗麗):2018年8月16日,第178場銀行業例行新聞發佈會在京召開,交通銀行副行長沈如軍以“為技術應用注入人文基因 領跑金融科技新時代——交通銀行加速推進智慧化轉型”為主題,介紹了交行相關工作情況,一同參加本次發佈的還有交行個人金融業務部總經理徐瀚,信息技術管理部總經理李海寧,企業文化部總經理帥師等。
5月31日,交通銀行正式啟動新一代集團信息系統智慧化轉型工程(即“新531”工程),以保持IT架構體系的先進水準為基礎,以打造數字化、智慧型交行為核心,以持續提升集團的服務能力、管理能力、綜合競爭能力為最終目的,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移動互聯、生物技術、區塊鏈等新興技術與銀行業務應用深度融合,助力交行領跑金融科技新時代。
“大數據+核心業務”,提升經營服務能力。
2010年,交通銀行積極部署大數據發展戰略,啟動全集團境內外一體化系統重構工程,歷時八年,在國內同業中較早完成了數據統一標準與境內外跨系統數據整合,實現了用戶、客戶、額度、權限、渠道、報表、介面、任務中心等“八大統一”管理,使交行信息技術達到同業先進水準。2016年,工程榮獲人民銀行“銀行科技發展獎”一等獎。依託數據整合成果,交通銀行堅持“以數據服務業務,運用分析創造價值”,從客戶服務和內部經營管理兩個層面不斷豐富大數據應用場景。
面向客戶服務,交行充分運用統一客戶視圖,不斷提高個性化客戶服務能力。通過對客戶投資記錄、消費行為、産品瀏覽偏好、來往賬等海量數據的智慧化分析,推出線上渠道理財産品到期續接功能,精準推薦産品並實現自動續購。通過手機銀行中“我的管家”功能,把客戶經理搬上互聯網,在大數據平臺的幫助下,在線提供産品諮詢、留學諮詢、風險測評、財富規劃等100多種業務,讓更多人足不出戶地享受到以往高端客戶才能體驗的一對一專業服務。
面向內部經營管理,在風險防控、信貸管理、審計監督、精準行銷、預算財務等方面廣泛運用大數據技術。以風險防控為例,交行全面整合內外部數據,實現了各類風險管理信息的集中與共享,並應用數據挖掘技術,依據經過評估分析的風險特徵,對各類業務風險進行監測排查,有力保障客戶資金、交易安全。7月12日,交通銀行還與中國工商銀行達成大數據金融風險防控戰略協議,將在風險大數據共享互通、風險防控策略交流優化、風險防控技術促進升級等方面開展深層次合作。
“移動互聯+金融場景”,打造綜合服務生態圈。
移動互聯技術使實時在線、互融互通的金融服務成為大勢所趨。在“互聯網+”的時代金融背景下,交通銀行積極順應供給側改革,重點打造手機銀行和“買單吧”兩個APP平臺,增強線上業務經營能力,深入挖掘客戶需求場景,佈局全時、全域、全場景金融服務。
基於手機銀行移動支付平臺的“銀衛安康”、“銀校通”産品,將銀行的支付、結算服務嵌入到醫院、學校業務場景中,構建“金融+醫療”、“金融+教育”生態圈,以銀行與企業的無縫對接為客戶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務。國內銀行界首創手機銀行線上直播,邀請行內外專家和優秀客戶經理“上線”,客戶使用手機就可以觀看直播,與客戶經理互動,並直接購買産品。2017年10月上線以來,交行已完成直播節目100余期,吸引了百萬用戶觀看,互動評論彈幕數達到近300萬條。交行手機銀行用戶保持強勁增長,2017年手機銀行註冊客戶新增1,090萬戶,總客戶達到6,106萬戶,同比增長22%。
通過對標互聯網企業,交通銀行信用卡中心精心設計、打磨交行信用卡官方APP“買單吧”,採用線上線下聯動方式,不斷豐富、拓展産品使用場景。目前,“買單吧”APP已全面涵蓋用卡服務、理財、貸款、支付等各金融場景,以及商城、餐飲、充值、生活繳費、電影五大生活場景,同步引入餓了麼、易果生鮮等細分行業巨頭作為外部合作夥伴,利用金融行業市場串聯優勢打造循環往復的場景網絡,營造一站式、多場景、多觸點的體驗式服務。作為交行信用卡實施全場景行銷的工具,“買單吧”APP正在轉型成為“去中心化”的金融平臺,打造日益完整的互聯網生態體系的同時,滿足用戶不斷升級的體驗式消費需求。截至2017年末,買單吧APP綁卡用戶數量達到3,877萬戶,活躍用戶數量達到1,920萬戶,較年初增加997萬戶,活躍用戶數量排名市場第二位。
在新一輪集團信息系統智慧化轉型工程中,交通銀行大力部署跨界融合,通過深挖行業特徵,精準定位各行業與銀行業務融合的關鍵環節,構築“金融+場景”的綜合生態圈應用服務體系。通過充分發揮生態圈作用,探索服務新模式,積極培育新業態,為客戶提供跨界綜合服務,推動智慧服務提質增效。
“人工智能+全渠道”,實現三位一體智慧化服務。
近年來,交通銀行積極探索人工智能與銀行業務的應用觸點,以客戶體驗為核心,利用智慧感知、智慧認知、智慧決策等人工智能技術,以全渠道視角推動銀行服務與運營流程領域的智慧化改造。
交行自主開發的智慧化移動服務工具手持終端項目,引入了指紋認證等智慧感知技術,通過不斷完善業務鑒權體系,簡化登錄安全認證,有效提升了用戶的操作體驗。投入使用的6000多臺手持終端,支持銀行服務人員走出傳統物理網點,為客戶上門辦理開卡簽約等200多種櫃面業務,極大方便了行動不便的困難人群,助力交行打造充滿溫度的移動金融服務生態。
從各地區金融消費者的日常現金管理與理財需求入手,推出“沃德理財顧問”智慧理財諮詢服務,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創建量化財商評估體系和智慧化産品推薦體系。面對客戶,“沃德理財顧問”以一億多客戶歷史數據為基礎,運用後臺系統的智慧分析能力,為客戶提供資産流動性、保障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智慧診斷,自動分析和制定投資規劃,並形成系列財商提升方案,為客戶提供一鍵化、全景式的專業財富管理服務。
在智慧語音領域,交行應用了行業先進的語音識別、語義理解、語音合成技術,研發外呼機器人,可根據預先設置的名單呼叫客戶,並按照預設的外呼邏輯與客戶交流。
依託新一輪智慧化轉型,交行將進一步完善和拓展現有服務渠道,構建智慧網點、智慧語音門戶和智慧家居三位一體的智慧化服務體系,建立全渠道多重感知、能聽會説、能看會認的生物特徵智慧化應用體系,充分感知客戶需求,使服務無處不在。
“區塊鏈+技術創新”,搶佔新技術先發優勢。
區塊鏈是由多方共同維護、以塊鏈結構連續存儲的分佈式數據記錄賬本,並通過密碼學技術保護記錄內容和時序,使得任何一方難以對信息進行篡改與偽造,以較低成本解決廣泛的網絡信任問題。
交行持續關注和研究區塊鏈技術及其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分析判斷出國內信用證、票據與供應鏈金融業務將首當其衝成為區塊鏈技術在銀行金融領域應用的突破口。長期以來,國內信用證交易要經過開證行、通知行、交單行、議付行等多家銀行和快遞服務商,每家機構在各自的賬務系統中完成記錄,機構之間信息孤立、不透明,單證處理存在真實性核實困難、處理效率低、易延誤、易丟失等諸多問題。2018年4月,交行區塊鏈國內信用證項目投産,實現了信息和單據的端到端傳輸,減少單證郵寄的中間環節,極大提高了國內信用證項下交易速度,大幅降低交易成本。截至7月26日,交行累計開立區塊鏈國內證20筆,金額達到1.56億元。
6月27日,業內首個區塊鏈資産證券化平臺“聚財鏈”在交行正式上線。7月24日,第一筆住房按揭貸款證券化融資産品的基礎資産信息由交行完成上鏈。傳統的證券化融資業務存在信息不對稱、客觀性不足、定價與風險不匹配等多處業務痛點,造成原始權益人融資成本高、投資者投資風險高、仲介機構服務效率低、監管機構監管難度大。交行開發的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資産證券化平臺,重新設計與定義了資産登記、盡職調查、産品設計、銷售發行等資産證券化業務的各個環節:通過將基礎資産全生命週期信息上鏈,實現資産信息快速共享與流轉,保證基礎資産形成期的真實性和存續期的監控實時性;通過將項目運轉全過程信息上鏈,促使整個業務過程更加規範化、透明化及標準化,實現了證券化融資業務體系的信用穿透。
交通銀行沈如軍副行長表示:“交行一直強調,不要為了炫技去做科技,真正的金融科技應該要為民服務。”在金融科技技術應用過程中,交行積極為科技注入人文基因,以“有態度”、“有準度”、“有溫度”、“有尺度”為原則打造交行競爭優勢。“有態度”指更立體地看待客戶,通過整合數據交叉驗證,使客戶信息更全面更立體,從而能夠更多維地從整個生命週期角度服務客戶。“有準度”表現為預知客戶需求,對客戶信息全面、準確和即時的了解。通過交互溝通信息的長期積累,準確預判客戶金融需求,比用戶更懂自己。“有溫度”重在以人為本,用誠意回饋客戶,注重人情味和交流。如在網點設計、産品包裝、服務細節等每個觸點上,用柔性的設計貼近客戶,彰顯人文關愛,以更大的誠意去回饋忠實客戶。“有尺度”強調以客戶利益為依歸,做到“了解客戶但不利用客戶”,這也是交通銀行應用金融科技的基本要求。
據悉,交通銀行集團信息系統智慧化轉型工程(“新531”工程)工程將以“1+2+5+N”為總體框架,即打造“1”個以“集中+分佈”並存的技術架構夯實智慧化基礎;構建“2”個支持平臺,以數據應用和信息安全兩大平臺增強智慧化能力;圍繞“5”大應用領域,落實“國際化綜合化”戰略,全面提升集團跨境跨業一體化服務能力;建立全渠道多重感知、能聽會説、能看會認的生物特徵智慧化應用體系,大力發展能理解會思考、能解決問題的人機協同金融服務模式,不斷提升集團客戶服務和經營管理水準,積極探索、主動引領金融行業智慧化轉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