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首發機制不斷提升上海書展標識度,今年500余種新書集結亮相,只因為——上海首發鼓舞著中國出版業的鮮明律動和熱力節拍
8月15日,讀者在上海書展的活動區參加新書發佈會。新華社發 製圖:李潔
■近年來,率先於上海書展亮相的新書品種數量逐年增加——2008年這個數字為40余種,次年為60余種,2011年約110種。今年超過500余種首發的新書涵蓋文史、社會、科學、生活、藝術等各個領域
一個因讀者而生,以面向讀者為使命的書展,如何始終保持活力,不斷增強吸引力和輻射力?上海書展創出的新書首發機制便是答案之一。
早在2008年,上海書展即已首次提出“上海首發,全國暢銷”的理念,在全國出版界引起強烈反響。十年間,借由“上海首發”,上海書展的標識度正在不斷提升。國內越來越多的大社、名社、強社以8月為時間節點,力爭重點新書能在每年上海書展上與廣大讀者見面,並以此為起點推向全國市場。可以説,“上海首發,全國暢銷”已成為鼓舞激勵中國出版産業的鮮明律動和熱力節拍。
今年,上海書展又提出進一步推進“上海首發”機制,吸引更多好書在書展首發。強調首發新書的數量,更追求首發新書的品質;不僅有大眾讀物、流行讀物,也有專業精品、學術著作,由此體現對書業規律的把握和對價值引領的擔當。七天展期內,上海書展共將集結呈現全國各地新鮮出版的500余種圖書,舉辦多達200余場新書首發活動。“首發機制”已成為上海書展服務讀者、服務行業的重要發力點。
對於首發圖書,上海書展強調數量,更追求品質
近年來,率先於上海書展亮相的新書品種數量在逐年增加——2008年這個數字為40余種,次年為60余種,2011年約110種。在今年超過500余種首發的新書中,包括《宋書》修訂本、《二十五史簡明讀本》全十五冊、《絲路譯叢第一輯·玄奘之旅》、“讀懂中國”叢書、五卷本《中國美學全史》、“寰宇文獻·西方博物學大系”、海派文化地圖叢書、“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120年紀念版分科本、大型藝術普及叢書“藝術的故事”、《智利之夜》、《波洛克傳》、《中華創世神話六講》、《上海六千年》等,涵蓋文史、社會、科學、生活、藝術等各個領域。不少新書讓人們感受到鮮活的時代溫度,如李明春的長篇小説《山盟》聚焦扶貧攻堅,《芯事》展開中國晶片産業風雲激蕩的發展圖卷。
對於上海首發的圖書,書展強調數量,更追求品質,近年來通過一系列推介活動對市場進行引導,堅持去明星化、去淺質化、去娛樂化,為一些精品圖書創造了更多與讀者見面的機會。這些年上海首發的優質圖書,為全國矚目,激起廣闊的漣漪。如歷史學家白壽彝總主編的《中國通史》(第二版)、陸谷孫領銜歷時15年編纂的《中華漢英大詞典(上)》、匯集全國 400多位各學科專家參與的“中華民族文化大系”第一輯等圖書,都是最近幾年上海首發的精品力作。
首發機制形成的良性循環,也回應著出版業對上海文化品牌的熱烈期待
“我們每年都選擇當期最重要的圖書放在上海書展首發。這對中華版圖書的市場行銷有著明顯的帶動。”中華書局總經理徐俊告訴記者。中華書局已連續六年將“二十四史”修訂本最新成果帶到上海書展這個平臺上首次發佈,從 2013年的《史記》修訂本,到陸續問世的《舊五代史》《新五代史》《遼史》《魏書》《南齊書》,包括今年的《宋書》。“上海書展像是一個立體的文化場,對圖書和品牌的傳播力,遠遠超過了一般的圖書銷售範圍。‘二十四史’修訂本在上海書展首發,其實不但是我們出版工作的自身節奏,而且已經成了很多讀者的持續期待。”
“上海是商務印書館創立之地,上海書展是國內重要的文化盛事和讀者的文化盛宴,我們一直積極參加。近年來我們每年都會在上海書展舉辦十余場活動,其中‘上海首發’的佔到一半以上。”商務印書館行銷中心副主任王永康坦言。該社2016年帶來的“博物之旅”叢書,去年帶來的“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120年紀念版分科本,今年帶來的“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120年紀念版分科本等,都為“上海首發”格外添彩。
上海圖書市場是全國圖書市場的風向標。對於出版社來説,新書能否在上海書展上引起關注,直接影響著之後的銷量市場表現。展上收穫的大量讀者反饋意見,對剛上市的新書來説恰恰成為了最好的試金石,為其今後在全國市場的行銷推廣提供參考。事實上,有很多出版社願意把上海書展作為重要平臺發佈重要新書,甚至願意把上海書展作為重要節點推出新書,安排工作節奏,這些也是衡量一個書展是否有影響力、帶動力的體現,將成就一個書展的獨特性和吸引力。
“上海首發”形成持續的良性循環,也回應著出版業對上海書展這一文化品牌的熱烈期待。正如炎炎夏日下的讀者長隊所指向的共同目標——它是令人信任的閱讀指向,是全民閱讀平臺的價值和品質,更是上海文化品牌日益深遠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