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援疆助喀什桃李吐芬芳

2018-08-20 09:20:29|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幼兒園、中小學、職高到大學全方位覆蓋,突出國家通用語言和職業教育 上海教育援疆助喀什桃李吐芬芳

  來到喀什地區廣袤鄉村,跟當地維吾爾族同胞交流,你會發現越是年紀小的越容易用國家通用語言溝通,他們説得很流利,反而是他們的父母、祖輩,會講國家通用語言的不多。上海援疆幹部告訴筆者,有時他們下鄉到村裏老鄉家調研,往往是由才幾歲的小朋友給他們當翻譯,這意味著近年來大力推進國家通用語言教育已經在學齡兒童間取得了一定成效。

  自2010年以來,上海援疆工作在幫扶方面,注重扶智與扶志並舉。教育援疆在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級各類領域全方位覆蓋的基礎上,突出國家通用語言和職業教育建設。越來越多民族同胞認識到,掌握國家通用語言成為自己更快更好就業的助力,靠勤勞的雙手擺脫貧困才更有獲得感。如今,學習和運用國家通用語言已經在當地形成了一種良好、自覺的社會氛圍。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4

工人變成了學生,廠房變成了課堂。

  攻克語言關 創設“學和説”的良好環境

  走進巴楚縣多來提巴格鄉8村幼兒園,便能看到一面由小朋友的笑臉組成的“笑臉墻”,一樓活動室擺放著幼兒園每個孩子的照片,笑容天真燦爛。這裡是上海援疆工作前方指揮部巴楚分指揮部設立的 “小胡楊”計劃實踐基地,採用“微感動、微促進”的方式,培育幼兒園的100多個孩子。

  6月14日,筆者來到幼兒園,正碰上村裏的志願者來給孩子們表演話劇。穿著小丑服的志願者一齣場,便吸引了所有小朋友的目光。志願者全程用普通話與孩子們溝通,現場互動送獎品,孩子們表現非常踴躍。2017年9月幼兒園建成開學後,村裏的孩子享受到了在家門口上學的便利。別看幼兒園園長古麗沙巴·艾海提只有22歲,她已經從庫爾勒師範學院學前教育專業畢業3年了。因為園裏條件設施好,附近村子的家長也想方設法把小孩送來。幼兒園員工加志願者一共才26個,要教孩子們學兒歌、看動畫片,還要照顧他們的飲食起居。園長告訴筆者,剛開始感覺照顧不過來,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現在已經能完全勝任。

  在幼兒園活動室,筆者還看到幾十位家長,受志願者邀請一起參加活動,玩“小手拉大手”遊戲。孩子們語言很活潑,大人則有點放不開,但隨著遊戲進行,大人們也漸漸融入進來。“實際上孩子也在影響著家長去改變。”古麗沙巴·艾海提説。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5

志願者跟小朋友在玩遊戲。

  學習國家通用語言,環境非常重要。上海援疆力量在推進過程中努力構建國家通用語言教育工作體系,創設一個“學和説”的良好語言環境。在澤普五中,校園文化以資源同享、科研同步、節日同慶、就餐同桌、就寢同舍、校園同護、困難同度、萬里同課的“九同”活動為載體,加強民族團結和國家通用語言教育效果。上海來的老師們告訴筆者,很多時候,教育尤其是語言學習是在潛移默化中達到效果的,不僅僅是比劃拼音,更多的是文化和氛圍。

  在新疆尤其是南疆地區,會國家通用語言不僅僅是多掌握一門語言那麼簡單。發展産業促進就業是上海助力喀什地區脫貧致富的第一要務。近年來,通過上海援疆力量牽線搭橋,紡織、核桃加工、電器、服裝等企業紛紛進駐産業園區,衛星工廠也直接辦到村民家門口。讓當地農民轉型成為合格的工人,職業培訓當然必不可少,而語言關成了第一個“攔路虎”。

  在葉城縣伯西熱克鄉10村的瀟湘紡織有限公司衛星工廠,原本有部分工人不能流利地講普通話。於是,管理方特地請來老師,在工人下班後集中學習國家通用語言,畢竟,這裡的師傅大多是從山東、廣東、江蘇等地過來的,技術培訓都是講普通話。在上海對口援助四縣可以看到,不少企業工廠內,國家通用語言學習與專業技能培訓同步進行。在莎車縣雅諾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每天下午7點多便開始集中學習,工人們穿著統一的服裝整整齊齊地坐在工廠裏。工人變成了學生,廠房變成了課堂,而只要實現了穩定就業,就能做到“一人就業,全家脫貧”。

  如今,學習國家通用語言的渠道也多了。葉城的大學畢業生艾克拜爾·艾則孜告訴筆者,他2001年上大學之前國家通用語言水準差,沒有學習的好方法,於是他就看電視劇《西遊記》。先把維吾爾語版本看幾遍,知道裏面的人物講了什麼,再看國家通用語言版的,就這樣對照著學。現在,每所學校都有國家通用語言教學,上海援疆還大力推廣學生喜愛的動漫輔助教程,開發學習國家通用語言的新産品,讓學生學起來更加簡單輕鬆。目前,動漫教程已覆蓋500多所學校,累計已受益學生近60萬。在社區、在工廠,都會定時組織群眾、工人學習國家通用語言。同時,語言的應用也在增加,筆者在澤普五中看到由學生表演的話劇《張良拜師》,即使是日常生活中很少用到的文言文和古詩詞,學生們也能背誦如流。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6

職高應屆畢業生赴揚州和上海就業簽約暨歡送儀式。

  職業教育 帶動青年實現穩定就業

  職業教育是上海教育援疆的一大重點,上海援疆力量有效落實《滬喀職業教育對口支援全覆蓋行動計劃(2016-2020年)》,推進滬喀職教聯盟建設。如今,職教聯盟已吸納99家單位加盟,設有服裝、燃氣、機電、德育和汽車五個專業分會,在促進校企合作,推廣訂單、定崗、定向培養模式上發揮了積極作用,聯盟推動校企合作人才培養項目落地巴楚職校,極大提升了巴楚職校汽修專業教育水準。

  在莎車縣創設的“滬喀青年(大學生)職業訓練營”,援疆教師引進德國培訓理念和上海實踐經驗,採用模擬企業運作方式,將職業技能培訓融入到倣真工作訓練之中,為喀什企業培養急需的初級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帶動青年實現穩定就業。據了解,2017年的三期訓練營培訓班,培訓當地未就業大中專畢業生66名,目前絕大部分學員實現就業。

  先進的資源、優秀的老師“引進來”的同時,也要幫助當地人“走出去”。

  “感謝上海援疆幹部給我們牽線搭橋,讓我們有機會到沿海省市就業!”5月18日,在葉城縣職業高中應屆畢業生赴揚州和上海就業簽約暨歡送儀式上,熱孜萬古麗·依提作為新疆葉城縣職業高中學校畢業生代表發言。熱孜萬古麗·依提是學校服裝設計專業的應屆畢業生,此次將和30個同學一同前往揚州鑫晟源服飾有限公司就業,開始新的生活。

  在與喀什當地企業的交流中,筆者深知企業對懂技術、職業素質好的員工的渴求。“學會了技術,以後還是想回家鄉來工作,幫助家鄉發展。”熱孜萬古麗對筆者説,她希望能帶動更多家鄉人走上工作崗位。

  至今,上海已有14所中高職院校對口喀什及對口四縣7所職業學校,在專業建設、師資培訓、課程教材開發、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面開展全面精準幫扶。2017年,上海職業院校先後派出15批次70余名專家來喀指導、送教,開設講座8場、培訓800余人……一支帶動家鄉發展的生力軍正逐漸壯大。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7

在文言文《河中石獸》課堂裏,學習氣氛活躍。

  精心灌溉 持續推進內涵式發展

  4月29日,上海援疆教師汪朗峰指導喀什大學經管學院本科生參加全國高等院校企業競爭模擬大賽,獲得一等獎和二等獎各1項。在“2018年‘挑戰杯’新疆大學生創業大賽”決賽中,喀什大學入圍兩項。上海援疆教師王雲傑帶隊參加“再見西域——喀什旅遊紀念品設計工作室”和“喀什民間土陶創新設計開發工作室”兩個項目分別斬獲自治區決賽一等獎和三等獎。學生們還在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中取得優異成績,獲得全國特等獎1項,一等獎5項……在上海援疆教師工作隊帶領下,喀什大學學生在全國各類比賽上屢獲佳績。

  這些成果來之不易。上海援疆教師毛雪峰告訴筆者,他們以“帶課程、帶教師、帶學科”為抓手,全面助推喀什大學建設。“帶好課程”是每位教師的基本任務,喀大工作隊9名援疆教師共開設專業主幹和核心課程53門次,承擔教學課時達2800學時,人均每週課時約9節,有的老師每週最多達到14節。“帶好教師”,指助力學校培養高素質教師,通過結對帶徒帶教、師徒合作教學科研項目、教師教學技能大賽等方式,指導幫助青年教師在教學和科研方面成長。“帶好學科”,則是用好上海優勢資源,聚焦土木工程、電氣工程、旅遊管理、教育學、社會學、法學、食品科學與工程等南疆經濟社會發展的急需學科,助力提升學科發展水準,援疆教師還為喀大開設了18門新課程,助力喀大持續推進內涵式發展。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援疆教師的付出,讓當地學生記在心裏。今年,考上研究生的大四學生張娣給曾幫助她的老師寫了一封信感謝信:“很感謝在喀什大學遇見您,臨別之時沒敢見您,怕忍不住淚流出來,在喀什大學的四年,除了自己的兩個班主任,最關心我學習的就是您,希望再見面時能有更大進步,來回報您對我的付出。”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8

“小胡楊”社會公益活動現場。

  上海援疆力量也幫助新疆的教育工作者到上海實地考察學習。2017年,在“影子校長”培訓項目中,對口四縣共選派30名中學校長和中層管理人員,赴上海基地學校開展一學期的跟崗培訓。今年下半年,隨著“萬名教師進疆、進藏”活動開啟,還將有170名教師奔赴南疆,走進校園和學生中間,使援疆工作更接地氣。潤物細無聲。相信這些上海援疆教師的到來,將幫助喀什培訓更多骨幹教師、年輕教師,提高當地教育教學水準,讓喀什桃李吐露芬芳。

  輻射引領 一條街上的“教育聯盟”

  2017年,上海共派出援疆教師幹部人才51名,其中有27名在地區及四縣學校任教 (喀什六中3名、莎車三中6名、澤普五中 10名、葉城二中 4名、巴楚二中4名)。寥寥可數的教師被分散到各所學校,面對數量龐大的學生,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發揮援疆教師的力量,成了一個值得思考的難題。

  澤普五中是自治區確定的9所“組團式”教育援疆試點學校之一。從自身優勢和實際情況出發,這裡的援疆團隊決定集中力量培養當地教師。“只有把廣大的教師隊伍動員起來,才能去影響更多的學生,才能持久發揮作用。”上海援疆教師、澤普五中副校長肖明華對筆者説。他們在對國家通用語言班任課教師進行全面綜合分析的基礎上,設計適合教師實際需要的培訓活動,通過集中培訓、專家講座、讀書活動、滬澤聯動等形式,使教師不斷提高履行崗位職責的能力。每位援疆教師採用“1+X”模式,發揮輻射、引領作用,帶教、指導一個教研組長、若干名青年教師,對重點對象進行重點指導,為學校培養學科帶頭人、教學骨幹。

  5月,筆者現場聆聽上海援疆教師陳昌平講文言文《河中石獸》,課堂氣氛活躍。不少學生跟筆者説,陳老師上課生動,翻譯的時候往往會結合實際生活,以講故事的方式吸引大家的興趣。筆者注意到,課堂隔壁還有一個小小的教室,坐著20來個人,他們正通過多媒體設備觀看陳老師的講課。原來,在澤普的錦繡路上,一條馬路連著4所學校,它們成立了“澤普教育聯盟”,上海老師授課的時候,隔壁學校的老師也可以來旁聽學習,這些人就是來自其他三所學校的老師。

  來自澤普六中的語文老師阿麗亞向筆者坦言,文言文對她的學生來説非常難,她已經當了十年的語文老師,學生依然難以突破這道難關,這次她來聽上海老師的課,啟發非常大,決定採取同樣的方法去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上海援疆教師採取師徒結對的方式,重點培養當地教師。阿依努爾·熱米提拉是8年級12班的班主任,在之前的國家通用語言測試中考了不及格,與援疆教師廖黎明結成對子後,國家通用語言有了很大進步,去年7月測試考了74.5分。今年寒假,廖黎明仍通過電話視頻指導她學習,3月的考試她考了86分。與阿依努爾一起進步的是她班上的46名學生,他們都是少數民族學生,以前語文課的平均成績只有30多分,現在基本上都能及格。澤普五中的援疆教師已經與25位教師結為師徒,事無巨細對他們進行悉心指導,成立 “初級中學教育聯盟”平臺後,定期進行學習活動,提高教師教學水準。

  大家一起來 關愛貧困青年成長

  8月13日,各地在滬企業(商會)聯合會向喀什地區捐贈了1200余套家庭用書桌椅和檯燈,為“小胡楊”上海社會援疆公益活動暨“點亮計劃”正式拉開了序幕。

  公益行動分 “點亮”、“溫暖”、“圓夢”三個階段。“點亮”計劃力爭為莎車、澤普、葉城、巴楚四縣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配置好檯燈、桌椅,為孩子們營造一個基本的學習環境;“溫暖”計劃為貧困家庭青少年募集以禦寒衣服和鞋子為主的生活用品,讓孩子們天寒有衣、踏雪有鞋。“圓夢”計劃一方面為學校和農村青少年活動室募集體育文化用品,為兒童福利院幼兒園及衛星工廠搭建“愛心寶貝活動室”等;另一方面為貧困家庭青年提供就業扶持,捐建以小超市、小電商點、小理髮店、小澡堂、小修理鋪、小刺繡店、小餐廳為主的一批就業小工程店舖。

  上海援疆幹部向筆者介紹,“小胡楊”活動旨在聚焦精準、逐步改善喀什地區貧困家庭青少年的學習、生活和工作條件,助力當地青少年健康成長,希望有更多的社會團體、公益組織、愛心企業和愛心人士等各類社會力量關心關注並積極參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