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土地市場出現“微降溫”

2018-08-22 09:04:50|來源:經濟日報|編輯:陸琲嘉 |責編:劉徵宇

  全國範圍內底價成交土地案例越來越多,房企拿地的土地溢價率保持低位。有關專家表示,國內土地市場已經有所降溫

  總體來看,因調控要求各地加大土地供應量,各地推出土地出讓宗數和價款有所增加,土地市場熱度仍然處於高位

  上海易居房地産研究院近日發佈報告顯示,今年前7個月全國房地産開發企業土地購置均價為4790元/平方米,同比增長9.5%,但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17.4個百分點,比今年上半年下降2.7個百分點,連續4個月回落。

  另一個現象也值得注意。今年以來,各地土地流拍數量增加。8月10日,山西省太原市掛牌出讓8個地塊均流拍,其中6個地塊沒有開發商報名。中原地産公佈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至7月份,一線城市土地流標13宗;二線城市合計流標經營性土地154宗;三四線城市經營性土地合計流標達629宗。

  同時,全國範圍內底價成交土地越來越多,房企拿地的土地溢價率低位徘徊。

  有關專家表示,這説明國內土地市場已經有所降溫。7月31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提出,要下決心解決好房地産市場問題,堅決遏制房價上漲。不少專家認為,此次房地産調控調子高,把握嚴,對土地市場回歸理性有重要作用。

  近日,各地仍在密集出臺調控政策。其中,有不少針對地價的細化要求,比如不少地方提出限房價、競地價,或要求溢價率不得超過某個上限等。

  比如,8月18日,四川再次發佈調控措施,提出建立房價地價聯動機制,超過溢價率一定比例後現房銷售或競自持面積等土地出讓方式,防止出現區域性總價、土地或樓面單價新高等情況。

  在這些調控政策中,不乏針對新房實行限價。一些地方甚至因此出現了一二手房價格倒挂現象。業內人士表示,利潤收窄和後市的不明朗也影響了房企拿地熱情。

  與此同時,在持續去杠桿的大形勢下,開發商融資難度加大,在資金運用上更為謹慎,使其在土地市場上的交易也更趨保守。

  業內人士稱,總體而言,近期土地市場區域特徵更為顯著,一二線城市熱度下降;三線城市,尤其是東部熱點地區附近三線城市土地市場更為活躍,這種結構性變化也帶動了土地成交均價整體處於低位。

  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地價所所長趙松表示,住宅地價變化可以客觀反映所在城市樓市行情。從目前情況看,一二三線城市分化比較明顯,尤其是三線城市住宅地價漲幅明顯。

  2017年以來,各地地價上漲很快,短期內快速上漲也是當前地價水準趨穩微降原因之一。

  不過,從整體來看,目前我國土地市場仍維持漲勢。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房地産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1381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1.3%,增速比1月份至6月份提高4.1個百分點;土地成交價款6619億元,增長21.9%,增速提高1.6個百分點。

  業內人士稱,由於調控要求各地加大土地供應量,各地推出土地出讓宗數和價款有所增加,土地市場熱度仍然處於高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