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2018年中國四大主場外交之一,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在上海舉行。作為整個籌辦工作的重要環節,場館改造及環境提升工作已經進入衝刺階段。
“國家會展中心是由華建集團原創設計的。在商務部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下,華建集團又承擔了進口博覽會場館改造及環境提升的設計總承包,匯聚了近百名全球一流的建築設計師,還有排名全球第63位的工程設計諮詢企業的技術實力和深厚底蘊。”華建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秦雲説,“華建集團是全國工程設計諮詢行業的領軍企業,是國家城市建設的主力軍,我們代表了‘中國設計、上海服務’。”
國家會展中心
回顧上海的一系列標誌性建築項目,總能看到華建集團活躍其中。按照設計費佔工程總量2%計算,華建集團每年能夠帶動全國城鄉建設項目近4000億元,其中不少是國內外的重量級項目,如港珠澳大橋人工島口岸、迪士尼總圖設計、金磚銀行總部大樓、世博會永久性場館“一軸四館”中的“一軸三館”、國家會展中心、虹橋綜合交通樞紐工程等。
當前,上海正在全力打響“四大品牌”,致力於提升城市能級與核心競爭力。作為中國首家進入全球工程設計公司百強的綜合性設計院,華建集團也在謀劃高品質發展的新路徑,對標世界最高標準,爭當“全球建築領跑者”。
服務全國發展 打造建築精品 續寫中國建築“傳奇”
時至今日,華建集團擔綱設計的工程數以萬計,覆蓋全國31個省市、60多個國家和地區,連續18年躋身美國ENR全球工程設計公司150強,華建集團的靚麗答卷自是能力彰顯,更有時間沉澱。
新中國成立後,趙深、王華彬、陳植、吳景祥、莊俊、羅邦傑等我國首批留學歸國優秀建築師,和一大群從事建設工作的知識分子,共同成立了華建集團前身,也就是1952年成立的華東工業部建築設計公司,以及次年成立的上海市建築工程局生産技術處設計科。
上海光源工程
作為新中國第一批國營建築設計單位,華建集團與祖國發展同命運、共呼吸,直接見證和親歷了改革開放40年發展。設計師的創新精神、務實高效的工匠精神共同組成了企業的文化基因。
新中國改革開放前,華建集團相繼完成上海體育館、曹楊新村、中蘇友好大廈、上海航天“604”工程、上海石油化工總廠晴綸廠等一批城市基建、工業、科技項目設計。由集團設計的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大連造船廠、瀋陽重型機器廠等一批被譽為“新中國工業搖籃”的工程,推動了“上海製造”的發展;集團還承擔了馬裡體育中心、蘇丹友誼廳等一批對外援助建設項目。
改革開放後,華建集團設計東方明珠電視塔、環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廈等項目,創下上海“首次”紀錄。1984年,華建集團設計了我國第一個南極科考站——長城站,把“上海服務”旗幟插到了遙遠的南極。同時,華建集團的建築涵蓋了老百姓的“衣食住行”,覆蓋到機場、賓館、商務樓、住宅小區等;並完成上世紀90年代“上海文化”地標性建築和“上海購物”建築。
要保持建築行業的領軍地位,決不能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2015年,華建集團完成了整體上市。上市後的華建集團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加快推進“全面市場化、跨界集成化、高新專業化、深度國際化”四輪驅動戰略。通過管理體制機制創新,帶動上海服務的能級提升。
由華建集團承擔建築工程設計的上海光源工程,代表了中國科技創新的最高水準。設計團隊攻克微振動、基礎不均勻沉降、混凝土裂縫、大跨度異形鋼屋蓋結構設計等重大科技難關,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上海市科技進步特等獎。華建集團修繕設計了大世界、上海歷史博物館、四行倉庫等一大批歷史保護建築,延續底蘊深厚的“城市文脈”;在中國的11個城市設計了15座機場航站樓;設計了世界最大的河口邊灘水庫——上海青草沙水庫,完成了上海市公共衛生中心、上海質子重離子醫院等一大批醫療建築;設計了世博文化中心、東方藝術中心、上海文化廣場等一大批文化建築,讓上海這座城市流淌人文關懷。這進一步鞏固其作為中國首屈一指建築企業的地位,並獲得一定全球影響力。
港珠澳大橋人工島口岸
對標全球一流 培養頂尖人才 培育中國設計大師
作為科技型企業,人才是集團競爭力的核心要素。華建集團現有國家工程院院士2人,國家勘察設計大師8人,上海領軍人才9名,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6名,享受國務院特別津貼專家14名。
華建集團對標全球一流,推進 “213”人才工程。以建立20名全國領軍人才、100名上海市拔尖人才、300名集團骨幹人才為目標,培育世界級的設計大師,形成了由技術領軍人才領銜,專業齊全、人才梯隊配置合理的專家團隊。目前,已經在醫療建築、交通建築、住宅建築、體育建築、綠色建築以及超高層結構及抗震技術、大跨度空間結構設計等方面,集聚了一批國內領先、具有一定國際競爭力的高端專業技術人才。
全國勘察設計大師、集團首席總建築師沈迪曾擔任2010上海世博園區總建築師,主持設計了環球金融中心等地標性建築。
超高層建築的領軍人才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江歡成和全國勘察設計大師汪大綏。近年來,華建集團在超高層建築領域已經處於國際領先水準,參與設計了200米以上超高層建築近200棟,佔全國超高層建築總數的半壁江山;目前全國已經啟動的12棟500米以上超高層建築中,華建集團參與設計了其中的9棟。集團執行總工程師王衛東是最年輕的全國勘察設計大師。他在軟土地層深基礎工程的實踐,為超高層建築的基礎設計和施工探明瞭出路。項目成果在包括天津117大廈、武漢綠地中心、上海中心、蘇州中南中心等在內的逾30項超高層建築中成功應用,解決了超高層建築建造的世界級技術難題,以第一完成者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體育建築設計團隊成長的特點是院士引領、長期積累、形成梯隊。從上世紀的上海跳水池、上海體育館、虹口足球場,到本世紀以來的F1國際賽車場、旗忠網球中心、越南國家中央體育場,以及目前的徐家匯體育公園、浦東足球場等。在這個過程中從工程院院士、全國勘察設計大師魏敦山初創和引領,到新一代骨幹人才隊伍初具規模,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結合的體育場館建築設計的高端團隊,打響了華建集團的全國品牌,並向國際品牌邁進。
青草沙水庫
文化建築設計團隊的成長特點是領軍人物帶教、青年人才輩出。全國建築設計大師蔡鎮鈺、唐玉恩、汪孝安是這支團隊的領軍人物。在大師的帶領下,華建集團先後設計上海博物館、上海圖書館、上海大劇院、世博文化中心、東方藝術中心、央視新臺址等文化建築,達到國際領先水準。
醫療建築設計團隊的成長特點是不斷創新、能打硬仗。上世紀八十年代,主編了中國第一本《綜合醫院建築設計規範》,使中國的醫療建築設計水準上了一個新臺階。在集團專業總建築師陳國亮帶領下,始終佔據行業發展前沿。2003年“SARS”來襲,華建集團 48小時拿出設計方案,創造了上海市重大工程項目建設的奇跡。上海啟動的“5+3+1”醫療工程,華建集團在9個項目中承擔了5個。
全國勞動模範郭建祥率領的交通樞紐設計團隊,先後承擔了港珠澳大橋人工島口岸、虹橋綜合交通樞紐工程、浦東國際機場、烏魯木齊機場等項目。在浦東國際機場一期建設中,當時,只是承擔為外方設計公司配合設計的任務,但到了浦東機場二期建設中,集團則開始承擔設計總包,也是國內首個建築設計公司設計總包項目,郭建祥帶領團隊組織協調包括諸多外國公司在內的30多家分包設計公司開展工作,開創了洋設計師為本土設計師“打工”的先例。
華建集團水利專業總工程師季永興專注城市水安全和水環境設計與研究20餘年,主持設計了國際同類型規模最大的單跨100米底軸驅動翻板水閘——蘇州河河口水閘工程;主持完成了長達101公里的哈爾濱松花江北岸堤防防汛搶險通道工程。
聚焦核心領域 加速科技創新 打響上海服務品牌
40年前,設計圖繪製必備是高腳凳、針字筆。40年後,一台電腦、一副虛擬VR眼鏡,三維立體的建築設計模型便躍然于眼前,既可隨時改動,又方便長期儲存。數十載的技術進步,不是一蹴而就,而源自常年累積、孜孜不倦的超前探索。
對於頂尖企業而言,創新不局限于立竿見影市場效益,而是超前發展、有的放矢。華建集團正聚焦“以BIM技術為核心的建築信息化技術、綠色生態建築技術、建築工業化、既有建築改造和功能提升”四大領域,更好地打響上海品牌知名度。
作為我國建築業的發展方向,裝配式技術可以確保各類建築最終産品的品質和功能,優化産業結構,加快建設速度,改善勞動條件,大幅度提高勞動生産率。在此領域深耕的華建集團,目前已經累計開展住宅、公共建築等多種類型的建築工程項目1000多萬平方米。如上海浦東惠南新市鎮的23號工業化示範樓,高達13層,卻只用82天、少量安裝工人就完成整棟樓的建造。
華建集團在建築工業化方面開展了20余項課題研究、標準規範和標準設計工作;發起並成立了上海建築工業化産業技術創新聯盟;還設有上海市科委認定的上海市裝配式建築技術集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與戰略合作企業合資的預製構件工廠已經建成投産,在華東總院、上海院和市總院等下屬企業成立建築工業化設計團隊。
在信息化産業領域,繼續深化BIM建築信息化模型應用,努力拓展數字化+集成。華建集團是業內BIM技術的先行者之一,截至目前,累積完成超過200項BIM項目,面積超過4000萬平方米;同時,承擔了75項國家級BIM課題、上海市建築信息模型技術應用標準和上海市BIM“十三五”發展規劃的編制工作。
去年5月,華建集團成立了華建數創 (上海)科技有限公司,華建數創以 “互聯網+設計”、 “數字化+建築”、 “智慧化+工程”為核心業務,融合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 (AI)及移動等互聯網新技術,在業內率先提出了互聯網+設計的虛擬設計院概念。
2017年,華建集團先後和微軟中國、阿裏雲、新加坡淡馬錫旗下盛裕集團、歐特克公司簽訂了合作協議。與微軟中國合作打造中國建設工程行業全息技術平臺,探索行業智慧建築解決方案。今年,正與合作夥伴積極參與雄安新區數字規劃平臺開發建設服務。
綠色生態也是未來建築的發展方向。由華建集團改造的虹橋機場T1航站樓,因其綠色生態功能,在2017年召開的第二十三屆聯合國氣候大會上受到一致好評,成為全球既有建築綠色改造案例中技術得分第一名,綜合得分第二名,還榮獲 “2017綠色解決方案獎——既有建築綠色改造解決方案獎”。
華建集團在綠色生態建築技術領域頗有造詣,剛剛發佈“2017中國綠色建築TOP排行榜”中,華建集團入選全國綠色建築設計諮詢企業競爭力排名TOP10前三。近年來,還獲得全國綠色建築創新獎、上海市綠色建築貢獻獎、全國綠色建築先鋒獎、上海市優秀成果獎等共21項。設計的建築有很多榮獲美國綠色建築LEEDS金級、鉑金級認證,中國綠色三星級認證。
上海已經從增量發展轉為內涵式發展,城市更新成為新議題,倡導既有建築的節能改造和功能置換,既有利於節能減排,又保護了建築、文化,還使老建築發揮出新的社會效益。在此領域,華建集團也率先佈局,形成深厚積澱,相繼成立歷史建築保護研究院、上海既有建築功能提升工程技術中心,完成既有建築國家規範1項,相關行業規範10項。和平飯店、寶慶路三號、上海歷史博物館、四行倉庫、大世界、聖三一教堂改造、南京民國首都電廠舊址公園、東風飯店、上生新所、中福會少年宮、銅仁路333號、上海科學會堂……一大批優秀歷史建築,歷經華建集團的修繕而重煥生機。
響應一帶一路 助力國家戰略 凸顯“上海服務”優勢
今年,華建集團在越南的項目設計中,將當地人鍾愛的傳統房型“Shop House”進行創新改造,創建“三首層”模式,創造“空中綠廊”概念,把上海成熟的建築技術經驗結合當地氣候、文化、習俗進行創新後帶入當地,大大提高了當地住房的舒適性和品質,也提升了房地産行業水準。
企業走向海外,不能完全照搬國內經驗,必須因地制宜。華建集團強大的國際競爭力與服務意識,與大的行業形勢密不可分。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國內建築設計行業率先開展事業單位企業化運作試點,逐步成為中國國際化程度較高的領域之一。在國內,排名前20的全球頂尖的設計機構都有分支機構,國內很多大型建設項目採用全球招標成為慣例。
與國內外頂尖的競爭對手同臺競技時,華建集團堅持原創,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世博文化中心等重大項目的全球方案比拼中,力克國內外強勁對手,成功中標。華建集團也在積極融合國際最頂尖的設計資源。2014年全資控股了全球酒店室內建築設計排名前三的美國威爾遜公司,在達拉斯、紐約、洛杉磯、新加坡、科欽、阿布扎比、巴黎、越南等設有10處海外分支機構,創造了中國(上海)自貿試驗區跨境收購第一單。
與國外設計機構相比,華建集團所具備的項目集成能力,讓其在服務全球市場的過程中站穩腳跟。集團旗下有華東總院、上海院、都市總院、建設諮詢、水利院、環境院、地下空間院等20家分子公司,並擁有國內工程諮詢行業中最為完備的 “全過程”業務鏈,業務橫跨規劃、建築、市政、水利,能夠提供從項目前期諮詢到後期管理的“一站式”服務。基於這種集成能力,讓企業有底氣為客戶提供一整套的完整解決方案和增值服務。
近年來,隨著 “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華建集團也抓住機遇,積極參與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基礎建設和民生工程建設,提升當地城市環境建設品質。正在開展的越南胡志明市Alpha Town辦公樓、越南胡志明市Alpha 4綜合體、科威特新醫保醫院、首爾樂天大廈Signiel酒店、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費爾蒙酒店等,這些項目都在當地形成了較大影響力。國際項目也讓華建集團在品牌影響力、設計水準、技術難度,以及介入深度上都得到了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