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泳池裏清涼酷爽,泳池邊曬得發燙 水上救生員:每人每天要喝十幾升水
上海瑪雅水公園內的水上救生員時刻緊盯著遊客。本報記者袁婧攝
炎炎夏日,佘山國際旅遊度假區上海瑪雅水公園1.5萬平方米的人工造浪池裏,遊客正享受難得的酷爽清涼。不遠處,高出水面的20多把椅子上,救生員時刻緊盯水面;深水區中,一名救生員正在勸導遊客“不要在這裡教五歲以下孩子游泳”;救生站裏,一名救生員在播放危險警示信息……
在泳池工作的救生員,感受到的絕不是清涼。
後背黑白相間,進入夏天常常“脫層皮”
下午三點,正是一天中太陽最毒最辣的時候,甚至連空氣都變得十分粘人。但是,水公園的加勒比海灘裏人聲鼎沸,遊客們在水裏盡情享受盛夏涼爽,水花漫天,到處是歡聲笑語。泳池邊的救生崗,塑膠椅子都被曬得發燙,救生員王勇身穿長袖短褲,端坐在椅子上,雷達般的目光掃視著眼前這片水域。豆大的汗珠從額頭上滾落下來,他用毛巾擦汗時兩眼依然緊緊盯著水面,一刻也不敢鬆懈。
在救生站,記者剛坐下,替換下來休息的王勇進門就裝滿了一壺水,咕咚咕咚地喝。他説,上一天班,每個人要喝掉十多升水,“是普通人的三倍多”。“今天下午運氣好,太陽沒那麼毒。”脫下衣服,他簡單用涼水沖洗一下灼熱的皮膚。記者發現,王勇的後背黑白相間,曬痕“重重疊疊”。
“這是我的勳章,哈哈。”今年才24歲的王勇已經做了五年救生員,“被曬傷是常有的事,涂防曬霜、打遮陽傘也沒用,一樣被曬得通紅,嚴重的時候會脫層皮。”他笑得雲淡風輕,仿佛完全不把曬傷當回事,“早就習慣了,過幾天就能好”。王勇一直咧著嘴笑,臉、手臂、腿等露出來的皮膚都是黝黑黝黑的,只有眼白、牙齒是雪白的,活脫脫像一個 “非洲人”,“別人到冬天能白回來,我是一年四季都這麼黑,很難白回來了”。
和皮膚一樣“受不了高溫”的,還有救生員的衣服——長滿了大片黴斑。救生員説,巡邏時,衣服被泳池水、海水和汗水浸濕、曬乾又浸濕,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黴斑,“洗都洗不掉”。
半小時的休息時間很快過去,王勇又要上崗了。他從更衣櫃裏拿出一件長袖衫套上,腳踩人字拖,帶上一條冰毛巾和呼救哨——這就是他的全部裝備。
精神高度集中,短短兩小時就可以讓人累到虛脫
下午四點,游泳場裏遊客如織,但你可以一眼找出救生員——他們如此 “與眾不同”。
王勇此時正坐在9號瞭望臺上,眼睛不時地往左、右、前方看著。見有遊客往深處遊,他趕緊吹哨子,示意他們回來,一刻也不敢疏忽, “這就是我們的本職工作嘛,救生員就是負責遊客的安全!”
一年中最熱的三個月,超過540小時在毒日頭下炙烤和暴曬,這其中的辛酸苦辣可能只有救生員真正懂得。但王勇最關注的卻是“安全”二字——安全大於天,再熱也不能擅自離崗,必須時刻防止遊客翻圈兒或嗆水。
王勇説,救生員工作最艱難的部分是與遊客溝通。每天面對成千上萬遊客,救生員需要詳細地為他們講解如何正確使用救生設備、安全玩水;節假日工作量更是成倍增加。他説: “有些家長不給小朋友穿浮力衣,我們需要一遍又一遍地提醒他們潛在的危險。”幾小時下來,他們通常汗流浹背,口乾舌燥, “2013年水公園開業至今,加勒比海灘沒有發生過一起溺水事故”。
遇到暴雨、大風等惡劣天氣,救生員的工作量就會大大增加。為杜絕安全隱患,他們不僅要隨時檢查岸邊的路旗、路燈狀況,還要增添並加固 “小心路滑”等安全提示牌。 “風太大不能使用遮陽傘,我們就只能頂著太陽暴曬,有時候連眼睛都不敢眨一下,擔心一個疏忽發生安全事故。”
救生員工作需要高強度集中精神,短短兩小時就可以讓人累到虛脫。水公園採用早晚輪班制和一個半小時換崗,中途可以休息半小時,然而也只能在救護站原地待命,以保證緊急狀況發生時能快速頂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