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關“專窗”無形 便利企業實實在在

2018-08-24 08:49:59|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上海海關服務“一帶一路”進出口項目,事先介入提供保障“專窗”無形 便利企業實實在在

  日前,兩台上海製造價值1200多萬元的變壓器,自埃塞俄比亞啟程“回家”。它們于2013年出口至埃塞俄比亞,因線圈燒壞,需回上海維修,並計劃于6個月後重回埃塞俄比亞上崗。這兩台變壓器抵港後,上海吳淞海關開啟“1+1”集約化查驗,貨物從窗口受理到所有查驗流程結束,用時1小時10分鐘,順利通關。

  這只是上海海關對“一帶一路”進出口項目設置一扇無形“專窗”的縮影。在上海,吳淞海關是上海服務“一帶一路”項目基礎設施建設的主戰場。大量中國製造並運用於“一帶一路”項目的基建設備,不僅貨物體積大,且貨值動輒都在幾百萬美元以上。“一旦申報不符合相關規範或出現退稅爭議,企業將面臨高額滯港費,甚至會影響及時交貨。”吳淞海關綜合業務科有關負責人説。

  據了解,涉及“一帶一路”項目的進出口貨物,只要符合申報規範,一般5分鐘內海關就能放行。如果申報時出現歸類和退稅方面的爭議,按規定則是在3—5個工作日辦結。

  上海海關的“專窗”服務,並不是物理意義上的專窗,而是服務理念的“專窗”。譬如針對歸類爭議,海關關員會立即協調企管、風控、稅管等部門的資源,了解申報企業的進出口貿易安全數據、資信記錄和風險狀況,並迅速發送給相關歸類專家以獲得快速認定,儘量保證這單貨物在申報當天順利出境。

  這一快速通關保障措施,只是上海海關為“一帶一路”項目通關裝上的“雙引擎”之一。更多的功課則做在了前頭。針對年出口“一帶一路”貨物貨值在1000萬美元及以上的大型企業,上海海關基本都設置了企業聯絡員和“一帶一路”重大項目跟進機制,提前介入,了解企業在“一帶一路”項目上的工程方案圖、設施圖等,指導企業如何清晰、明瞭、規範地進行相關申報,以少走彎路。

  一家重型裝備企業的通關部門負責人説,上海海關為 “一帶一路”項目提供 “低碳”服務——讓數據多走路、企業少跑腿,更減少貨車在碼頭與監管倉庫間往返奔波的概率。“這種低損耗、低成本、高效率的通關服務,是支持我們國家産能順利走向‘一帶一路’的有力保證!”

分享到: